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蜜散

香蜜散

XIANG M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4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19%
腎經 17%
胃經 13%
肺經 6%
大腸經 6%
小腸經 6%
膀胱經 5%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蜜散方中加入石燕,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石燕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方中加入石燕,有助於清熱解毒,化解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
  2. 消腫止痛: 石燕對於熱毒引起的腫痛具有良好的消腫止痛效果。香蜜散方中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等疾病,而石燕的加入可有效消炎止痛,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

香蜜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嘔止瀉,適合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丁香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疼痛。

香蜜散中以丁香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香蜜散方中含有輕粉,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輕粉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殺蟲等功效。

由於香蜜散常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瘡瘍等外感熱毒或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症,因此加入輕粉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消炎止癢,達到治療效果。

香蜜散方中加入密陀僧,主要是基於其獨特的藥性與功效:

  1. 收斂止瀉:密陀僧性澀,具有收斂止瀉之效,能有效控制因脾虛泄瀉引起的腹瀉,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健脾和胃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止瀉目的。
  2. 燥濕止癢:密陀僧亦能燥濕止癢,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香蜜散方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潤腸通便: 木鱉子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香蜜散方中常用於治療便祕、燥熱等症,木鱉子可幫助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緩解便祕症狀。
  2. 消積化滯: 木鱉子亦具消積化滯之效。香蜜散方中常含有其他消食健胃之藥材,如山楂、麥芽等,木鱉子可協同作用,幫助消化食物,改善食積不消、腹脹等症狀。

總之,木鱉子在香蜜散方中發揮潤腸通便、消積化滯的功效,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蜜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小兒乳癖不消,心腹脹硬」。**「乳癖」為中醫兒科常見病證,多指小兒因乳食積滯、脾胃運化失常,導致脘腹結塊、脹硬疼痛的一類病證。其成因包括哺乳不節、過食生冷,或外邪內犯,使中焦氣機壅滯,痰濕與乳食互結。「心腹脹硬」**則進一步描述氣滯血瘀、痰凝成塊的病理表現,反映局部實邪壅塞的狀態。此方針對乳癖實證而設,以消積散結、行氣導滯為核心治法。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石燕子(1枚)

  • 性味功效:甘鹹平,傳統用於消積散結、利尿通淋。
  • 作用:針對「乳癖成塊」的病機,取其消磨有形積滯之力,尤善化解脘腹硬結。

2. 丁香(半兩)

  • 性味功效:辛溫,歸脾胃經,為溫中降逆、行氣止痛要藥。
  • 作用:緩解因氣滯引起的脹痛,溫通中焦以助運化,協同他藥破除積滯。

3. 膩粉(即輕粉,半兩研)

  • 性味功效:辛寒有毒,具攻毒逐痰、通利二便之效。
  • 作用:以辛寒走竄之性滌蕩痰涎積滯,開通腸道,使邪從下出。

4. 密陀僧(半兩)

  • 性味功效:鹹辛平,能收斂止血、燥濕化痰,外用多治瘡瘍,內服則消積鎮逆。
  • 作用:佐助化痰散結,兼制膩粉寒滑之性,防止攻伐太過。

5. 木鱉子(去殼1兩)

  • 性味功效:苦微甘涼,有毒,專於散結消腫、攻毒止痛
  • 作用:破血行滯,針對「脹硬」之血瘀痰凝,與石燕子協同消散有形癖塊。

配伍邏輯與方義

  • 攻積為主,佐以行氣:方中以石燕子、木鱉子為君,直攻乳癖硬結;丁香行氣暖胃為臣,助君藥開鬱散結;膩粉、密陀僧為佐,一寒一平,分消痰濕積滯,通利下行。
  • 毒藥制衡:雖用輕粉、木鱉子等有毒之品,但配伍密陀僧收斂、丁香溫中,減緩峻烈之性,專攻實邪而不傷正。
  • 給藥設計:以米飲調服,既護胃氣,又借穀氣助藥力溫行。

此方體現古代兒科「消導為主,兼顧中焦」的治癖思路,針對痰、食、氣、血互結之實證,非虛弱患兒所宜。

傳統服藥法


石燕子1枚,丁香半兩,膩粉(別研)半兩,密陀僧半兩,木鱉子(去殼)1兩。
上為細末。
每服1錢,乳食前溫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乳房腺體瘤女性乳房惡性腫瘤(乳腺癌)

相同名稱方劑


香蜜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組成:石燕子1枚,丁香半兩,膩粉(别研)半兩,密陀僧半兩,木鱉子(去殼)1兩。 主治:小兒乳癖不消,心腹脹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