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胡散

玄胡散

XUAN 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偏寒 (0.5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肺經 23%
心經 15%
肝經 13%
脾經 7%
腎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5%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玄胡散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止痛: 延胡索性溫,味辛、苦,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其對於肝氣鬱結、血瘀不通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2. 配合其他藥物: 玄胡散中包含川芎、柴胡、枳殼等藥物,這些藥物都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延胡索的加入,能夠增強這些藥物的療效,更有效地緩解疼痛,使氣血運行通暢。

玄胡散的組成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解鬱,降逆止嘔: 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且能入肝經,對於肝氣鬱結、氣逆上衝所致的胸悶、脅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化痰止咳,通利竅道: 輕粉亦能化痰止咳,且能通利竅道,對於痰熱壅肺、咳嗽氣喘,以及風寒襲肺、鼻塞流涕等症狀,有一定治療作用。

然而,輕粉為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使用。

玄胡散中加入石膏,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玄胡散中常配伍於熱毒壅盛、發熱頭痛、口渴咽乾等症狀,石膏可清泄熱毒,緩解病症。
  2. 平肝熄風: 石膏入肝經,可清泄肝火,平息肝陽上亢,對於肝風內動、眩暈頭疼、肢體麻木等症,石膏能起到平肝熄風的作用。

玄胡散中石膏的運用,體現了中醫藥配伍的精妙,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平肝熄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玄胡散中包含枇杷葉,主要原因在於:

  1. 止咳化痰: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玄胡散中含有川芎、白芍等活血化瘀藥物,易導致氣滯血瘀,而枇杷葉可疏肝理氣,化痰止咳,有助於緩解因氣血瘀滯導致的咳嗽痰多症狀。
  2. 清熱解毒:枇杷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玄胡散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而這些疾病往往與肝鬱氣滯、血瘀熱毒有關,枇杷葉的清熱解毒作用可輔助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玄胡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下疳瘡」,為古代外科常見之病症,泛指外生殖器或會陰部潰瘍、糜爛之瘡瘍,多因濕熱毒邪下注、或房事不潔染毒所致。臨床特徵為局部腫痛、潰爛流膿,甚則久不收口。

二、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玄胡索(延胡索)

    •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肝、脾經。
    • 傳統功效: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為「血中氣藥」,善治氣滯血瘀之痛症,古有「專治一身上下諸痛」之說。
    • 在本方作用
      • 針對下疳瘡局部氣血瘀滯、疼痛腫脹,藉其辛溫行散之性,活血通絡以消腫止痛。
      • 溫性可助散局部寒凝濕滯,改善瘡瘍僵硬不癒之況。
  2. 頭髮灰(血餘炭)

    • 性味歸經:苦、澀、微溫,歸肝、胃、膀胱經。
    • 傳統功效:止血化瘀、收斂生肌,外用可治瘡瘍潰爛,內服多用於止血消癰。
    • 在本方作用
      • 取其炭性收澀,能斂瘡口、促進潰瘍癒合,防止膿血過度外溢。
      • 結合延胡索之活血,形成「化瘀兼收斂」之配伍,既祛腐生新,又防血瘀留滯。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氣血並治,動靜相濟

    • 延胡索「動」以行氣活血,解決局部氣血壅滯;血餘炭「靜」以收斂止血,固護瘡面。二者一散一收,調和氣血運行。
  2. 標本兼顧

    • 下疳瘡本於濕熱毒邪,標在局部瘀腐疼痛。此方未直接清熱解毒,而是通過活血散結、生肌斂瘡,改善氣血環境以助毒邪外排。
  3. 酒引藥力

    • 以酒送服,借其辛溫通行之性,增強藥物走竄下焦之效,助藥力直達病所。

四、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雖簡,但契合「通瘀生新」之理,除主治下疳瘡外,或可延伸用於:

  • 其他皮膚潰瘍:如久不癒合之瘡瘍,屬氣血瘀滯兼虛損者。
  • 輕度外傷出血:血餘炭止血,延胡索止痛,酒行藥勢,或可外敷內服並用。

然須注意,古代醫家用藥偏重局部辨證,若屬熱毒熾盛之急性潰瘍,需搭配清熱解毒之品(如黃連、金銀花),非此單方可盡效。

傳統服藥法


玄胡索4兩, 頭髮灰4錢。
上為末。
酒調下。服半月可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2.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3. 本方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心絞痛肺結核胰臟炎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軟性下疳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玄胡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三。 組成:玄胡索(生)。 主治:牙宣。

玄胡散, 出處:《蒿崖尊生》卷十四。 組成:玄胡3錢,歸身1錢,乳香5分,甘草1錢。 主治:妊娠心痛。

玄胡散,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當歸、川芎、赤芍、熟地、桃仁、枳殼、木香、官桂、玄胡。 主治:胎前、産後血氣攻心腹痛。

玄胡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五一。 組成:玄胡索1兩,知母1兩,貝母1兩,款冬花1兩。 主治:虛勞喘嗽,咳唾膿血,肌熱盜汗困弱。

玄胡散, 出處:《竹林女科》卷一。 組成:玄胡索4兩,頭發灰4錢。 主治:經來小腹結成塊,如皂角1條橫過,痛不可忍,面色青黃,不思飲食。

玄胡散, 出處:《百一》卷十五。 組成:玄胡索5文,輕粉5文,石膏5文(猛火煅過),枇杷葉4文(淨洗去毛),活田螺2個(燒灰,以殼白爲度,并肉用)。 主治:下疳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