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麒麟血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可清熱瀉火,除濕止癢。方劑中若涉及濕熱蘊結、熱毒熾盛之症,黃柏可起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療效。
例如,若方劑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黃柏可清熱燥濕,配合其他藥物如蒼朮、茯苓等,共奏療效。
麒麟血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麒麟血散中多用辛溫燥烈之藥,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毒性、補氣益脾的作用,可緩解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使其藥性更為平和,使用更安全。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甘草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例如,甘草與黃芪配伍,可以補氣固表,增強機體抵抗力;與桔梗配伍,可以宣肺化痰,利咽止咳。
麒麟血散中加入白芷,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散瘀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麒麟血散主要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白芷的散瘀止痛作用,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解毒消腫: 白芷亦具有解毒消腫之效,可幫助清除傷口或瘀血部位的毒素,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這對於麒麟血散治療跌打損傷、創傷感染等症狀具有積極作用。
麒麟血散方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消腫: 白蘞性寒,味甘苦,歸肺、胃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緩解外傷所致的紅腫熱痛,配合其他藥材如赤芍、當歸等,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 止血生肌: 白蘞亦具止血生肌之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風險。麒麟血散主要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白蘞的加入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麒麟血散方中加入白芨,主要是利用其止血、生肌、消腫的藥性。白芨富含黏液質,可加速血液凝固,起到止血作用。同時,白芨具有收斂生肌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傷口處的炎症和腫脹。
麒麟血散作為一種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方劑,白芨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止血,更能促進傷口癒合,增強方劑的整體功效。
麒麟血散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的功效。麒麟血散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當歸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散瘀止痛,有助於傷患的康復。
- 補血益氣:當歸能補血養血,並能改善血液循環,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麒麟血散中加入當歸,有助於提升患者體質,增強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麒麟血散中包含密陀僧,主要原因如下:
- 止血生肌: 密陀僧性寒,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麒麟血散以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為目的,而密陀僧的藥性正好與之相符,能有效控制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 清熱解毒: 密陀僧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藥方清熱解毒,進一步消炎止痛,有助於傷口康復。
總而言之,密陀僧在麒麟血散中起到止血生肌、清熱解毒的輔助作用,與藥方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主治功效
麒麟血散之主治功效分析
麒麟血散,乃一古方,綜觀《太平聖惠方》所載,其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療傷止痛,活血散瘀:
《太平聖惠方》多次提及麒麟血散「治傷折內損,瘀血不散」、「治傷損筋骨,疼痛不可忍」,明確指出本方具有治療跌打損傷、筋骨折傷、瘀血阻滯之功效。方中當歸活血調經,白芷散風解毒,白蘞消腫散結,與其他藥物合用,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故凡跌撲損傷,致使瘀血內停,疼痛難忍者,皆可用本方治療。
2. 定痛止血,生肌長肉:
方中提及本方「止痛定膿生肌」、「治金瘡疼痛,止血滅瘢」,可見麒麟血散亦具止痛止血,促進瘡口癒合之效。方中白芨可養陰潤肺,收斂止血;密陀僧收斂固澀,解毒止癢。諸藥合用,可使傷口止血,減少疼痛,並加速創面肉芽組織生長,促使傷口癒合。故無論是刀箭所傷,或是其他外傷,導致皮膚破損,瘡瘍形成者,均可選用本方。
3. 祛風解毒,消腫散結:
《太平聖惠方》言麒麟血散「治刀箭傷筋斷骨,止痛定血闢風」,突顯其祛風解毒之效。方中白芷散風解毒,配合其他藥物,可祛除外傷所致的風邪,減少感染風險。白蘞消腫散結,亦有助於消除局部腫脹,加速傷口康復。
治療原理分析:
麒麟血散的治療原理,是基於多味藥物的協同作用。本方以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基礎,能清除體內因外傷導致的濕熱;再以甘草調和諸藥,益氣緩急,可減輕疼痛,保護脾胃。當歸活血養血,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白芷散風解毒,可祛除外傷所致的風邪;白蘞消腫散結,可減輕局部腫脹;白芨養陰潤肺,止咳化痰,可促進傷口癒合;密陀僧收斂固澀,解毒止癢,可止血並減輕瘡面不適。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解毒、收斂生肌之功。
總而言之,麒麟血散乃一以外治為主,兼可內服之良方,其主治之證,皆與外傷相關,無論是跌撲損傷,刀箭所傷,均可選用。其治療原理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解毒、收斂生肌,可使傷者盡速康復。
傳統服藥法
麒麟血半兩,黃柏1兩(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白芷1兩,白蘞1兩,白及半兩,當歸1兩(銼,微炒),密陀僧1兩。定痛止血辟風。
上為細散。
每用時以少許乾摻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麒麟血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七。 組成:麒麟血1兩,生人牙齒半兩,密陀僧半兩。 主治:止痛生肌。主治:傷折落馬,車輾壓損,一切傷,皮破肉作瘡者。
麒麟血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八。 組成:麒麟血3兩,黃丹5兩(炒令紫色),白蘞5兩,白及5兩,葛布3尺(燒灰)。 主治:金瘡久不癒,傷筋骨,疼痛不止。
麒麟血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八。 組成:麒麟血1兩,突厥白1兩,密陀僧4兩,小鷹糞2兩,石灰1斤(以小便5升浸,3日後飛淘曬乾)。 主治:止血滅瘢。主治:金瘡疼痛。
麒麟血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七。 組成:麒麟血1兩,敗蒲1兩半(燒灰),牡丹1兩,蒲黃1兩,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1兩,川芎1兩,赤芍藥1兩,沒藥1兩,骨碎補1兩。 主治:傷折內損,瘀血不散。
麒麟血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八。 組成:麒麟血半兩,黃柏1兩(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白芷1兩,白蘞1兩,白及半兩,當歸1兩(銼,微炒),密陀僧1兩。 主治:定痛止血闢風。主治:刀箭傷筋斷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