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地黃湯

JIA WEI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五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心經 19%
肺經 19%
肝經 11%
脾經 10%
胃經 10%
膀胱經 3%
腎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地黃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為地黃經炮製而成,較生地黃更溫和,且補血效果更佳。加味地黃湯以滋陰降火為主要功效,熟地黃可滋陰補血,並能更好地與其他藥材相配,發揮協同作用。
  2. 調和藥性: 熟地黃味甘性溫,能調和方中其他藥材的寒性,避免寒涼之氣過盛,更適合體質偏虛寒者服用。

加味地黃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為了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利水滲濕: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以幫助身體排除多餘的水分,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症狀,例如水腫、小便不利等。
  • 健脾寧心: 茯苓也能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對於脾虛濕困,心神不寧者,茯苓能幫助脾胃運化,改善精神狀態。

因此,加味地黃湯中加入茯苓,可以增強利水滲濕的作用,並同時健脾寧心,使藥效更加全面

加味地黃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之效。地黃湯本身以滋陰補腎為主,加入山茱萸可加強補腎固精之力,適用於腎虛精虧、遺精滑精、腰膝酸軟等症。
  2. 制約滋膩: 地黃湯中含有大量滋陰藥物,容易滋膩礙脾。山茱萸酸性收斂,可制約地黃湯的滋膩之性,避免藥性過於滋膩而影響脾胃運化。

加味地黃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原因在於其利水滲濕之功效。

地黃湯以滋陰降火為主,若患者兼有濕熱內蘊,則單純滋陰難以奏效。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可利水滲濕,清熱除濕,有助於將體內濕熱排出,配合地黃湯滋陰降火,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改善濕熱內蘊所致的諸多症狀,如口苦口渴、小便不利、頭重昏沉等。

因此,在加味地黃湯中加入澤瀉,可謂標本兼治,既能滋陰降火,又能利水滲濕,更能提升療效。

加味地黃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加味地黃湯原方以滋陰降火為主,但對於陰虛火旺,兼有血瘀者,則需加入牡丹皮以清熱涼血,化瘀止痛,使陰虛火旺之症得以緩解,達到陰陽平衡。
  2. 緩解腎陰虛導致的熱象: 腎陰虛常伴有虛火上炎,導致口乾舌燥、心煩失眠、潮熱盜汗等症狀。牡丹皮能清熱涼血,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輔助地黃湯滋陰降火,達到更好的療效。

加味地黃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益精填髓: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二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填髓的功效,能改善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盜汗虛熱等症狀。地黃湯本身以滋陰補腎為主,加入山藥可加強其補腎益精作用,使補腎效果更加顯著。
  2. 健脾益氣,固澀止瀉: 山藥亦能健脾益氣,固澀止瀉,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少乏力、腹瀉等症狀。加味地黃湯中加入山藥,可協同生地黃、熟地黃等藥材,共同改善腎陰虛所致的脾胃不振,使補腎效果更全面。

加味地黃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源於其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滋陰清熱作用相輔相成。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可潤肺降火,清熱生津,對於因陰虛燥熱引起的口渴、咽乾、咳嗽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而加味地黃湯以滋陰補腎為主,配伍麥門冬,則能增強其滋陰清熱的功效,更有效地改善陰虛火旺、虛熱津傷等症狀,提升治療效果。

加味地黃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腎氣: 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之功效。地黃湯滋陰補腎,但容易出現腎氣不固、精關不固等問題,五味子能起到收斂固腎氣的作用,防止滋陰過度而出現虛脫。
  2. 助陰潛陽: 地黃湯滋陰補腎,但腎陰過盛容易導致陽氣虛弱,出現畏寒肢冷等症狀。五味子可助陰潛陽,使腎陰不至過盛,保持陰陽平衡,避免滋陰過度而損傷陽氣。

加味地黃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是為了溫腎陽、助藥力。

地黃湯偏寒涼,主要滋陰補腎,但若腎陽不足,寒凝精血,則陰寒難以滋補,甚至可能加重病情。肉桂性熱,味辛,入腎、膀胱經,能溫腎陽,促進腎氣運化,改善血液循環,使地黃湯的滋陰作用更有效地發揮,並能溫經散寒,提高補腎功效,使陰陽平衡,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加味地黃湯》:滋陰潤肺、益氣養心之妙方

