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脫敏湯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過敏反應引起的發熱、紅腫、瘙癢等症狀,紫草能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作用。同時,紫草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消散局部炎症,減輕過敏反應。
因此,在脫敏湯中加入紫草,可以有效地緩解過敏症狀,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癢、活血化瘀的治療目的。
脫敏湯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風止癢,清熱解毒:蟬蛻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癢消腫的功效。對於因風熱外襲、血燥生風引起的皮膚過敏、瘙癢等症狀,蟬蛻能有效清熱解毒,止癢止痛,改善過敏反應。
- 活血通絡,祛風止痙:蟬蛻還能活血通絡,祛風止痙,對於因血瘀阻滯、風邪入絡引起的過敏性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哮喘等,蟬蛻能起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緩解過敏症狀的作用。
因此,脫敏湯中加入蟬蛻,可起到疏風止癢、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祛風止痙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過敏體質,減輕過敏反應。
「脫敏湯」中加入「地膚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地膚子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過敏反應引起的發熱、紅腫、瘙癢等症狀,地膚子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利濕止癢: 地膚子還具利濕止癢的功效。過敏反應常伴隨皮膚濕疹、瘙癢等症狀,地膚子能利濕止癢,減輕皮膚的不適。
因此,在「脫敏湯」中加入地膚子,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作用,有助於緩解過敏反應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脫敏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過敏反應常與脾虛濕盛相關,蒼朮可祛除脾胃濕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提升機體抗敏能力。
- 升清降濁:蒼朮能升清降濁,使體內津液輸布正常,防止濕邪困阻經絡,進一步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
因此,蒼朮在脫敏湯中發揮著燥濕健脾、升清降濁的作用,有助於緩解過敏症狀,提升機體抵抗力。
脫敏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脾虛濕困所致的過敏反應,黃柏可以清熱利濕,降低體內濕熱,減少過敏物質的刺激。
- 抗過敏作用: 研究表明,黃柏中的有效成分如小檗鹼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等作用,能有效減輕過敏反應,緩解過敏症狀。
因此,脫敏湯中加入黃柏,可以起到清熱利濕、解毒抗敏的作用,對於改善過敏症狀具有積極意義。
脫敏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脫敏湯往往由多種藥材組成,甘草可以調和各藥材的藥性,避免過於燥烈,同時保護脾胃,減少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
- 增強免疫力: 甘草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作用,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過敏原的刺激,減輕過敏症狀。
總而言之,甘草在脫敏湯中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可以緩和藥性,保護脾胃,同時增強免疫力,有助於提高脫敏湯的療效。
脫敏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緩解藥性、增強體質:大棗性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脫敏湯藥性多偏寒涼,加入大棗可緩解藥性,防止寒涼傷胃,同時也能補益氣血,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更好地抵禦過敏原。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大棗味甘性溫,能與其他藥物相互協調,既能中和寒涼之性,又能促進藥物的吸收利用。在脫敏湯中,大棗能起到協調藥性的作用,使各藥物發揮最佳療效,達到更好的脫敏效果。
「脫敏湯」中加入絲瓜藤,主要是利用其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以達到改善過敏反應的效果。
絲瓜藤味甘性涼,入肺經,能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過敏反應,如皮膚瘙癢、紅腫等,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此外,絲瓜藤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減輕過敏反應引起的組織炎症。因此,在「脫敏湯」中加入絲瓜藤,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從而達到緩解過敏反應的效果。
脫敏湯中加入鼠麴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止癢消腫: 鼠麴草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功效。對於因過敏引起的皮膚紅腫、瘙癢、丘疹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 健脾益氣,固本培元: 鼠麴草亦能健脾益氣,補虛固本。過敏體質者往往脾胃虛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引發過敏反應。鼠麴草有助於調理脾胃,增強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過敏體質。
主治功效
耳鼻喉科學創始人干祖望教授對於過敏性鼻炎有獨到的見解,並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制定了過敏性鼻炎的常用方案——脫敏湯,供臨床醫師參考使用。
脫敏湯是一劑中藥方劑,由紫草、蟬蛻、地膚子、蒼朮、黃柏、甘草、大棗、絲瓜藤、鼠麴草等組成。
這些藥物具有涼血、活血、解毒的作用,對於緩解過敏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這些成分可以增強免疫力和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對於脫敏也有幫助。
臨床病例:
病例一: 蔣某,男,17歲,初診於2002年2月4日。診斷為過敏性鼻炎已兩年,發病多在春秋季節。症狀包括喜寒惡熱和鼻衄(鼻腔乾燥)。臨床檢查顯示皮膚過敏、鼻腔粘膜正常但略帶紅色,治療方向為清肺涼金,佐以脫敏。
處方包括: 桑白皮 10g,黃芩 3g,蟬衣 3g,乾地龍 10g,墨旱蓮 10g,茜草 10g,紫草 10g,訶子肉 10g,石榴皮 10g。經過一個月的治療,鼻過敏症狀得到顯著改善。
病例二: 沈某,男,21歲,初診於1992年8月21日。診斷為過敏性鼻炎已三年,主要症狀在春秋季節尤為嚴重。
處方包括: 桑白皮 10g,黃芩 3g,山梔 10g,茜草 10g,乾地龍 10g,紫草 10g,蟬衣 3g,烏梅 10g,墨旱蓮 10g,訶子肉 10g。服藥21劑後,噴嚏減少,但停藥後症狀重現。
干老認為中醫治療重在“治證”而非單純“治病”,每次診療都應根據患者當時的具體狀況進行辨證論治,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過敏性鼻炎在中醫中類似於鼻鼽,通常認為與肺、脾、腎功能虛弱有關,並受風寒邪氣影響。治療時應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變化,靈活調整治療策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