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是指機體臟腑功能衰退,元氣不足而出現的全身性虛弱現象的總稱。常為年老、病後,或飲食勞倦內傷,或素體稟賦不足等因素所造成,屬於虛證的範疇。
本證的主要症狀是:神疲乏力、呼吸氣短、語聲低微、少氣懶言、食慾不佳、面色皖白、頭暈目眩、心悸、自汗、容易感冒、舌淡,脈虛細無力等症。
氣虛證是常被運用的一種證候,見於「臟腑虛損」、「五臟虛證」、「表衛不固」、「喘證」等病變中。本證應當與「陽虛證」、「氣陷證」等相鑒別。
脾氣虛時,會出現脾胃的各種症狀,例如:食慾不佳、神疲乏力、脘腹脹滿、大便溏瀉為主的症狀。心氣虛時,會出現面色蒼白、神疲氣短,健忘心悸為主的症狀。
肝氣虛時,會出現以氣短心煩、驚悸不寧,膽怯,口苦暈眩為主的症狀。腎氣虛時,會出現以腰膝疫軟、眩暈耳鳴、氣喘氣短、遺精遺尿、小便清長為主的症狀。
由於臟腑間的互相關聯,五臟的病變亦可相互交叉而互為影響之後,會出現「心脾氣虛」、「肺脾氣虛」、「脾胃氣虛」、「心膽氣虛」、「肺腎兩虛」等臟與臟,臟與腑同病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