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方

SHI QUAN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六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4%
腎經 14%
脾經 14%
肝經 14%
肺經 14%
小腸經 7%
膀胱經 7%
大腸經 7%
胃經 7%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十全方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健脾:白蘞味甘性溫,入脾經,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之效。十全方為補益氣血之劑,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白蘞補脾健胃,可促進氣血生化,增強整體補益效果。
  2. 利水消腫:白蘞還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對於氣虛水腫者,可助氣化水濕,消除水腫,更進一步增強補氣效果。

因此,白蘞在十全方中,既能補益脾胃,促進氣血生化,又能利水消腫,協同其他藥材,達到補益氣血、扶正祛邪的功效。

在中藥方劑「十全方」中,白芨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愈傷的功效。白芨性微寒味甘苦,能夠收斂止血、生肌愈傷,適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瘡口不愈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白芨能夠增強方劑的收斂止血作用,對改善外傷和促進創面愈合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十全方」中,黃柏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痢的功效。黃柏性寒味苦,能夠清熱燥濕、解毒止痢,適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系統感染、熱毒瀉痢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黃柏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改善泌尿系統炎症非常有益。

十全方中包含赤小豆,主要源於其以下兩個功效:

  1.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十全方中常用於治療氣血虛弱、水腫等病症,而赤小豆的利水作用可幫助改善水腫,減輕患者的負擔。
  2. 清熱解毒: 赤小豆也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十全方中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因此,赤小豆在十全方中可以協同其他藥物,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全面提升藥方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醫中藥方劑「十全方」以白蘞、白笈、黃柏、赤小豆為主要成分,主治惡瘡,即嚴重的瘡病。這些成分各自具有獨特的醫療功效,相互配合,共同對抗瘡病。

白及,味苦辛、氣寒,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活血化瘀等功效。它能加快血液凝固,治療經期、創傷性出血,外瘍消腫生肌,治金瘡不瘥,癰疽方中多用。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於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症,亦有斂瘡作用,適用於各種皮膚疾病。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活絡止痛等藥效。能促進細胞代謝、修復受損細胞,對中毒性疾病、病毒感染有良效,亦有助於傷口癒合和皮膚再生。

赤小豆,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解毒排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溫病發斑等症狀。

「十全方」透過這些中藥的組合,有效治療惡瘡等嚴重皮膚病症,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病症。此方案通過多種中藥成分的相互作用,達到綜合治療的效果,凸顯中藥治療的全面性與復雜性。

傳統服藥法


白蘞、白及、黃柏、苦葫蘆蒂、赤小豆、黃蜀葵花各等分。
上為細末,以津於手心內調如膏藥。
塗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十全方,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四。 組成:黃芩1兩,鬱金1兩,白朮1分。 主治:妊娠患時氣。

十全方, 出處:《百一》卷十六。 組成:白蘞、白及、黃柏、苦葫蘆蒂、赤小豆、黃蜀葵花各等分。 主治: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