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元湯

DA BU YU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腎經 16%
心經 14%
肝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補元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益血:人參為補氣藥之首,能補益元氣,促進氣血生成,有助於改善體虛乏力、氣短心悸等症狀。大補元湯整體功效偏於補益,加入人參可更有效提升其補氣效果。
  2. 扶正固本: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抵禦外邪侵襲。對於體質虛弱,易受外邪侵犯的患者,加入人參可增強其抵抗力,進一步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大補元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其補腎健脾的功效,與方劑整體補益氣血、滋陰填精的功效相輔相成。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腎的功效。其補脾健脾有助於提高人體對營養的吸收利用,增強體質,同時滋陰養腎可補益腎精,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因此,山藥的加入不僅能增強大補元湯的補益效果,還能平衡補益之性,使藥效更全面,更適合虛弱體質的人羣服用。

大補元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因為黃耆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大補元湯旨在補益氣血,而黃耆的補氣作用正好能提升整體療效,並且能固護表氣,防止外邪入侵。
  2. 扶正祛邪: 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在治療虛弱、氣虛乏力、表虛自汗等症狀時,黃耆可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幫助機體恢復健康。

大補元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燥濕健脾,對於脾虛氣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大補元湯以補益元氣為目的,白朮的健脾益氣功效有助於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更易於吸收,進一步提高補益效果。
  2. 固表止汗: 白朮還有固表止汗的功效,對於氣虛自汗、容易感冒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大補元湯常用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的患者,加入白朮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因氣虛而引起的汗出過多。

大補元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大補元湯主治腎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耳鳴、陽痿等症狀,而熟地黃能補腎陰,填精髓,從根本上改善腎陽虛的狀態。
  2. 溫腎助陽: 熟地黃雖滋陰,但其性溫,能溫腎陽,與其他溫陽藥材如附子、肉桂等協同作用,更好地溫補腎陽,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

大補元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滋陰養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調經的功效。其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紅蛋白生成,增加血容量,從而達到補血益氣的作用。
  2. 調節氣血,改善虛弱體質: 大補元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體虛乏力等症。當歸能補益氣血,促進氣血生化,改善臟腑功能,提升機體抵抗力,進而達到補益元氣,改善虛弱體質的效果。

大補元湯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氣養血,強身健體。其中,山茱萸(學名:Cornus officinalis)是方劑中的重要組成之一,其主要作用在於調和脾胃、補肝腎,特別適合於治療虛弱、疲勞以及腎虧等症狀。

山茱萸性甘酸,味道醇厚,能夠有效地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同時具有一定的安神效果,對於因虛弱導致的失眠或焦慮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山茱萸還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特性,能夠增強免疫力,提升機體的抵抗力,對於恢復健康十分有益。

在大補元湯的配伍中,山茱萸不僅能增強方劑的整體效能,還能提升其他藥材的功效,協同作用以達到更好的療效。因此,山茱萸的加入,使得大補元湯在補腎填精、增強體力方面具有了重要的意義。

大補元湯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補肝腎,益精血: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血的功效,可改善肝腎虛損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視力減退等症狀。
  2. 增強免疫力:枸杞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質,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病菌入侵,預防疾病發生。

因此,大補元湯中加入枸杞子,可起到滋補肝腎、益精血、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有助於整體的調理和改善。

大補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作用。大補元湯中多為溫補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避免藥性過於燥烈,避免對人體造成負擔。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人體對其他藥材的吸收利用,提高藥效。同時,甘草本身亦具補氣益血之功效,有助於提升整體的補益效果。

大補元湯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杜仲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其含有豐富的杜仲多糖、黃酮類化合物等,可促進腎氣生髮,增強腎臟功能,從而起到補腎壯陽的功效。
  2. 固本培元:杜仲可以補益肝腎,使氣血充足,筋骨強健,從而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對於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神疲乏力等症狀,杜仲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大補元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大補元湯主要用於補腎陽虛,而腎陽虛者常伴有畏寒肢冷、脾胃虛寒等症狀。生薑能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陽虛體質。
  2. 調和藥性: 大補元湯中含有多種藥材,藥性較為燥烈。生薑能調和藥性,緩解燥熱,使藥效更溫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總之,生薑在大補元湯中起到溫中散寒、調和藥性的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效,並減少不良反應。

