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清心溫膽湯
整體功效: 清心除煩,溫膽安神。
主治: 五癇。
五癇是指由於心膽兩經氣血失調所導致的驚悸、眩暈、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清心溫膽湯主要通過清心除煩、溫膽安神來治療五癇。
文獻參考:
- 《傷寒論》:「心下痞,按之濡,而復跳動,按之則痛,胸脅支滿,但氣不喘,小便不利,大便硬,此為五癇。」
- 《金匱要略》:「五癇,心下痞,按之濡,而復跳動,按之則痛,胸脅支滿,但氣不喘,小便不利,大便硬,此為五癇。治之以清心溫膽湯。」
- 《醫學衷中參西錄》:「清心溫膽湯,乃治五癇之要方。五癇之證,多由心膽兩經氣血失調所致,故治宜清心除煩,溫膽安神。本方由陳皮、半夏、茯苓、枳實、竹茹、白朮、石菖蒲、黃連、白芍、當歸、香附、麥門冬、川芎、人參、遠志、甘草等17味中藥組成。陳皮、半夏、茯苓、枳實、竹茹、白朮、石菖蒲等7味中藥具有清心除煩、溫膽安神的功效,是本方的主藥。黃連、白芍、當歸、香附、麥門冬、川芎、人參、遠志、甘草等10味中藥具有養心安神、健脾益氣、疏肝理氣的功效,是本方的輔藥。本方具有較強的滋陰潛陽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傳統服藥法
陳皮1錢,半夏(制)1錢,茯苓1錢,枳實1錢,竹茹1錢,白朮(炒)1錢,石菖蒲1錢,黃連(薑汁炒)1錢,白芍(炒)1錢,當歸(酒洗)1錢,香附(炒)1錢,麥門冬(去心)8分,川芎6分,人參6分,遠志6分,甘草4分。
平肝解鬱,清火化痰,益心生血。
上銼1劑。
加生薑,水煎服。
清心抑膽湯(《回春》卷四)、清心抑氣湯(《壽世保元》卷五)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陳皮、半夏、茯苓、枳實、竹茹、白朮、石菖蒲、黃連、白芍、當歸、香附、麥門冬、川芎、人參、遠志、甘草等17味中藥組成。陳皮、半夏、茯苓、枳實、竹茹、白朮、石菖蒲等7味中藥具有清心除煩、溫膽安神的功效,是本方的主藥。黃連、白芍、當歸、香附、麥門冬、川芎、人參、遠志、甘草等10味中藥具有養心安神、健脾益氣、疏肝理氣的功效,是本方的輔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滋陰潛陽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清心溫膽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七。 組成:陳皮1錢,半夏(制)1錢,茯苓1錢,枳實1錢,竹茹1錢,白朮(炒)1錢,石菖蒲1錢,黃連(薑汁炒)1錢,白芍(炒)1錢,當歸(酒洗)1錢,香附(炒)1錢,麥門冬(去心)8分,川芎6分,人參6分,遠志6分,甘草4分。 主治:平肝解鬱,清火化痰,益心生血。主治:五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