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補丸

SHI B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嚴氏濟生方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2%
心經 20%
肝經 14%
肺經 14%
脾經 12%
胃經 4%
膀胱經 2%
腎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十補丸」,主要成分包括:五味子、山茱萸、山藥、牡丹皮、鹿茸、熟地黃、肉桂、茯苓、澤瀉、附子。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的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十補丸主治功效:小腸寒冷導致的疝氣、伏梁、奔豚、痃氣等疾病;也治療婦女的盲腸氣。

方劑組成解釋

十補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收斂固澀,止汗止瀉: 五味子味酸性收斂,能固澀止汗,適用於氣虛津傷、汗出不止、久瀉不止等症狀。十補丸補益氣血,同時五味子能防止藥效過於燥烈,避免補過度而引起耗氣傷津。
  2. 滋腎益精,固本培元: 五味子入腎經,有滋腎益精之效,能固本培元,增強機體抵抗力。十補丸補益氣血、陰陽,而五味子則能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使補益效果更加持久穩固。

十補丸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性溫,味酸澀,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之效。十補丸旨在滋補腎氣,而山茱萸能補腎陽、固腎精,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溫腎助陽、補精填髓的效果。
  2. 收斂固澀: 山茱萸能收斂止瀉,對於因腎氣虛弱而導致的遺精、滑精、早泄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同時,山茱萸還有斂肺止咳的功效,能輔助其他藥材治療腎虛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十補丸中加入山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腎,健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氣之效。它能補益腎氣,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乏力等症狀;同時還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十補丸由多味補益藥物組成,藥性較為偏燥,而山藥性平味甘,能起到調和藥性,緩解燥熱之弊的作用,使其更易於被人體吸收,進一步增強藥效。

總之,山藥在十補丸中起著滋陰補腎、健脾益氣、調和藥性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十補丸中包含牡丹皮,看似矛盾,實則巧妙。牡丹皮性寒涼,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十補丸主要用於補益氣血,但同時也需考慮到氣血運行不暢,或因熱邪阻滯而導致的氣血瘀滯。

牡丹皮的加入,可以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使補益之藥更好地發揮效用,避免補益過度,反而造成瘀滯。同時,牡丹皮還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防止藥性過於偏燥,確保補益效果的均衡和安全。

十補丸中包含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生血行血、溫通經絡的功效。對於腎虛陽痿、腰膝痠軟、筋骨無力、血虛萎黃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溫陽補虛: 鹿茸性溫,可以溫陽補虛,對於寒性體質、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十補丸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其補血滋陰的功效。

熟地黃為地黃經炮製而成,其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能補血滋陰,填精益髓,且具有較好的補益作用,適合於氣血不足、陰虛火旺、精血虧損等症狀。

十補丸的組成,旨在補益氣血,滋陰壯陽,而熟地黃恰好能補腎陰,填精血,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故而成為十補丸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補丸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心、脾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活血通經之效。十補丸旨在補益氣血、溫陽補腎,肉桂的溫陽作用可助於改善腎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十補丸中其他藥材如熟地、山藥等屬滋陰藥,容易寒涼,肉桂的溫性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過盛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十補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十補丸補益氣血,但同時可能造成濕氣積聚,影響脾胃運化。茯苓能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防止濕邪阻礙補益效果。

二、化痰止咳:茯苓亦有化痰止咳之效。十補丸補益氣血的同時,可能導致痰液凝聚,茯苓能化痰利氣,防止痰液阻滯氣機,增強補益效果。

十補丸中包含澤瀉,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而不滯: 十補丸補益氣血,但亦需避免滋膩壅滯。澤瀉性寒利水,可消水腫、利小便,避免藥性過於滋膩,有助於藥物有效吸收和代謝,防止補益過度造成身體負擔。
  2. 兼顧脾腎: 十補丸補氣血同時也需兼顧脾腎功能。澤瀉入脾、腎二經,能健脾利濕,且能滲濕利水,有助於改善脾腎功能,提升藥效,促進身體健康。

十補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十補丸作為補益藥物,常用於虛寒體質,附子的加入有助於溫補陽氣,改善寒證。
  2. 協同補腎: 十補丸中包含多種補腎藥物,附子的加入可與之協同作用,更有效地補腎壯陽,提高藥效。此外,附子也能溫腎陽,有助於改善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等症。

相關疾病


陰囊濕冷遺精失明肺結核前列腺炎耳聾糖尿病腹中有鳴叫聲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男性勃起障礙阿茲海默症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十補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九引《瑞竹堂方》。 組成:肉蓯蓉(酒浸)、菟絲子(酒浸)、牛膝(酒浸)、乾山藥、熟地黃、川烏頭(泡)、澤瀉、人參、當歸、官桂(不見火)各等分。 主治:暖丹田。主治:陽損久虛下冷,夜頻起。

十補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組成: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菟絲子(酒浸,别搗)1兩,山芋1兩,續斷1兩,山茱萸1兩,五味子1兩,柏子仁1兩,巴戟天(去心)1兩,遠志(去心)1兩。 主治:補益氣血,壯筋骨,暖水臟。主治:虛勞羸瘦。

十補丸, 出處:《濟生》卷一。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主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十補丸, 出處:《百一》卷十五。 組成:附子1兩(用防風1兩,銼如黑豆大,鹽4兩,黑豆1合,炒附子裂,去諸藥,隻用附子,去皮臍),葫蘆巴1兩,木香1兩,巴戟(去心)1兩,川楝子(炮,取肉)1兩,官桂1兩,延胡索1兩,蓽澄茄(去蒂)1兩,舶上茴香(炒)1兩,破故紙(炒)1兩。 主治:小腸寒疝、伏梁、奔豚、痃氣等疾;亦治婦人盲腸氣。

十補丸,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二。 組成: 十補丸(《攝生眾妙方》卷二。)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二。組成:黃耆(蜜炒)1兩,熟地黃(酒浸9次,陳米飯蒸)1兩,白茯苓1兩,山藥1兩,枸杞子1兩,肉蓯蓉(去皮)1兩,牛膝(去蘆)1兩,香附子1兩。主治:一補神,二補精,三補氣,四補脾,五補血,六補肉,七補丹田,八補髓,九補大腹,十補小腹。 。 主治:一補神,二補精,三補氣,四補脾,五補血,六補肉,七補丹田,八補髓,九補大腹,十補小腹。

十補丸, 出處:《局方》卷五(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1兩,乾薑(炮)1兩,肉桂(去粗皮)1兩,菟絲子(酒浸軟,别研細)1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巴戟(去心)1兩,遠志(去心,薑汁浸,炒)1兩,破故紙(炒)1兩,赤石脂(煅)1兩,川椒(炒出汗,去目及閉口者)2兩。 主治:補五臟,行營衛,益精髓,進飲食。主治:真氣虛損,下焦傷竭,臍腹強急,腰腳疼痛,亡血盜汗,遺泄白濁,大便自利,小便滑數;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顔色枯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