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露飲

QING L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胃經 18%
心經 16%
肝經 13%
腎經 8%
脾經 8%
膽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2%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清露飲中包含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 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清露飲常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乾口渴、津液不足等症,而天門冬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天門冬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輔助清露飲中其他藥材清熱解毒,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例如,清露飲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與天門冬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清熱解毒效果。

清露飲方劑中包含麥門冬,主要是由於麥門冬具有以下功效:

  1. 滋陰潤肺: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擅長滋陰潤肺,清熱生津。清露飲多用於熱病傷津、肺燥咳嗽、咽喉乾燥等症狀,麥門冬在此起到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作用。
  2. 養心安神: 麥門冬還能養心安神,對於熱病傷陰導致的心煩失眠,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清露飲中加入麥門冬,不僅能滋潤肺部,也能兼顧心神,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清露飲中使用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清露飲旨在清熱解毒,而生地黃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並滋潤乾燥的血液,減緩熱毒對人體的傷害。
  2. 養陰生津: 生地黃還具有養陰生津的作用,可以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清露飲中常伴隨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如金銀花、連翹等,而生地黃可以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協調和緩和,避免燥熱傷陰。

清露飲方劑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功效。清露飲多用於陰虛血虧所致的症狀,如口乾舌燥、盜汗、心悸失眠等,而熟地黃可有效補充陰血,改善這些症狀。
  2. 緩解燥熱: 熟地黃雖性溫,但其滋陰作用強,能緩解燥熱之症,防止藥性過於燥烈。清露飲中常加入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如生地黃、麥冬等,熟地黃的加入可平衡藥性,避免寒熱失衡,達到更好的療效。

清露飲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所致的發熱、口渴、腹痛、腹瀉等症狀,黃芩能起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

此外,黃芩還能利膽退黃,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清露飲中加入黃芩,能有效地清除體內濕熱,達到清熱解毒、止瀉止痛的目的。

清露飲中包含枇杷葉,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潤肺止咳: 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止咳。對於燥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降氣止嘔: 枇杷葉具降逆止嘔之效,可緩解脾胃不和、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

因此,清露飲中加入枇杷葉,可發揮其潤肺止咳、降氣止嘔的功效,針對咳嗽、嘔吐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清露飲方劑中包含石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滋陰生津: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清熱潤燥的功效。清露飲多用於熱病傷津、口渴咽燥、氣陰兩傷等症,而石斛的滋陰生津作用,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症狀,補充人體因病損耗的津液。
  2. 清熱解毒: 石斛除了滋陰生津外,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清露飲中常搭配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石斛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加強藥效,更全面地達到治療目的。

清露飲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清露飲多用於治療肝胃不和、氣機阻滯所致的胸悶、嘔吐、腹痛等症狀。枳殼的疏肝理氣作用,能幫助調節肝氣,解除氣機阻滯,從而緩解嘔吐等症狀。
  2. 行氣消積,利水消腫:枳殼也具有行氣消積、利水消腫的作用。清露飲中若涉及積滯、水腫等症狀,枳殼的這一特性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清露飲中包含茵陳蒿,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利濕 的功效。

茵陳蒿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 疏肝利膽、清熱利濕、退黃解毒 的作用。其對於濕熱阻滯、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在清露飲中,茵陳蒿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 清熱利濕、疏肝利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清露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清露飲以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為主,但其中部分藥材性寒,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可緩解寒涼藥性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能益氣健脾,有助於補益脾胃,增強人體抵抗力,從而更好地發揮清露飲清熱解毒的功效。甘草還能調和藥性,使各藥材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露飲」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及各藥功效

清露飲由以下藥物組成:

  • 天門冬:滋陰潤燥、養肺止咳。
  • 麥門冬:滋陰降火、益胃生津。
  • 生地黃: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 熟地黃:補腎填精、滋陰壯陽。
  • 黃芩:清熱燥濕、殺菌抗炎。
  • 枇杷葉:化痰止咳、平喘定喘。
  • 石斛:滋陰強身、健脾開胃。
  • 茵陳蒿:利尿通淋、清肝明目。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古文記載主治

綜合多篇古文記載,清露飲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1. 慢喉風:脈虛大,面赤,咽乾不渴。(《重樓玉鑰》)
  2. 陰虛咽瘡:真陰虧竭,相火無制上客咽喉,遂致喉痹咽瘡痰壅煩,躁聲啞諸證。(《外科醫鏡》)
  3. 時邪(風溫):身熱,惡風有汗,寸口獨大,口渴溲赤。(《溫病辨症》)
  4. 冬溫:身熱有汗、脈數、口乾、寸口脈獨大而無力。(《溫病辨症》)
  5. 溫熱:身熱有汗、脈數、溲赤。(《溫病辨症》)
  6. 暑病:面赤、汗大出、口渴、脈洪。(《溫病辨症》)
  7. 表證:在溫熱病的不同階段,清露飲常與其他方劑配合應用於有表證的患者,如身熱、惡風、咳嗽、頭痛、自汗等。(《溫病辨症》)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上述組成和主治可以看出,清露飲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滋陰清熱:方中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熟地黃、石斛均具有滋陰作用,能夠補充體內陰液,緩解陰虛火旺的症狀。黃芩則能清熱燥濕,與滋陰藥配合,達到滋陰清熱的功效。

  2. 潤肺止咳:天門冬、麥門冬、枇杷葉有潤肺止咳之效,對於肺燥引起的咳嗽、咽乾等症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3. 清利濕熱:茵陳蒿能夠利尿通淋,有助於濕熱的排出。

  4. 調和諸藥:甘草調和藥性,使全方藥效更加協調。

總結

清露飲是一個以滋陰清熱為主要功效的方劑,適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肺燥咳嗽、濕熱內蘊等引起的各種症狀。在溫熱病的治療中,常作為基礎方,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與其他方劑配合應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天冬(去心)、麥冬(去心)、生地、熟地(9制)、黃芩、枇杷葉(蜜炙)、鮮石斛、陳枳殼(麩炒)、茵陳藁、甘草各等分。
水煎,食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面色發紅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清露飲, 出處:《玉鑰》卷上。 組成:天冬1錢(去心),麥冬1錢(去心),生地1錢,熟地2錢,钗斛8分,桔梗8分,枳殼8分(麸炒),甘草6分。 主治:咽於塞疼,脈虛大者。

清露飲, 出處:《喉證指南》卷四。 組成:天冬(去心)、麥冬(去心)、生地、熟地(9制)、黃芩、枇杷葉(蜜炙)、鮮石斛、陳枳殼(麸炒)、茵陳藁、甘草各等分。 主治:慢喉風,脈虛大,面赤,咽乾不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