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湯

BA W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科心法》卷上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8%
心經 19%
肝經 15%
肺經 12%
脾經 11%
胃經 9%
膀胱經 2%
腎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八味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腎陰: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八味湯主要用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等症狀,熟地黃可補腎陰,提高腎臟功能,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症狀。
  2. 配伍相宜:熟地黃與八味湯中其他藥材如山藥、山茱萸、茯苓等配合,相輔相成,能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山藥健脾益氣,山茱萸溫腎固澀,茯苓健脾滲濕,共同作用,使八味湯的補腎效果更為顯著。

八味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山茱萸味酸澀,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八味湯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山茱萸可以補腎固精,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症狀。
  2. 斂陰止汗:山茱萸同時具有斂陰止汗的作用,對於腎虛導致的盜汗、自汗等症,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八味湯中常與其他滋陰斂汗的藥物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八味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腎: 山藥性平味甘,歸脾、腎經,具有補脾益腎、滋陰固精的功效。八味湯主治腎虛脾虛所致的腰膝痠軟、神疲乏力、食慾不振、遺精早洩等症,而山藥恰好能補益脾腎,增強機體的正氣,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症狀。
  2. 健脾固澀: 山藥有健脾益氣、固澀止瀉的作用。八味湯中常伴有脾虛洩瀉,山藥可改善脾胃功能,減少腹瀉的發生,同時也避免因腎虛導致的遺精、早洩等症狀。

因此,山藥作為八味湯的組成部分,既能補益腎氣,又能健脾固澀,對於治療腎虛脾虛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八味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八味湯主治脾腎兩虛,水濕內停,症見腰膝酸軟、乏力浮腫等。茯苓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改善水腫症狀,並有助於補益脾腎。
  2. 寧心安神:茯苓同時具有寧心安神之效,可改善因脾腎兩虛而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助於整體改善患者的體質和精神狀態。

總而言之,茯苓在八味湯中扮演著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脾腎兩虛、水濕內停的功效。

八味湯中包含澤瀉,主要原因在於其利水滲濕的功效。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腎經,擅長於利水滲濕,消腫排膿。八味湯作為治療腎虛水腫的經典方劑,以補腎固本為主,但腎虛往往伴隨水濕停滯,導致水腫等症狀。澤瀉的加入,可以協助腎氣利水,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促進水腫消退,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八味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滋陰潤肺的功效。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有效滋陰生津,潤肺止咳。在八味湯中,麥門冬與其他藥材如生地、玄參、沙參等共同作用,可滋陰降火,清熱解毒,適用於陰虛火旺,肺燥津傷所致的虛熱咳嗽、口乾咽燥、心煩失眠等症狀。此外,麥門冬還能養胃生津,緩解因陰虛導致的胃部不適。因此,麥門冬在八味湯中起著重要的滋陰潤肺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八味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陽,驅寒止痛: 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陽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八味湯主要用於治療腎陽虛證,表現為腰膝酸冷、畏寒肢冷、陽痿早泄等。肉桂的溫陽助陽作用,可以溫暖腎陽,改善腎陽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2. 溫腎助陽,固澀止遺: 八味湯中包含山藥、茯苓、澤瀉等滋陰藥,容易導致脾陽不足,出現滑精、遺尿等症狀。肉桂的溫腎助陽作用,可以溫補脾陽,固澀止遺,防止滋陰藥物過度滋陰而導致的脾陽不足。

綜上所述,肉桂的溫陽助陽、溫腎助陽作用,使其成為八味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可以有效改善腎陽虛證,提升療效。

八味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 附子性溫熱,入腎經,具有溫陽補腎、回陽救逆的功效。八味湯主要用於腎陽虛證,表現為腰膝酸冷、畏寒肢冷、陽痿早洩等。附子的加入能溫補腎陽,改善陽虛症狀。
  2. 助藥力: 附子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腎臟,增強藥效。例如,八味湯中的肉桂、熟地黃等藥物,需要附子的溫陽之力才能更好地發揮其補腎固精的作用。

因此,附子在八味湯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藥方不可或缺的藥材。

主治功效


八味湯 八味湯是一首中醫方劑,主要由八味藥物組成,包括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麥門冬、肉桂和附子。這八味藥物各有其獨特的功效,配合使用可以起到溫補腎陽、益氣養陰、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作用。

熟地黃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它能補血養血,改善貧血癥狀;滋補肝腎,緩解肝腎陰虛症狀;益精填髓,增強精血;補腎填精,增強腎臟功能;滋補養生,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熟地黃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山茱萸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山茱萸能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洩、腰膝痠軟、月經過多、崩漏等症狀,以及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等症狀,以及內熱消渴。此外,山茱萸富含維生素B系列和鐵元素,有助於生成血紅蛋白和補充血液,改善血虛症狀。山茱萸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加肝組織血流量,改善肝功能,對肝損傷和肝纖維化具有療效。山茱萸也能益精,即增強腎精,改善腎臟功能,增強性功能,達到輕度壯陽補腎的作用,對精虛型性功能障礙有輔助治療作用。

山藥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山藥含有黏液蛋白、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增強體質,緩解疲勞,增強體力。山藥還具有滋陰功效,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澤瀉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澤瀉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澤瀉能清熱利尿,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主治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澤瀉含多種有效成分,如澤瀉苷、澤瀉素等,能促進骨骼和肌肉組織細胞分裂和生長,提高骨骼和肌肉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力量,起到強筋骨的作用。澤瀉亦可止嘔,具平肝瀉火、疏通腸胃之效,可緩解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調節神經系統,減輕胃部不適、噁心感。

麥門冬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n\n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總而言之,八味湯是一種中醫方劑,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麥門冬、肉桂和附子組成,具有溫補腎陽、益氣養陰、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作用。適用於下焦虛寒、胎氣陰冷、致患轉胞、小便不通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2兩,乾薑2兩,白朮2兩,甘草2兩,橘紅1兩,茯苓1兩,附子1兩,縮砂仁1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八味湯是一張溫補腎陽、利水通淋的方劑,有一定的溫補作用。因此,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此外,八味湯含有附子,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陰部感到寒冷氣喘排尿困難神經性厭食症尿道炎前列腺增生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食慾不振陰囊濕冷

相同名稱方劑


八味湯, 出處:《易簡方》。 組成:人參2兩,乾薑2兩,白朮2兩,甘草2兩,橘紅1兩,茯苓1兩,附子1兩,縮砂仁1兩。 主治:不喜飲食,水谷不化。

八味湯, 出處:《醫徹》卷四。 組成:懷熟地3錢,山茱肉2錢,肉桂5分,熟附子5分,牡丹皮1錢,山藥2錢,川牛膝1錢半,茯苓1錢,澤瀉1錢。 主治:産後陰虛發喘,氣上逆者。

八味湯, 出處:《産科心法》卷上。 組成:熟地3錢,萸肉1錢,山藥1錢5分,茯苓1錢,澤瀉8分,麥冬1錢,肉桂3分,制附子3分(此2味胎中慎用)。 主治:下焦虛寒,胎氣陰冷,致患轉胞,小便不通。

八味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六。 組成:吳茱萸(湯洗7次)2兩,乾薑(炮)2兩,木香1兩,橘紅1兩,肉桂(去粗皮)1兩,丁香1兩,人參(去蘆頭)1兩,當歸(洗,焙)1兩。 主治:溫中逐寒。主治:脾胃虛寒,氣不升降,心腹刺痛,臟腑虛滑,內寒泄瀉,惡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