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枯痔方中加入密陀僧,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密陀僧性寒,味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控制痔瘡出血,減少疼痛不適。
- 燥濕殺蟲: 密陀僧亦有燥濕殺蟲之效,可針對痔瘡中可能存在的濕熱或蟲毒進行治療,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枯痔方中使用密陀僧,可有效控制痔瘡出血、消炎止痛,並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痔瘡的目的。
枯痔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收斂,止血生肌: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收斂、止血生肌之效。對於痔瘡引起的出血、腫痛等症狀,白礬能有效收斂血管,止血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 殺菌消炎,預防感染:白礬還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痔瘡部位容易滋生細菌,白礬的抗菌功效可有效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白礬在枯痔方中,主要發揮燥濕收斂、止血生肌和殺菌消炎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痔瘡引起的出血、腫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枯痔方】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專治「痔漏」,為古代外科常用之蝕瘡去腐方劑,主要針對痔核腫脹突出、久不消散或潰爛流膿者。其原理為以腐蝕性藥物使痔核乾枯壞死,繼而脫落,再配合生肌散促進瘡口癒合。適用於痔瘡後期(如內痔脫出、外痔硬結),屬「蝕瘡去腐」之法。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明礬(主藥)
- 性味酸澀寒,具收斂、燥濕、解毒之功。
- 煅後(枯礬)腐蝕力增強,能固化組織蛋白,使痔核脫水枯萎。
白砒(輔藥)
- 辛熱大毒,蝕瘡去腐力極強。
- 與明礬共煅,生成砷酸鋁(推測),緩釋砒霜毒性,專注局部腐蝕痔核。
輕粉(佐藥)
- 辛冷有毒,能殺蟲攻毒,加強砒、礬之腐蝕力,兼防瘡面濕爛感染。
朱砂(使藥)
- 甘微寒,雖無直接腐蝕力,但其鎮靜安神之性可緩解砒、礬所致疼痛,另具抑菌之效。
配伍邏輯與原理
- 核心技術在「煅製」:明礬與白砒共煅,既降低砒的全身毒性,又形成複合物(如砷酸鋁),使藥效緩釋,集中腐蝕痔核而不傷深層組織。
- 階梯式作用:
- 枯痔階段:礬、砒固化痔核血流,輕粉防感染,朱砂鎮痛。
- 脫落階段:痔核壞死後自然脫落(約7-8日)。
- 生肌階段:轉用生肌散修復創面,避免過度腐蝕。
- 局部用藥設計:以唾液調藥(古代常用溶劑),配合護痔散保護周邊健康組織,體現「精準祛腐」思想。
結論:此方為「以毒攻毒」之典型,通過化學腐蝕原理消除痔核,搭配護藥與生肌步驟,反映古代外科「先攻後補」的治療策略。
傳統服藥法
明礬4兩,白砒4錢,輕粉3錢,朱砂2錢。
先將礬入銅杓內煅滾,次入砒末攪勻,以礬枯為度,去火毒片時,次入輕、砂,再研極細,瓷罐收貯。
每日辰午申3時以溫湯洗淨,四邊須先用護痔散護住好肉,再以唾津調藥末塗痔上。7-8日自然枯盡,方上生肌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枯痔方, 出處:《惠直堂方》卷三。 組成:金色密陀僧5兩,生礬1兩,枯礬1兩。 主治:痔漏。
枯痔方, 出處:《醫宗說約》卷六。 組成:明礬4兩,白砒4錢,輕粉3錢,朱砂2錢。 主治:痔瘡翻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