方劑組成解釋
結子油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血的作用。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腎經,能收斂止血,解毒生肌。
結子油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症狀,而白礬的收斂止血作用,能有效控制傷口出血,並抑制細菌生長,加速傷口癒合。此外,白礬還具有解毒生肌功效,可促進組織再生,減輕傷口疼痛。
結子油方劑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收斂止血作用: 松香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能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在結子油方中,松香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增強止血效果,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 促進傷口癒合: 松香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加速傷口癒合。在結子油方中,松香可以幫助傷口快速癒合,減少感染風險,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結子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頭面肥瘡」,即頭面部濕爛流水、油脂分泌旺盛之瘡瘍,或伴隨癢痛、結痂反覆發作。古醫認為此類瘡瘍多因濕熱蘊結、毒邪外發所致,以局部滲出、黏膩難癒為特徵。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白明礬(燒煅取油):
- 性味酸澀寒,傳統用於收濕斂瘡、解毒殺蟲。煅燒後生成枯礬,燥濕力更強,能凝固瘡面滲液,抑制分泌物。
- 以棉紙捲結浸油後火燒取油,推測此法能使明礬有效成分(如硫酸鋁鉀)與油脂融合,形成兼具「滲透」與「收斂」之外用劑型,直接作用於瘡面。
菜油(載體兼療效):
- 性涼潤滑,能緩和火毒(如燒灼所致刺激),並保護瘡面。其油脂特性可溶解部分藥物成分,延長藥效滯留時間。
制松香(末):
- 松香經炮製後減其燥烈之性,保留祛風燥濕、拔毒生肌之功。其樹脂黏附性可助藥粉黏著瘡面,形成保護層,促進癒合。
配伍邏輯與可能機理
- 燥濕斂瘡:明礬收濕、松香拔毒,兩者協同減少瘡面滲液,阻斷濕熱滋養。
- 解毒止癢:明礬抑菌、松香抗炎,針對「肥瘡」可能的細菌或真菌感染。
- 油脂賦形:菜油調和二藥,緩解乾燥刺激,使藥力持續滲透。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透過「燒煅取油」獨特工藝,將礦物藥(明礬)與植物藥(松香)結合,形成「斂濕—解毒—生肌」連貫作用,符合中醫「乾瘡—祛毒—長皮」的瘡瘍治療階梯,尤其適合濕爛性皮膚病灶。
傳統服藥法
白明礬(研粉,鋪棉紙上,捲成長條,打成結子幾個,入菜油內浸透,取油結子放鐵篩上,用火燒,給子內所滴下油,仍滴於浸油碗內,燒至焦枯,以諸結研粉)、制松香(末)約一半。
共調油內。
日以拂瘡,早、晚2次。5-6日愈。
戒食豬肉、蝦、蟹,並忌煎炒、熬油發毒等物,食則延開難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頭,鬍鬚)肥胖
相同名稱方劑
結子油, 出處:《外科全生集》卷四。 組成:白明礬(研粉,鋪棉紙上,卷成長條,打成結子幾個,入菜油內浸透,取油結子放鐵篩上,用火燒,結子內所滴下油,仍滴于浸油碗內,燒至焦枯,以諸結研粉)、制松香(末)約一半。 主治:頭面肥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