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胃化痰湯

AN WEI HUA T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0%
心經 20%
肺經 20%
肝經 7%
大腸經 5%
腎經 2%
膽經 2%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安胃化痰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作用可緩解脾胃氣滯,促進消化吸收,並可燥濕化痰,對於痰多咳嗽、胃脘脹滿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
  • 和胃降逆:陳皮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狀,同時也能幫助脾胃運化,促進食慾。

因此,安胃化痰湯中加入陳皮,能有效改善脾胃氣滯、痰濕阻滯所導致的消化不良、咳嗽、嘔吐等症狀,起到安胃化痰的作用。

安胃化痰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燥濕化痰: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胃熱引起的嘔吐、泛酸、口苦、舌苔黃膩等症狀,黃連能清熱瀉火,降胃火,改善胃部不適。同時,黃連還能燥濕化痰,對於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2. 抑制細菌,消炎止痛: 黃連具有抑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胃內細菌的生長繁殖,減輕胃部炎症,緩解疼痛。對於胃炎、胃潰瘍等病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安胃化痰湯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其兩大功效: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降逆氣,止嘔吐。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胃脘脹滿等症,具有良好療效。
  2. 化痰止咳: 半夏性燥,能燥濕化痰,對於痰多咳嗽,痰黏難咳者,能有效化痰止咳。

因此,安胃化痰湯中加入半夏,能有效緩解胃氣上逆、痰多咳嗽等症狀,達到安胃化痰的功效。

安胃化痰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養血活血,和胃止痛: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胃脘疼痛,氣血瘀阻,或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胃痛,當歸能起到滋補氣血,活血化瘀,緩解疼痛的作用。
  2. 補血潤燥,化痰止咳:當歸亦可補血潤燥,對於因血虛津虧,痰熱互結所致的咳嗽痰多,也可起到滋養肺陰,潤燥化痰的作用。

總之,當歸在安胃化痰湯中,發揮了養血活血,和胃止痛,以及補血潤燥,化痰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整體調理脾胃,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症狀。

安胃化痰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原因有二:

一、 化痰止咳:川貝母味甘微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其可有效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尤其對於風寒咳嗽、痰多粘稠者效果顯著。

二、 安胃止嘔:川貝母還能清熱降逆,止嘔安胃。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抑制胃部不適,達到安胃止嘔的效果。

因此,川貝母的加入,不僅能化痰止咳,還能安胃止嘔,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功效。

安胃化痰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化痰止嘔: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理氣消積、化痰止嘔之效。對於因胃氣不降、痰濁阻滯所致的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枳實能疏肝理氣,化痰降逆,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安胃化痰湯中其他藥物如半夏、陳皮等,多偏於溫燥,而枳實的寒涼之性可起到協調藥性、防止燥邪傷津的作用,使藥物更為平和,療效更佳。

安胃化痰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在於其 潤肺止咳,養陰生津 的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胃經,能清肺熱,生津液,潤肺燥,故可治療肺燥咳嗽、津液不足、口乾咽燥、胃陰不足等症。安胃化痰湯的組成多偏燥熱,加入麥門冬可以 平衡藥性,滋陰降火,達到和胃化痰的效果。同時,麥門冬還能 緩解因痰熱引起的胃氣不舒,達到安胃之效

安胃化痰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降低藥物刺激性的作用。安胃化痰湯中可能包含一些較為辛辣或苦寒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緩和這些藥材的刺激性,使其更易於服用和消化。
  2. 增強功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胃氣上逆、止咳化痰的功效,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加強安胃化痰湯的療效。例如,甘草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安胃、止咳、化痰的作用,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安胃化痰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其健脾燥濕、和胃止嘔的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化痰,對於脾胃虛弱、痰濕內阻所致的胃脘脹滿、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安胃化痰湯的組成中,往往包含一些辛溫化痰藥物,而白朮的加入可以起到和中健脾的作用,防止辛溫藥物過於燥烈,避免損傷脾胃,同時也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安胃化痰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化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安胃化痰湯中加入茯苓,有助於健脾胃運化,化解濕濁,改善脾胃功能,從而緩解因脾胃濕阻引起的胃脘不適、痰多等症狀。
  2. 利水滲濕: 茯苓能利水滲濕,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有助於減少痰液的生成。同時,茯苓還能利水滲濕,改善胸膈濕阻,使痰液更容易咳出。

綜合而言,茯苓在安胃化痰湯中發揮健脾化濕、利水滲濕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減少痰液生成,緩解胃脘不適、痰多等症狀。

安胃化痰湯中加入紫蘇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降逆止嘔: 紫蘇梗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風寒犯胃引起的胃脘脹滿、嘔吐、噯氣等症狀。
  2. 理氣化痰,止咳平喘: 紫蘇梗亦能理氣化痰,對於痰多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安胃化痰湯中加入紫蘇梗,可起到疏風散寒、降逆止嘔、理氣化痰的多重作用,有助於緩解因風寒犯胃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

安胃化痰湯中包含枇杷葉,主要是因為枇杷葉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一、止咳化痰: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止咳、化痰止嘔的功效。其含有的揮發油、皁苷等成分,可有效緩解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尤其對燥咳、痰黏難咳效果顯著。

二、和胃降逆:枇杷葉亦可和胃降逆,緩解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這是因為其含有蘋果酸等成分,能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蠕動,幫助消化,緩解胃部不適。

因此,安胃化痰湯中加入枇杷葉,可起到止咳化痰、和胃降逆的雙重作用,有助於緩解因痰多、胃氣上逆引起的咳嗽、嘔吐等症狀。

主治功效


安胃化痰湯

安胃化痰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陳皮、黃連、半夏、當歸、川貝母、枳實、麥門冬、甘草、白朮、茯苓、紫蘇梗、枇杷葉。

方劑組成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性味苦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半夏: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陳皮:性味苦辛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川貝母:性味甘微寒,歸肺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 當歸: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茯苓:性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黃連:性味苦寒,歸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痢、止血、斂瘡等功效。
  • 麥門冬:性味甘寒,歸肺、胃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等功效。
  • 枳實:性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 紫蘇梗:性味辛溫,歸肺、大腸經,具有解表散寒、理氣寬中、消痰止咳、潤肺止嘔等功效。
  • 枇杷葉:性味苦澀,歸肺、胃、肝、脾、大腸經,具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等功效。

主治功效

安胃化痰湯主治胸腔和橫膈膜有痰,感覺胸悶,伴隨著嘔吐,好像有東西卡住了。

總結

安胃化痰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健脾胃、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等功效,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胸腔和橫膈膜有痰,感覺胸悶,伴隨著嘔吐,好像有東西卡住了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陳皮、黃連、半夏、當歸、貝母、枳實、麥冬、甘草、白朮、白茯、蘇梗、覆花、枇杷葉。
加生薑3片,竹茹1團,水煎,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和胃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胸膈有痰不寬、嘔吐的症狀。但本方中含有川貝母、半夏等有毒中藥,使用時應注意用量,避免中毒。

相關疾病


嘔吐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多痰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安胃化痰湯,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五。 組成:陳皮、黃連、半夏、當歸、貝母、枳實、麥冬、甘草、白朮、白茯、蘇梗、覆花、枇杷葉。 主治:胸膈有痰不寬,嘔吐,如有礙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