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補湯

ER B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三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4%
心經 19%
肝經 17%
肺經 14%
脾經 13%
胃經 6%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腎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二補湯」:補益陰陽、調理氣血

組成: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枸杞子: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杜仲: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 山茱萸: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山藥: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主治功效:

  • 陰陽兩虛:身體內臟腑功能衰弱,氣血虛弱。
  • 六脈俱弱:脈搏微弱,力量不足。
  • 夜熱肢冷:晚上發熱,四肢冰冷。
  • 失血便泄:大便帶血。

作用機理:

  • 熟地黃、當歸、黃耆:補氣養血,增強免疫力,改善貧血。
  • 枸杞子、山茱萸、五味子:滋陰補腎,改善腎虛,緩解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 白朮、山藥:健脾益氣,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 杜仲、肉桂:補陽益氣,溫腎壯陽,改善陽虛體弱、手足冰涼等症狀。
  • 甘草:清熱解毒,緩解感冒發熱、咳嗽等症狀。

用法用量:

  • 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每次取 9-15 克,用水煎服,每日 2-3 次。
  • 也可以將藥材放入藥袋中,加入沸水中浸泡 30 分鐘後飲用。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兒童應慎用。
  • 服用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的食物,避免飲酒。
  • 如服用後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服用並諮詢醫生。

總結:

中藥方劑「二補湯」具有補益陰陽、調理氣血的作用。它可以改善氣血虛弱、腎虛、陽虛等症狀,增強免疫力,緩解各種不適症狀。然而,服用中藥方劑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有效。

傳統服藥法


熟地3-5錢,當歸(土炒)2錢,黃耆(蜜炒)2錢,枸杞2錢,甘草(炙)1錢半,杜仲(鹽炒)2錢,棗皮1錢,白朮1錢半,淮山藥2錢,肉桂1錢,五味子13粒(微炒)。
寒甚者,加附子1錢半;腹痛喜按者,加補骨脂(炒)1錢;泄者,加烏梅2個,肉豆蔻8分,當歸或不用亦可;嘔惡,加生薑1-2錢。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二補湯由熟地黃、當歸、黃耆、枸杞子、甘草、杜仲、山茱萸、白朮、山藥、肉桂、五味子等十味中藥組成。熟地黃、當歸、黃耆、枸杞子補益陰血;甘草、杜仲、山茱萸、白朮、山藥補益陽氣;肉桂、五味子溫經散寒。諸藥合用,共奏補益陰陽、溫經散寒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二補湯是一張補益陰陽的方劑,陰虛火旺、實熱內盛者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二補湯, 出處:《會約》卷三。 組成:熟地3-5錢,當歸(土炒)2錢,黃耆(蜜炒)2錢,枸杞2錢,甘草(炙)1錢半,杜仲(鹽炒)2錢,棗皮1錢,白朮1錢半,淮山藥2錢,肉桂1錢,五味子13粒(微炒)。 主治:陰陽兩虛,六脈俱弱,夜熱肢冷,失血便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