緣起

中醫認為,春天是陽氣生發、陰氣收斂的季節。天氣變化無常,容易導致風寒侵襲,損傷人體的陰氣。陰氣不足,則水液不能滋潤到心臟,虛火上升,導致腹瀉、喉嚨疼痛、胸悶、心煩等症狀。

加味地黃湯:滋陰潤肺、益氣養心

加味地黃湯是中醫治療春天風寒侵襲、陰氣虛弱的常用方劑。其組成包括: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
  • 茯苓:利水消腫、利尿。
  • 山茱萸: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
  • 山藥: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

加味地黃湯的功效

加味地黃湯具有滋陰潤肺、益氣養心的功效。它可以改善陰虛火旺引起的腹瀉、喉嚨疼痛、胸悶、心煩等症狀。

加味地黃湯的使用方法

加味地黃湯通常以口服的方式服用。成人每日服用1劑,早晚各1次。兒童的用量應根據年齡和體重酌情減量。

加味地黃湯的禁忌

加味地黃湯的主要禁忌包括:

  • 孕婦禁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服用加味地黃湯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總結

加味地黃湯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滋陰潤肺、益氣養心的功效。它可以改善陰虛火旺引起的腹瀉、喉嚨疼痛、胸悶、心煩等症狀。加味地黃湯的組成包括熟地黃、茯苓、山茱萸、澤瀉、牡丹皮、山藥、麥門冬、五味子、肉桂等九味藥材。加味地黃湯的禁忌包括孕婦禁用、脾胃虛弱者慎用等。

傳統服藥法


熟地3、5錢, 棗皮1錢半, 山藥1錢半, 茯苓1錢, 丹皮1錢, 澤瀉7分, 肉桂1錢半, 北五味3分。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滋陰補腎、清熱利濕的功效,適合春月傷風後陰虛,腎水不能上濟於心,虛火上越,致下利,咽痛,胸滿心煩的患者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虛火上炎。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扁桃腺炎疥癬前列腺炎耳聾癲癇瘧疾麻痺高血脂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蕁麻疹鏈球菌性咽喉炎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地黃湯, 出處:《會約》卷十。 組成:六味地黃湯加柴胡、白芍、肉桂。 主治:陰虛瘧疾,瘧發時,其寒如冰,轉熱如烙,而面赤口渴,熱退即不渴者。

加味地黃湯, 出處:《會約》卷二十。 組成:熟地 5錢,棗皮1錢半,山藥1錢半,茯苓1錢,丹皮1錢,澤瀉7分,肉桂1錢半,北五味3分。 主治:熱盛陰虧,麻疹隱伏,其脈寸強尺弱,不宜表者。

加味地黃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 組成:熟地8兩,山茱萸4兩,山藥4兩,丹皮3兩,澤瀉3兩,柴胡1兩,麥冬3兩,當歸3兩,白芍3兩,肉桂1兩,菖蒲5錢,茯苓3兩。 主治:鵝掌風,足癬。

加味地黃湯, 出處:《辨證錄》卷五。 組成:熟地5錢,茯苓5錢,山茱萸3錢,澤瀉3錢,丹皮3錢,山藥5錢,麥冬5錢,北五味1錢,肉桂5分。 主治:補水濟心,補金生腎。主治:春月傷風後陰虛,腎水不能上濟於心,虛火上越,致下利,咽痛,胸滿心煩。

加味地黃湯, 出處:《胎産秘書》卷上。 組成:大熟地(薑汁、砂仁拌炒)8錢,淨萸肉4錢,懷山藥4錢,茯苓3錢,丹皮3錢,澤瀉2錢,陳膽星2錢,吳茱萸5分(川連5分煮汁,泡7次,炒)。 主治:子癇,口噤項強,手足攣搐,言語謇澀,痰涎壅盛,不省人事。

加味地黃湯, 出處:《程松崖先生眼科》。 組成:熟地2錢(切片),山萸1錢,丹皮8分,川芎8分,山藥1錢,澤瀉8分,歸身1錢,枸杞1錢,菟絲子1錢,菊花1錢,茯苓8分。 主治:肝腎虧虛,眼睛不紅,不腫痛,眼胞不下墜,但視物不明,及病後眼睛看物不清楚,雲翳退後不明,夜見燈有絲球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