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健脾湯

ZI YIN JIAN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四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肺經 25%
心經 14%
胃經 13%
肝經 9%
腎經 3%
心包經 1%
膽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健脾湯中加入當歸,是基於其補血滋陰、活血調經的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潤腸通便、調經止痛的功效。在滋陰健脾湯中,當歸主要作用於以下兩方面:

  1. 滋陰補血: 當歸可滋陰補血,改善脾虛所致的氣血不足,同時也能緩解脾陰不足所引起的口渴、心悸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當歸能活血化瘀,促進脾胃氣血運行,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

因此,當歸的加入,有助於滋陰健脾,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改善氣血不足等症狀。

滋陰健脾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 川芎味辛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活血行氣之功效。脾胃虛弱常伴隨肝氣鬱結,影響脾胃運化。川芎可疏解肝氣鬱滯,使氣血流通,促進脾胃運化功能。
  2. 引藥入脾,增強療效: 川芎氣味辛香,能引藥入脾,並協助其他藥物發揮滋陰健脾的功效。例如,川芎可引導生地黃、麥冬等滋陰藥物更好地滋養脾陰,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川芎的加入不僅僅是疏肝解鬱,更能促進整體藥效,使滋陰健脾湯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滋陰健脾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滋陰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對於陰虛內熱導致的肝脾不和、脾胃虛弱等症狀,白芍能起到滋陰清熱、和肝脾的作用。
  2. 斂陰止汗: 白芍具有斂陰止汗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盜汗、自汗等症狀。滋陰健脾湯中加入白芍,有助於固護脾胃之氣,改善汗出不止的症狀。

滋陰健脾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補氣益脾: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經,有補氣益脾之效。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虛,導致面色蒼白、乏力倦怠等症狀。人參補脾氣,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體質。

二、 益氣生津: 人參具有益氣生津之功,可改善因陰虛津傷導致的口渴、乾燥等症狀。滋陰健脾湯常用於陰虛津傷、脾胃虛弱者,人參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起到滋陰益氣、健脾生津的作用。

滋陰健脾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虛氣弱,則易出現食少乏力、面色萎黃、腹脹便溏等症。白朮能補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上述症狀,從而達到滋陰健脾之效。
  2. 燥濕化痰:滋陰健脾湯常用於脾虛濕盛、痰濕阻滯之證,白朮能燥濕化痰,去除脾胃濕濁,促進脾胃運化,有利於陰液的生成和津液的輸布,從而達到滋陰的效果。

滋陰健脾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潤燥: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清熱除煩的功效。脾胃虛弱常伴有陰虛內熱,生地黃能滋陰降火,緩解脾胃虛熱,促進脾胃運化。
  2. 補血養脾: 生地黃入心、肝、腎經,能補益心血,而心血充盈則可化生脾血,間接起到補脾的作用。脾虛常伴有血虛,生地黃能補血養脾,改善脾胃氣血不足的情況。

滋陰健脾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濕氣困阻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水腫等症狀,茯苓能起到調理脾胃,利水滲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一定的寧心安神作用。脾胃虛弱常伴隨心神不安、失眠等症狀。茯苓能安神定志,緩解因脾虛濕困所致的心神不寧,配合其他滋陰藥物,共同達到滋陰健脾、寧心安神之效。

滋陰健脾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氣味芳香,能理氣解鬱,化痰止咳,並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與滋陰藥材相配,可避免滋陰藥過於寒涼,導致脾胃虛寒。

二、行氣消脹:滋陰健脾湯多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諸症,而陳皮的理氣作用可以幫助消除腸胃脹氣,促進消化吸收,進一步增強脾胃功能,達到滋陰健脾的目的。

滋陰健脾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是為了燥濕化痰,輔助健脾益氣。半夏味辛、微苦,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

方中若出現脾虛濕困、痰濕內阻的症狀,如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舌苔厚膩等,半夏便能發揮其燥濕化痰的作用,幫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從而達到滋陰健脾的目的。此外,半夏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嘔吐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滋陰健脾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各味藥材的藥性互相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在滋陰健脾湯中,甘草可緩和滋陰藥材的寒性,防止過寒傷陽,亦能增強健脾藥材的功效。
  2. 增強益氣: 甘草具有補氣益氣的作用,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配合其他藥材更好地滋陰健脾,達到全面調理的效果。

滋陰健脾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心煩、咳嗽、氣喘等症狀,麥門冬可以有效滋陰潤肺,緩解症狀。
  2. 健脾養胃:麥門冬亦有益脾胃之效。其性寒而不燥,能滋陰而不傷陽,可緩解脾胃燥熱,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脾胃功能,進而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滋陰健脾湯中加入麥門冬,可發揮其滋陰潤肺、健脾養胃的雙重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津液不足的症狀。

滋陰健脾湯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其安神益智的功效。

遠志味甘、苦,性溫,入心、肺、腎經。其具有安心定志、開竅醒神的作用,可改善由心脾兩虛導致的精神不振、失眠健忘等症狀。

滋陰健脾湯主要針對脾虛氣弱、陰虛火旺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頭暈等症狀。遠志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滋陰健脾、安神益智的效果,進一步提高方劑的療效。

滋陰健脾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安神寧心,健脾益氣: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寧心、健脾益氣的作用。滋陰健脾湯往往用於脾虛兼心神不寧的患者,茯神可以安撫心神,改善失眠、心悸等症狀,同時又可增強脾胃功能,幫助消化吸收。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滋陰健脾湯中多含有滋陰的藥材,而茯神則可以起到平衡藥性、協調陰陽的作用。它可以緩和滋陰藥的寒涼之性,避免損傷脾胃,同時也可以增強滋陰藥的功效,使整體方劑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狀。

主治功效


滋陰健脾湯,中藥方劑藥理作用與功效介紹

滋陰健脾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當歸、川芎、白芍、人參、白朮、生地黃、茯苓、陳皮、半夏、甘草、麥門冬、遠志、茯神等多種藥材組成。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

  •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

滋陰健脾湯具有氣血虧虛,痰液阻滯,導致頭暈目眩的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1錢,川芎5分,白芍(酒炒)8分,人參7分,白朮1錢5分,生地(酒洗)8分,白茯苓(去皮)1錢,陳皮(鹽水洗,去白)1錢,半夏(薑制),甘草(炙)4分,麥冬(去心)7分,遠志(去心)7分,白茯神(去皮木)7分。
上銼1劑。
加生薑、大棗,水煎,早、晚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暈眩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健脾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當歸(酒洗)1錢,川芎5分,白芍(酒炒)8分,人參7分,白朮1錢5分,生地(酒洗)8分,白茯苓(去皮)1錢,陳皮(鹽水洗,去白)1錢,半夏(薑制)、甘草(炙)4分,麥冬(去心)7分,遠志(去心)7分,白茯神(去皮木)7分。 主治:氣血虛損,有痰作眩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