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礬香油方劑中包含白礬,其主要原因如下:
-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在礬香油中,白礬可收斂血管,減少滲出,達到止血目的。
- 消炎止癢: 白礬亦具消炎止癢的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減少炎症反應,緩解瘙癢症狀。
因此,白礬在礬香油方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助於收斂止血、消炎止癢,達到治療目的。
礬香油方劑中添加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收斂作用: 松香性溫燥,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止痛的功效。與礬石配伍,能加強收斂止血作用,對於外傷出血、潰瘍不癒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促進癒合: 松香的樹脂成分能促進傷口癒合,並防止感染。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加速傷口修復,減輕疼痛,加速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礬香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頭面肥瘡」,即頭面部濕熱鬱結所致的膿皰、瘡瘍,或伴滲出、糜爛,屬中醫「肥瘡」「黃水瘡」範疇。其特點為瘡面油膩、反覆難癒,乃濕熱毒邪蘊於肌膚而成。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明礬末(燒製法)
- 製法特點:以菜油浸透紙結,燒煉取「枯礬」。此過程使明礬(硫酸鋁鉀)脫水,增強燥濕收斂之力。
- 推論功效:枯礬性燥,能收濕止癢、解毒殺蟲,直接針對瘡面滲液、腐穢。燒製過程中,油脂可能吸附礬之燥性,緩和刺激性。
松香(胡蔥湯製法)
- 製法特點:以胡蔥湯煮後手扯去油,意在減其黏滯性,存其拔毒生肌之效。胡蔥辛散,或助松香宣透濕毒。
- 推論功效:松香本可燥濕排膿、止痛生肌,經去油處理後更趨溫和,適合頭面嬌嫩肌膚。
菜油為基質
- 菜油性涼潤,能緩解礬、松香之燥烈,兼潤膚防裂,避免瘡痂乾剝疼痛。
三、治療原理
此方以「燥濕解毒」為主軸,結合「油劑」外敷特性:
- 枯礬收斂瘡面滲液,抑制濕毒蔓延。
- 松香拔毒外出,促進瘡口癒合。
- 油劑形成保護膜,既阻外邪,又引藥滲透。
兩藥相協,一收一拔,調和濕熱,使瘡面乾燥結痂而癒。
四、配伍特點
製法強調「去油」(松香)、「燒枯」(礬),旨在精煉藥性,避免油膩滯邪,符合頭面瘡瘍「清輕透邪」之治則。
傳統服藥法
明礬末(取綿紙作長條,打成結子,放入菜油內浸透,取鐵篩放細結子,用火燒結內油仍滴於所燒油內,燒至枯畢,以結磨粉)、松香(用胡蔥煎湯,去蔥,入香煮溫在湯內,手扯去油,冷凝磨粉,並與白礬研勻)。
共調油內,早、晚敷瘡,5-6日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頭,鬍鬚)肥胖
相同名稱方劑
礬香油, 出處:《衛生鴻寶》卷二。 組成:明礬末(取綿紙作長條,打成結子,放入菜油內浸透,取鐵篩放細結子,用火燒結內油仍滴于所燒油內,燒至枯畢,以結磨粉)、松香(用胡蔥煎湯,去蔥,入香煮溫在湯內,手扯去油,冷凝磨粉,并與白礬研勻)。 主治:頭面肥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