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

桑螵蛸

SANG PIAO SHAO

  • 英文名稱: 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 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 Mantis egg case
  • 別名:螳螂子,賴尿郎,老鴰芯臍,螵蛸,流尿狗,猴兒包, 桑蛸,尿唧唧,螳螂殼,螳螂蛋,致神,桑上螳螂窠,桑蛸,野狐鼻涕,冒焦,刀螂子,蜱蛸
  • 藥品來源:螳螂科動物大刀螂、南方刀螂、廣腹螳螂的卵鞘。
  • 道地藥材:湖北, 廣東, 臺灣
  • 生長環境:草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桑螵蛸的傳統功效


1. 利水消腫

桑螵蛸,其利水消腫的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而是其整體作用的體現。古代醫籍對其功效的描述,多從其收澀固攝之性出發,再引申至利水消腫。

《神農本草經》記載桑螵蛸「通五淋,利小便水道」,這已明確指出其利尿作用。然而,需注意的是,此「利水」並非針對一般水腫,而是針對因腎虛、下焦虛滯所導致的尿路不通、小便不利等症狀。 《本經逢原》更進一步解釋:「通五淋,利小便水道,蓋取以洩下焦虛滯也。」說明桑螵蛸的利水作用是通過疏通下焦、消除虛滯來實現的,而非直接利水消腫的峻猛之法。

其他典籍也從不同角度佐證了這一點。《名醫別錄》及《藥性論》皆強調其治療男子腎虛、遺精、小便不利等症,這些症狀的根本原因多與腎氣不足、精關不固相關,而桑螵蛸的收澀作用正好能固攝腎精,從根本上改善小便不利的情況。《本草衍義》則直接指出其可治療小便白濁,這也與下焦濕熱或虛寒導致的排尿異常相關。

綜上所述,桑螵蛸的利水消腫功效,並非其直接作用,而是其收斂固腎、疏通下焦的功效所產生的間接效果。其適用於因腎虛、下焦虛寒或濕熱導致的小便不利、水腫等症,而非所有種類的水腫。 需注意的是,古籍記載的功效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與臨牀經驗綜合考量。

2. 安神

桑螵蛸,其安神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而是從其收斂固澀、益腎填精等功效中衍生而來。古籍中雖未直接提及其安神之效,但我們可從其治療相關症狀中推導其間接作用。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均記載桑螵蛸能治療男子虛損、夢寐失精、遺溺等症。這些症狀的出現,往往伴隨著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情況。《本經逢原》更明確指出桑螵蛸為「肝腎命門藥」,專司收澀。腎藏精,精氣充足則神安;反之,腎虛精虧則易出現夢遺、遺精等,影響睡眠,導致心神不寧。因此,桑螵蛸通過益腎填精,收斂腎精,從根本上改善了導致失眠多夢的病理因素,間接起到安神的作用。

《藥性論》中提到桑螵蛸能「止男子腎衰漏精」,漏精本身就是腎氣虛弱的表現,而腎氣虛弱也容易導致心神不安。因此,桑螵蛸通過止精,間接地安定了神志。 其他典籍如《本草衍義》、《玉楸藥解》雖未提及安神,但其記載的療效,多與腎虛、下焦虛弱相關,這些病症同樣能影響睡眠和精神狀態。

總而言之,桑螵蛸的安神功效並非其直接作用,而是通過其固腎、益精、收澀等功效,從根本上改善與心神不安相關的病理狀態,從而達到間接的安神效果。 需注意的是,此推論基於古籍記載,實際應用需參考專業醫師意見。

3. 補腎

桑螵蛸,其補腎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的「補」,而是以其收澀之性,針對腎虛所致的多種症狀發揮作用。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桑螵蛸能「益精生子」、「治陰痿」,點明其補腎益精的功效,並能改善因腎虛引致的陽痿。此功效在《名醫別錄》中得到進一步印證,其記載桑螵蛸可治「男子虛損,五藏氣微,夢寐失精,遺溺」,說明桑螵蛸能治療因腎虛導致的精關不固、遺精滑洩等症狀。

