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奠二天湯

AN DIAN ER TI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2.8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脾經 20%
肝經 18%
胃經 14%
肺經 13%
心經 11%
腎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安奠二天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二天湯本身以清熱解毒為主,加入人參可補氣益血,避免藥性過寒,對體虛者起到保護作用,使患者在治療疾病的同時,能更好地恢復元氣。
  2. 增強抗病能力: 人參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疾病的侵襲。二天湯用於治療感染、炎症等疾病,而人參能促進機體免疫細胞的活性,增強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安奠二天湯中使用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滋陰補血:熟地黃為補血要藥,能滋陰補血,填精益髓,適用於陰虛血虧、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等症狀。

二、緩解燥熱:安奠二天湯多用於燥熱傷陰、煩渴口乾、咽喉腫痛等症,而熟地黃性潤,能滋陰降火,緩解燥熱之症,使藥性更趨平和,避免燥熱之弊。

總之,熟地黃在安奠二天湯中起到滋陰補血、緩解燥熱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安奠二天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能補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固精,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水濕停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安奠二天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水濕停滯所致的腹瀉、嘔吐、水腫等症狀,白朮的加入可補益脾胃,利水消腫,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進而達到安奠的效果。

中藥方劑[安奠二天湯]的組成中包含[山藥],因為山藥具有補脾養胃和健脾益腎的作用。山藥能夠增強脾胃功能,改善由脾胃虛弱引起的症狀,同時其健脾益腎作用有助於增強體力,使[安奠二天湯]在調理脾胃和腎功能方面更加有效。

安奠二天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味酸澀,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之效。安奠二天湯主要針對男性腎虛所致的遺精、早泄等問題,而山茱萸可補腎固精,改善這些症狀。

2. 溫暖脾胃: 山茱萸亦可溫暖脾胃,有助於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脾胃虛寒,如腹痛、便溏等症狀。安奠二天湯中可能存在其他寒涼藥材,加入山茱萸可以平衡藥性,避免寒涼過度。

安奠二天湯中包含杜仲,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補肝腎,強筋骨: 杜仲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安奠二天湯主要用於治療產後腰痠背痛、體虛乏力等症狀,而杜仲正好可以補益肝腎,使腰膝痠軟得到改善,並增強體質。
  2. 固腎氣,止崩漏: 杜仲能固腎氣,止崩漏,對於產後因腎氣虛弱導致的出血、腰痛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安奠二天湯中加入杜仲,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起到固腎止血、緩解產後諸症的作用。

安奠二天湯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補腎: 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養血安神之效。安奠二天湯常用於治療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症狀,枸杞子可補益腎氣,緩解相關症狀。
  2. 緩解藥性: 部分安奠二天湯的組成藥材性偏寒涼,加入枸杞子可起到中和寒涼之性,使方劑更為平和,避免過寒傷脾胃。

安奠二天湯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和胃,消暑止瀉: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暑止瀉的功效。安奠二天湯旨在治療暑濕傷中,脾胃失調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白扁豆可健脾胃,增強消化功能,同時能消暑止瀉,緩解腸道不適。
  2.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白扁豆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作用,可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清熱解暑,利濕排毒,改善因暑濕所致的各種不適。

主治功效


安奠二天湯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安奠二天湯,乃專為妊娠期間,因脾腎虧損所導致之胎動不安、小腹疼痛等症狀而設之方劑。其核心思想在於「補先後二天」,即同時補益脾與腎,以達到固胎安胎的目的。

主治功效:

本方主要針對妊娠期間的以下症狀:

  • 胎動不安,如有下墮之狀: 此為本方之主要適應症。胎動不安,甚至有下墜感,皆因脾腎虧虛,導致帶脈失固,胞胎難以維繫所致。
  • 妊娠小腹作疼: 脾腎虧虛,氣血不足,無法濡養胞宮,則可產生小腹疼痛。
  • 帶脈無力: 帶脈與胞胎緊密相關,而帶脈之強健又賴於脾腎之充實。脾腎虧虛,則帶脈無力,無力維繫胞胎。

