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對於[蛤蚧膏]中的麻黃成分,麻黃性味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平喘利水的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哮喘等症狀。該方加入麻黃旨在增強發汗解表的作用。
蛤蚧膏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化痰:紫菀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蛤蚧膏主治的肺虛咳嗽、痰多等症。
- 宣肺通竅:紫菀能宣肺通竅,有助於蛤蚧膏中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肺氣閉塞、鼻塞不通等症的效果。
因此,紫菀作為蛤蚧膏的輔藥,不僅能增強其潤肺化痰的功效,還能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蛤蚧膏中加入艾葉,主要是基於其溫陽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艾葉性溫,味苦辛,入脾、肝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消腫生肌之效。
蛤蚧膏主要用於治療虛寒咳嗽、哮喘等症,艾葉加入其中,可以溫肺散寒,化痰止咳,有助於改善咳喘症狀。此外,艾葉還可溫陽補氣,協同蛤蚧等藥材增強補肺益腎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蛤蚧膏中加入槐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槐角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蛤蚧膏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咯血、久咳不愈等症,槐角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協同蛤蚧等藥材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潤腸通便,降火消炎:槐角亦有潤腸通便之功,可緩解因肺熱咳嗽引起的燥熱便祕。此外,槐角還能降火消炎,與蛤蚧膏中的其他藥材共同起到改善肺部炎症、緩解咳嗽症狀的作用。
蛤蚧膏中添加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助蛤蚧補肺: 蛤蚧性溫,善於補肺益氣,但其藥性偏燥,易傷脾胃。陳皮味辛、性溫,能理氣健脾,燥溼化痰,與蛤蚧相配,可避免其燥性傷脾,並增強其補肺益氣之效。
- 調和藥性,提高藥效: 蛤蚧膏中其他藥材如川貝、百部等,性多寒涼。陳皮性溫,加入其中可起到調和藥性,使其更易於人體吸收利用,提高整體藥效。
蛤蚧膏中添加枇杷葉,主要是利用其潤肺止咳的功效,輔助蛤蚧等藥材治療肺熱咳嗽、痰多難咳等症狀。
枇杷葉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它能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蛤蚧膏中加入枇杷葉,可以加強方劑的清熱化痰止咳效果,使療效更加顯著。
蛤蚧膏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肺化痰: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作用。蛤蚧膏主要用於治療肺虛久咳、痰多氣喘等病症,桑白皮的加入可輔助蛤蚧等藥材清熱化痰,緩解肺部炎症。
- 利水消腫: 桑白皮亦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輔助蛤蚧膏治療肺腎兩虛所致的喘咳、水腫等症狀,增強整體療效。
蛤蚧膏中加入葶藶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瀉肺降逆:葶藶子味辛、性寒,入肺經,具有瀉肺降逆、化痰止咳的作用。蛤蚧膏常用於治療肺虛久咳、痰多喘促等症,而葶藶子的加入可有效清泄肺熱,降逆止咳,配合蛤蚧等藥材,增強方劑整體的清肺化痰效果。
- 利水消腫:葶藶子亦能利水消腫,對於某些因肺熱痰壅而導致的胸悶氣促、水腫等症,亦有輔助療效。
蛤蚧膏中加入款冬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 款冬花性味甘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蛤蚧膏本身以蛤蚧為君藥,補肺益腎,與款冬花相配,可增強其潤肺止咳的效果,對於肺虛久咳、痰多氣喘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 宣肺利氣: 款冬花還具有宣肺利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肺氣鬱滯,促進痰液排出。蛤蚧膏中其他藥物如川貝母、百部等也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款冬花的加入可協同這些藥物,共同發揮宣肺利氣、化痰止咳的功效。
蛤蚧膏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能有效緩解蛤蚧膏中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避免藥性過於偏燥。
- 利咽開音: 薄荷能清利咽喉,開音通竅,與蛤蚧膏中的其他藥材,如蛤蚧、川貝母等,共同發揮潤肺止咳、化痰利咽的作用,提升藥效。
蛤蚧膏方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蛤蚧膏以滋陰潤肺、補虛止咳為主要功效,杏仁的加入可增強其潤肺止咳之效,對於肺虛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 宣肺解表:杏仁還具有一定的宣肺解表功效,可幫助緩解肺熱、咳嗽等症狀。蛤蚧膏中加入杏仁,可以更好地疏解肺氣,改善呼吸道功能,提升治療效果。
蛤蚧膏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固本培元,增強蛤蚧補肺益腎之效: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補益肺腎、斂肺止咳、生津止渴之功效。與蛤蚧同用,可增強蛤蚧補肺益腎之效,提高藥效。
