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元煎

DA BU YUAN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景岳全書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肝經 21%
肺經 17%
脾經 17%
心經 13%
胃經 8%
腎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補元煎中包含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大補元煎藥性偏溫燥,加入甘草可以中和藥性,避免過於燥烈,防止對身體造成負擔。
  2. 補益脾胃:甘草能補脾益氣,健脾和胃,增強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大補元煎補益氣血,但若脾胃虛弱,藥物難以吸收,功效會大打折扣。甘草的加入可以補益脾胃,提高藥物的利用率,使補益效果更佳。

大補元煎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養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方劑中以當歸為主藥,旨在補益心脾,改善氣血不足,提升整體元氣。
  2. 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因此,大補元煎中加入當歸,既能補血養血,又能活血化瘀,符合整體的補益目的,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大補元煎中包含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黨參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之功效。大補元煎主治脾腎氣虛,症見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食少便溏、腰膝痠軟等,而黨參的補氣健脾之效,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氣血生化,為患者提供充足的營養供給,從根本上改善虛弱症狀。
  2. 扶正固本: 黨參能益氣固本,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大補元煎中加入黨參,除了補虛益氣外,更能增強人體抵抗力,使身體更能抵禦疾病的侵襲,達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大補元煎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補腎壯陽、強筋骨的功效。

杜仲性溫,味甘苦,歸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其含有豐富的杜仲膠、生物鹼、黃酮類等活性物質,能有效促進腎氣生化、改善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

此外,杜仲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如熟地黃、山藥、肉桂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滋補腎陰、溫補腎陽的功效,達到強壯筋骨、補益元氣的目的。

大補元煎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補肝腎,益精血: 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對於肝腎虧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枸杞子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2. 提高免疫力: 枸杞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多醣體等營養成分,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疾病。對於體虛乏力、易感風寒的人羣,枸杞子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因此,大補元煎中加入枸杞子,可以起到滋補肝腎、益精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方劑的補益功效。

大補元煎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滋補元氣、增強體力以及提升免疫力。在其組成中,包含了山藥,這是有其特定原因的。

山藥是中醫藥中常用的食材,具有健脾益胃、滋陰補腎的功效。它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澱粉、蛋白質及維生素,能夠有效增強人體的消化吸收能力,進一步提高其對藥效的吸收。由於大補元煎的目的是提升人體的整體活力,山藥的特性使其在滋補的過程中,不僅能補充元氣,還能鞏固脾胃,防止因滋補而造成的腸胃負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山藥的清爽滋潤性質也讓整體方劑的口感更加宜人,使其在調理過程中更加容易服用。因此,山藥在大補元煎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為恢復元氣提供了良好的食療支持。

大補元煎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性溫,味酸,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之功效。大補元煎針對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遺精滑精等症,山茱萸能有效填精益腎,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
  2. 收斂固澀: 山茱萸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能收斂腎氣,固澀精關,對於腎虛導致的尿頻、尿失禁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在大補元煎中,山茱萸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起到固澀止瀉,補腎固精的功效。

大補元煎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滋陰: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方中以熟地黃為主藥,用於補腎陰虛,腎精虧損,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等症。
  2. 調和藥性: 熟地黃性溫,可以調和方中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導致脾胃受損,反而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主治功效


