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TU SI ZI WAN
出處典籍:《證治準繩》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具有溫補腎陽之功效。主治腎氣虧虛,精關不固證。
用於尿後有精絲流出,尿液不清,小便頻數或夜尿頻多,面色無華,頭暈耳鳴,身倦乏力,精神萎靡,腰膝酸痛,形寒肢冷,少腹拘急,龜頭寒冷,或遺精,或滑洩,或不育,舌淡苔薄白,脈沈細無力。
方中菟絲子、補骨脂、鹿茸、肉蓯蓉、杜仲、畢澄茄、巴戟、茴香、川斷、附子、肉桂溫腎壯陽,生精固澀;熟地、石斛滋陰益精,取「陰中求陽」之意
澤瀉、茯苓淡滲利濕,使補而不滯;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引藥下行達腎;棗皮、五味子、桑螵蛸、覆盆子固腎澀精
石龍契、川芎散結行血活血;防風辛散藥勢;沈香行氣溫腎。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腎氣,固澀精關之功。
共為細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g,空腹時溫酒或鹽湯送下。亦可做湯劑,按原方比例酌減用量。
陰虛陽亢,陰虛火旺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