- 滋陰斂肺,防止蛤蚧燥熱: 蛤蚧性溫燥,久服易傷陰,五味子則可滋陰斂肺,平衡蛤蚧的燥性,防止其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使藥效更平和溫和。
蛤蚧膏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川貝母性涼,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蛤蚧膏本身具有補肺益腎、止咳化痰的作用,而川貝母的加入,能增強其潤肺止咳之效,對於燥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更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 清熱解毒:川貝母除了潤肺止咳外,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解熱毒、散結消腫。蛤蚧膏中含有蛤蚧,性溫燥,加入川貝母能中和蛤蚧的燥性,避免過於溫燥而傷陰,同時又能增強蛤蚧膏的清熱解毒作用,更適宜於熱性咳嗽患者服用。
蛤蚧膏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其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的功效。
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經,能散寒解表,宣肺止咳,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蛤蚧膏中常含有蛤蚧、川貝母、百部等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的藥材,而紫蘇葉的加入,可以起到 輔助散寒、宣肺 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止咳化痰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蛤蚧膏中包含皁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增強藥力:皁莢味甘、辛,性溫,具有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與蛤蚧、川貝等藥材配伍,可以增強藥力,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化痰、潤肺止喘的效果。
- 調和藥性:蛤蚧性寒,川貝性微寒,皁莢性溫,將皁莢加入方劑中,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性過度,防止損傷脾胃。同時,皁莢的辛溫之性,還可以促進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蛤蚧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御藥院方》記載,蛤蚧膏主治「遠年近日咳嗽,上氣喘滿」。 從方劑組成及各藥物功效分析,可歸納出其治療原理如下:
1. 宣肺平喘,止咳化痰:
- 麻黃 作為君藥,能發汗解表,宣肺平喘,是治療外感咳嗽喘滿的重要藥物。
- 紫菀、桑白皮、款冬花 皆有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其中紫菀偏於潤肺止咳,桑白皮清熱化痰,款冬花則善於溫肺止咳。這三味藥與麻黃合用,能加強宣肺、平喘、止咳的功效,針對肺氣不利、痰濁阻肺導致的咳嗽喘滿。
- 枇杷葉 降逆止嘔,斂肺止咳,有助於平息咳嗽。
- 杏仁 具止咳平喘之效,可以加強宣肺止咳的效果。
- 貝母 清熱化痰,化痰止咳,能輔助清解肺部的痰熱。
2. 理氣化痰,健脾燥濕:
- 陳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減少痰濕的產生,從而輔助止咳化痰。
- 佛耳草 功效類似於陳皮,具有理氣化痰的功效,進一步加強化痰的效果。
3. 溫經散寒,活血化瘀:
- 艾葉 溫經散寒、活血祛瘀,能溫通經絡,改善肺部氣血運行,有助於祛除寒邪,輔助宣肺止咳。
4. 補肺納氣,止咳定喘:
- 蛤蚧 本身具有補肺納腎、止咳定喘的功效,且經酥炙後,更能發揮其補益作用。此處作為引藥,能引領其他藥物直達病所,加強療效。
- 潞參 補氣養陰,有助於增強肺氣,對於久病體虛的患者更為適合,同時可以提高整體療效。
- 五味子 收斂固澀,有助於增強蛤蚧的納氣平喘之效。
5. 輔助用藥:
- 槐角 涼血瀉火、利尿通淋,此處可略清虛熱,且有助於利水消腫,可輔助改善痰濕蘊肺的情況。
- 甜葶藶 瀉下逐水、消腫排膿,主要針對痰飲水腫,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改善痰多喘滿的症狀。
- 薄荷葉 疏散風熱,可略微宣散肺氣,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
- 紫蘇葉 發散風寒,理氣寬胸,可以輔助麻黃發散肺經之邪,配合艾葉,加強溫散效果。
- 皂角 祛痰開竅,有助於化解頑痰。
**綜上所述,**蛤蚧膏以麻黃、紫菀、桑白皮、款冬花等為主要藥物,具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的功效;輔以陳皮、艾葉等藥物,以理氣化痰、溫經散寒;再加入蛤蚧、潞參等補益藥物,以補肺納氣,增強療效。此方劑針對遠年近日咳嗽,上氣喘滿,能從宣肺、化痰、補益等多方面入手,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麻黃1斤(去根節),紫菀茸半兩,艾葉(炮)半兩,槐角(炒)半兩,陳皮半兩,枇杷葉(去毛)半兩,桑白皮半兩,甜葶藶半兩,款冬花半兩,薄荷葉半兩,杏仁(去皮尖)半兩,佛耳草半兩,五味子半兩,貝母半兩,紫蘇葉半兩,皂角(去皮子)半兩。
上為粗末,用河水3鬥,於鍋內慢火熬至1鬥半,搓揉勻,濾去滓,令極細。再用生絹袋濾過,以文武火再熬成膏,然後下後藥二味:蛤蚧1對(雌雄各半,米泔刷洗二十遍,酥炙黃色),潞參1兩半,為細末,與膏和勻,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食後、臨臥任意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蛤蚧膏, 出處:《禦藥院方》卷五。 組成:麻黃1斤(去根節),紫菀茸半兩,艾葉(炮)半兩,槐角(炒)半兩,陳皮半兩,枇杷葉(去毛)半兩,桑白皮半兩,甜葶藶半兩,款冬花半兩,薄荷葉半兩,杏仁(去皮尖)半兩,佛耳草半兩,五味子半兩,貝母半兩,紫蘇葉半兩,皂角(去皮子)半兩。 主治:遠年近日咳嗽,上氣喘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