撾脾散

撾脾散

WO P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4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腎經 18%
肝經 18%
肺經 12%
大腸經 10%
胃經 10%
小腸經 3%
膀胱經 2%
心經 1%
脾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撾脾散」方劑中含有「石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清熱利濕、健脾化濕:「石燕」性寒,味甘鹹,歸肺、脾經,具有清熱利濕、健脾化濕的功效。對於脾胃濕熱導致的腹瀉、嘔吐、口渴、苔膩等症狀,可起到清熱利濕、健脾止瀉的作用。
  2. 化痰止咳、清肺熱:「石燕」還具有化痰止咳、清肺熱的功效。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可起到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撾脾散」方劑中加入「石燕」,正是利用其清熱利濕、健脾化濕、化痰止咳的功效,以治療脾胃濕熱、肺熱咳嗽等症狀。

撾脾散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降逆,止嘔止瀉: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脾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嘔吐、腹瀉等症,丁香能溫暖脾胃,驅寒止瀉,達到止嘔止瀉的效果。
  2. 行氣止痛,助藥力: 丁香能行氣止痛,且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可助其他藥物深入病竈,發揮更好的療效。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丁香可溫通氣血,緩解疼痛。

總而言之,丁香在撾脾散方劑中起到溫中降逆、止嘔止瀉和行氣止痛的功效,並能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脾胃虛寒、氣滯等病症。

撾脾散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補氣健脾的功效。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作用。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導致面色蒼白、乏力倦怠、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人參補益脾氣,能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改善脾虛所致的諸多症狀。

「撾脾散」中包含「訶子」,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與方劑主治相符:

  1. 澀腸止瀉: 訶子味酸澀,入脾、大腸經,能收斂腸道,固澀止瀉,對於脾虛洩瀉、久瀉不止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 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腹瀉、痢疾等。

因此,在「撾脾散」中加入「訶子」,可發揮其澀腸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脾虛泄瀉、熱毒痢疾等病症的目的。

撾脾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在這個方劑中,輕粉的加入具有重要意義。

輕粉,又名“石膏”或“輕質石膏”,其性微寒,味甘、鹹。其主要功能為清熱解毒、化濕消腫。在撾脾散中加入輕粉,可以幫助清熱和濕,對於脾胃虛弱所導致的消化不良、納呆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輕粉還能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促進藥物的滲透和吸收,提升其它藥材的療效。

除了以上功能,輕粉的存在亦可中和其它藥材的苦澀,調和整體口感,使得方劑更易於服用。綜合來看,輕粉在撾脾散中不僅起到藥效上的平衡,還能促進治療效果,對於改善脾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撾脾散」中包含「密陀僧」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止瀉:密陀僧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燥濕止瀉之效。此藥常用於治療脾胃濕熱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與「撾脾散」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以達到止瀉目的。
  2. 清熱解毒:密陀僧亦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在「撾脾散」中,密陀僧可輔助其他藥材,共同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總之,密陀僧在「撾脾散」中起到燥濕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撾脾散」方劑中包含硫磺,主要源於其燥濕殺蟲之效,用於治療脾胃濕熱所致的症狀,例如腹瀉、腹痛、口臭、舌苔厚膩等。

硫磺性溫燥,入脾經,能燥濕殺蟲,並可溫陽散寒,對於脾胃濕熱引起的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硫磺有毒性,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服用前應諮詢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及病症進行辨證論治,才能安全有效地應用藥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撾脾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小兒脾癖」,乃指小兒因脾胃功能失調,導致飲食積滯、腹脹如癖塊(觸之有形)、消化不良等症狀。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或寒濕痰食積滯所致,治需溫脾化積、消癖散結。

二、組成藥物與功效邏輯

  1. 石燕(醋製)

    • 性味鹹涼,醋製後增其散結消癖之力,傳統用於癥瘕積聚。
    • 於此方中,可能針對脾癖形成的「有形積滯」,化解痰瘀互結。
  2. 白丁香(雄雀糞)

    • 味苦微溫,能消積化滯、通利竅道,古方常用於小兒食積、疳癖。
  3. 定粉(鉛粉)

    • 辛寒有毒,外用殺蟲、內服抑蟲積。此方用之或針對癖積伴蟲症(如蟲擾脾胃致腹硬),然需謹慎劑量。
  4. 人參

    • 甘溫補脾益氣,佐治消積藥之峻,防攻伐傷正,尤其小兒脾常不足,需培本固元。
  5. 訶子

    • 酸澀收斂,既能固護脾胃防消導過度,又可下氣消脹,助通滯而不傷津。
  6. 丁香、舶上硫黃

    • 二者辛溫,溫中散寒、助陽運脾。小兒脾癖若因中焦虛寒、運化失職,此二藥可振奮脾陽,促進氣化。
  7. 輕粉、陀僧(密陀僧)

    • 均為礦物藥,具攻毒消積之效,輕粉走泄痰涎,陀僧收濕散結,合用以消痰食癖塊。然毒性較強,須嚴格控制用量。

三、治療原理推論
綜觀全方,以「攻補兼施」為原則:

  • 消積為主:集合石燕、白丁香、定粉、輕粉、陀僧等金石蟲類藥,峻消痰、食、蟲積之癖結。
  • 溫補為佐:以人參補氣、丁香硫黃溫中,兼訶子收斂,既顧護脾胃,又防消導藥過耗正氣。
  • 劑量設計:小兒用量極輕(一字至一錢),且分次間服(2-3日一次),反映對毒烈藥的謹慎權衡。

邏輯鏈:脾胃虛寒或積滯→痰食蟲瘀結聚成癖→以溫消並舉、毒藥輕投,破除有形之結,佐補益防傷正。


(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之組成功效,未涉及現代醫學驗證或安全性討論。)

傳統服藥法


石燕1對(醋蘸7次),白丁香1兩,定粉3錢,人參2錢,訶子1對,丁香半錢輕粉5錢,陀僧2兩,舶上硫黃5錢。
上為極細末。
每服1錢,早晨米湯調下,食乳汁小兒,即用乳汁面湯亦可。3歲服1字,5歲服1錢,量小兒大小加減,大者每2日1次,小者3日1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撾脾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2. 撾脾散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3. 服用撾脾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撾脾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一。 組成:石燕1對(醋蘸7次),白丁香1兩,定粉3錢,人參2錢,訶子1對,丁香半錢輕粉5錢,陀僧2兩,舶上硫黃5錢。 主治:小兒脾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