大補元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脾胃,和中緩急: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緩解疼痛的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大棗能補益脾胃,促進氣血生化,進而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整體的補益效果。
  2. 調和藥性,增進藥效: 大棗性甘,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有助於藥物的吸收利用。同時,大棗能起到引導藥物至脾胃經的作用,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大棗在補益元湯中的加入,起到了補益脾胃、調和藥性、增進藥效的作用,為整體的補益效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主治功效


大補元湯

大補元湯是由人參、山藥、黃耆、白朮、熟地黃、當歸、山茱萸、枸杞子、甘草、杜仲、生薑、大棗等藥材組成。它可以補氣血、固元氣,治療身體氣血極度虛弱,元氣即將離體,出現一時性昏迷、精神恍惚等症狀。

成分介紹

  • **人參:**補氣、益精、生津止渴、固元、安神強志。
  • **山藥:**益氣養陰、補腎澀精、健脾止瀉。
  • **黃耆:**補氣固表、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生津止渴。
  • **熟地黃:**補血益精、滋陰涼血、潤燥滑腸。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山茱萸:**補肝益腎、澀精固精、收斂止汗。
  • **枸杞子:**滋補肝腎、明目益精、潤肺補血。
  • **甘草:**補氣健脾、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緩急止痛。
  • **杜仲:**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固表止汗。
  • **生薑:**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健脾開胃。
  • **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

功能主治

大補元湯的主要功能是補氣血、固元氣。它可以治療以下症狀:

  • 身體氣血極度虛弱,元氣即將離體。
  • 一時性昏迷、精神恍惚。
  • 氣短息促、心悸盜汗。
  • 面色蒼白、四肢無力。
  • 食慾不振、大便溏薄。
  • 夜尿頻多、遺精早泄。

用法用量

大補元湯一般是口服,每次服用10-15克,一日兩次。也可以煎成湯劑服用,每次服用200-300毫升,一日兩次。

注意事項

  • 大補元湯是補氣血的藥物,不適合長期服用。服用時間不宜超過一個月。
  • 大補元湯不適合孕婦和兒童服用。
  • 服用大補元湯期間,避免吃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 如果服用大補元湯後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總結

大補元湯是一種補氣血的藥物,它可以治療身體氣血極度虛弱,元氣即將離體,出現一時性昏迷、精神恍惚等症狀。服用大補元湯時,應注意不要長期服用,不適合孕婦和兒童服用,服用期間避免吃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如果服用大補元湯後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傳統服藥法


嫩黃耆(蜜水炒)1錢半,揀參(去蘆)1錢5分,白朮(炒)2錢,懷山藥1錢,廣陳皮7分,石斛7分,白豆蔻(研)6分,沈香2分,廣木香3分,甘草(炙)7分。
上銼1劑。
加生薑3片,紅棗2枚,粳米1撮,水煎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補元湯具有大補元氣、強壯體質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貧血一足或雙足震顫動搖

相同名稱方劑


大補元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三。 組成:嫩黃耆(蜜水炒)1錢半,揀參(去蘆)1錢5分,白朮(炒)2錢,懷山藥1錢,廣陳皮7分,石斛7分,白豆蔻(研)6分,沉香2分,廣木香3分,甘草(炙)7分。 主治:因服攻病藥,元氣將離,或久病胃氣衰憊而至於呃者。

大補元湯, 出處:《會約》卷十。 組成:人參2錢,淮山藥(炒)2錢,黃耆(蜜炒)2錢,白朮2錢,熟地2-3錢或多加,當歸2-3錢,山茱萸1錢,枸杞2-3錢,甘草1-2錢,5味(蜜炒)7分,杜仲(薑炒)2錢,生薑8分,紅棗3枚。 主治:氣血虛甚,元氣將脫,一時昏沉、掉搖等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