大補元煎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綜合多篇《類證治裁》及其他醫書的內容,大補元煎的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氣血大壞,精神失守: 用於治療氣血嚴重虧損,導致精神不振、意識狀態不佳等症狀。(見《成方切用》)
  2. 填補虛損,氣血兩不足: 適用於氣血雙虛的虛勞證,能補益氣血,恢復身體機能。(見《類證治裁》)
  3. 腎虛腰痛: 可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痛症狀。(見《類證治裁》)
  4. 津液耗損(津脫): 適用於津液不足的情況。(見《類證治裁》)
  5. 中風: 古籍中多次提到「大補元煎,見一卷中風」,顯示其在治療中風方面也有應用。(見《類證治裁》)
  6. 陽痿(傷恐懼者,膽虛精卻): 用於治療因恐懼傷及腎氣,導致的陽痿症狀。(見《類證治裁》)
  7. 眩暈(虛陽上巔兼痰): 可作為治療此類眩暈的選擇之一。(見《類證治裁》)
  8. 怔忡驚恐,神志昏亂(心脾氣血本虛): 適用於心脾氣血虛弱導致的精神情志異常。(見《類證治裁》)
  9. 不寐(營衛俱虛,神魂失守): 可用於治療因營衛不和、心神失養導致的失眠。(見《類證治裁》)
  10. 淋濁無火: 可用於治療淋濁而無火的腎消症狀。(見《類證治裁》)
  11. 崩漏(固攝衝脈): 可用於治療婦女崩漏,具有固攝衝脈的作用。(見《類證治裁》)
  12. 婦人瘕聚,陰中突出: 可用於治療婦女因氣虛、勞力舉重導致的陰部異常突出。(見《類證治裁》)
  13. 呃逆(陰虛): 在治療呃逆時,可用於補腎。(見《類證治裁》)
  14. 痘症初期氣血不足兼有寒象、疹後慢驚、元氣內虛導致痘疹起脹不順利、真陽虛: 可用於溫補氣血、扶助正氣。(見《驗方新編》)
  15. 反胃(朝食暮吐): 認為是治療命門火不足的常用方劑,但有醫家對其療效提出質疑。(見《醫法圓通》)

治療原理

大補元煎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補益氣血、滋陰補腎、溫陽固本的理論。

  • 補益氣血: 方中人參、黨參大補元氣,健脾益肺;當歸補血活血;山藥補脾養胃,與人參、黨參協同,增強補氣之力。諸藥合用,共奏補益氣血之效。
  • 滋陰補腎: 熟地黃滋陰補腎,益精填髓;山茱萸、枸杞子補肝腎,澀精止瀉;杜仲補肝腎,強筋骨。這些藥物共同發揮滋陰補腎的作用,填補腎精,涵養陰液。
  • 溫陽固本: 陽虛時加薑、附,或酌加肉桂、炮薑等溫陽藥物,以溫補腎陽,增強溫煦之力,溫養氣血,達到溫陽固本的效果。
  •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諸藥,益氣和中,使各藥之間相互協調,增強藥效。

總結

大補元煎是一首補氣養血、滋陰補腎的經典方劑,適用於多種虛損性疾病。其通過補益人體氣血陰陽,恢復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在臨床應用中,還可根據具體病情進行加減化裁,以增強其針對性。例如:氣虛加黃耆、白朮;陽虛加薑、附;血瘀加川芎,去萸肉;滑泄加五味子、補骨脂等,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熟地5錢,黨參3錢,山藥2錢,杜仲2錢,棗仁2錢,枸杞2錢,萸肉1錢,炙草2錢,故紙2錢,白朮3錢,肉桂2錢,附子1錢。
倘23劑後泄瀉不止,酌加附子,更加龍骨、粟殼各1錢;倘泄瀉全止,減去附子,若附子大多則小便閉塞。痘後減去附子,只用肉桂數分,調理數劑,計日可復元。
大補氣血。
加生薑3大片,好核桃仁3個打碎為引,速宜大劑連進,不可減去附子。與六味回陽飲相間服之,立見奇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補元煎是一首補益氣血、滋陰補腎的方劑,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感冒、發燒、腹瀉等症狀,應先就醫治療,再服用大補元煎。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子宮下垂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男性勃起障礙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大補元煎, 出處:《千家妙方》下冊。 組成:人參10g,山藥15g,熟地15g,杜仲15g,當歸15g,山萸15g,枸杞15g,升麻10g,鹿角膠10g。 主治:補氣升陷。主治:年老體虛,中氣不足,重度子宮脫垂。

大補元煎, 出處:《驗方新編》卷十。 組成:熟地5錢,黨參3錢,山藥2錢,杜仲2錢,棗仁2錢,枸杞2錢,萸肉1錢,炙草2錢,故紙2錢,白朮3錢,肉桂2錢,附子1錢。 主治:大補氣血。主治:痘疹誤服涼藥,嘔吐泄瀉,痘不起發,危在旦夕。

大補元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人參少則用1-2錢,多則用1-2兩,山藥(炒)2錢,熟地(少則用2-3錢,多則用2-3兩),杜仲2錢,當歸2-3錢,山茱萸1錢,枸杞2-3錢,炙甘草1-2錢。 主治:回天贊化,救本培元。主治:男婦氣血大壞,精神失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