治療原理:

古籍中對於安奠二天湯的治療原理闡述甚詳,歸納如下:

  1. 脾腎同治,補先後二天:
    • 《傅青主女科》及《女科仙方》皆指出,胞胎雖繫於帶脈,而帶脈實關於脾腎。脾腎虧損,則帶脈無力,胞胎亦難以安固。
    • 《傅青主女科歌括》闡明,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需腎之氣化,腎需脾之精生。單純補腎而不顧脾,則腎精難以化生。因此,必須脾腎同補,方能達到補先天之腎的目的。
    • 《辨證奇聞》亦強調「脾非先天氣不化,腎非後天氣不生」,故補脾正所以補腎,兩者相輔相成。
    • 此方之獨到之處在於,並非單純地針對帶脈進行治療,而是從脾腎之本入手,通過補益先後二天,從根本上解決帶脈無力,胞胎不安的問題。
  2. 氣血同補,固胎安胎:
    •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腎為精髓之本。脾腎虧虛,則氣血不足,胞胎失養。
    • 本方通過補益脾腎之氣,促進氣血之生成,以濡養胞宮,穩固胎元。
    • 諸如人參補氣固本,熟地滋陰補腎,白朮健脾燥濕,山藥補脾養肺,均能達到氣血同補之效。
  3. 諸藥合用,相輔相成:
    • 人參大補元氣,為君藥,補脾益氣,固本培元。
    • 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滋養胞宮。
    • 白朮健脾燥濕,和胃止瀉,助脾運化,增強後天之本。
    • 山藥補脾養肺,固腎益精,助脾健運,且能固攝下元。
    • 山茱萸補肝益腎,收斂止瀉,增強補益之效。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安胎,能加強固胎之力。
    • 枸杞子滋腎補肝,明目養血,增強滋養之效。
    • 白扁豆健脾化濕,和中止瀉,能防止補藥之壅滯。
    • 諸藥合用,補中有瀉,補而不滯,共奏補脾腎,固胞胎之功。

總結:

安奠二天湯針對妊娠期間因脾腎虧損導致的胎動不安等症狀,從脾腎入手,通過補益先後二天,達到固本培元,安胎止痛的目的。其組方嚴謹,配伍精當,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整體觀思想。方中補氣、補血、滋陰、補陽之藥相互配伍,共同發揮補益脾腎,固胎安胎之功,實為妊娠期間常用之經典方劑。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去蘆),熟地1兩(9蒸),白朮1兩(土炒),山藥5錢(炒),炙草1錢,山萸5錢(蒸,去核),杜仲3錢(炒黑),枸杞2錢,扁豆5錢(炒,去皮)。
補脾腎,固胞胎。
水煎服。
先兆流產:本方加減治療先兆流產5O例,基本方:黨參、白朮各24克,熟地15克,山藥20克,炒杜仲、續斷、扁豆各10克,菟絲子15克,旱蓮草30克,炙甘草6克。腹痛較甚者,加白芍30克;血熱者,加黃芩10克;出血較多者,加地榆炭15-30克,阿膠10克(烊);大便乾結者,加熟大黃6克;納差腹脹者,去熟地,加砂仁6克;惡心嘔吐者,加法半夏10克,陳皮6克。少數病例適當配合西藥治療。結果:治癒45例,無效5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脾腎、固胎元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腰部像被繩子緊縛一樣胎動不安

相同名稱方劑


安奠二天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下。 組成:人參1兩(去蘆),熟地1兩(9蒸),白朮1兩(土炒),山藥5錢(炒),炙草1錢,山萸5錢(蒸,去核),杜仲3錢(炒黑),枸杞2錢,扁豆5錢(炒,去皮)。 主治:補脾腎,固胞胎。主治:妊娠脾腎虧損,帶脈無力,小腹作疼,胎動不安,如有下墮之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