《本經逢原》更精闢地指出桑螵蛸為「肝腎命門藥也」,其「功專收澀」,故能有效治療「男子虛損,腎虛陽痿,夢中失精,遺溺白濁」。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提到桑螵蛸亦能「通五淋,利小便水道」,這並非矛盾,而是說明其能疏通下焦虛滯,從而達到治本的目的。 虛證下焦濕熱瘀阻,導致小便不利,桑螵蛸收澀之性能固攝精氣,同時又能利水通淋,以達標本兼顧之效。

《藥性論》則強調桑螵蛸能「主男子腎衰漏精,精自出,患虛冷者能止之」,再次說明其在治療腎虛精關不固方面的作用。而《本草衍義》則專注於其治療「小便白濁」的功效,這也間接反映了腎虛的另一種表現。綜上所述,桑螵蛸補腎的功效,並非單純增加腎氣,而是透過收斂固澀,治療因腎虛導致的各種症狀。

4. 補氣

桑螵蛸,作為單方藥材,其補氣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古籍中記載多圍繞其收澀固精、治療腎虛等方面。然而,從古代醫籍的描述中,我們可以間接推論出桑螵蛸的一種「補氣」機理。

《神農本草經》記載桑螵蛸「益精生子」,《名醫別錄》則言其「療男子虛損,五藏氣微」。「五藏氣微」指的是臟腑元氣不足,而「虛損」則指精氣虧損。 從現代醫學角度看,精氣的生成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精氣充足則臟腑功能強健,反之則虛弱。因此,桑螵蛸治療腎虛、精關不固等症狀,實質上是通過收澀固精,防止精氣外洩,從而達到間接「補氣」的效果。 這並不是直接的補益元氣,而是通過保護和保存人體自身的精氣,來維持臟腑功能的正常運作,達到一種間接的補益效果。

《本經逢原》提及桑螵蛸「肝腎命門藥也」,說明其作用於肝腎,而肝腎在中醫理論中是精氣的根本,腎藏元陰元陽,肝藏血,兩者關係密切。因此,桑螵蛸固攝精氣,可間接提升肝腎功能,從而緩解因肝腎虧虛導致的氣虛症狀。 其他典籍,如《藥性論》記載其能「止小便利」,《本草衍義》記載其「治小便白濁」,這些也間接說明瞭其在調節氣機上的作用。因為小便失禁或白濁,都與氣虛、腎虛有關,桑螵蛸的治療作用,正體現了它在維持氣機平衡上的作用,進而達到間接補益之效。 總之,桑螵蛸的「補氣」並非直接的氣血雙補,而是通過固攝精氣,間接維護臟腑功能,從而達到一種平衡狀態。

5. 固澀收斂

桑螵蛸,其固澀收斂之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且應用廣泛。其作用機理與肝腎相關,諸多古籍皆有論述。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桑螵蛸能「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其中「陰痿」指男性性功能障礙,說明其早已被應用於男性生殖系統疾病。 此書並提及其能「通五淋,利小便水道」,這似乎與其收斂功效相悖,但實則反映了桑螵蛸的應用具有辨證論治的靈活性,針對下焦虛弱導致的遺精、白濁等症狀,能起到收斂固澀的作用;而對於下焦濕熱壅滯,則可藉由其利尿作用,排除濕邪。

《本經逢原》則更進一步闡述桑螵蛸為「肝腎命門藥也。功專收澀」,精闢點明其藥性及主要功效。其指出桑螵蛸用於「男子虛損,腎虛陽痿,夢中失精,遺溺白濁」等症,正體現了其固澀收斂,益腎固精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該書也提及桑螵蛸能「通五淋,利小便水道」,與《神農本草經》的記載相呼應,說明其運用需辨別虛實寒熱。

《名醫別錄》和《藥性論》也同樣強調桑螵蛸治療男子虛損、遺精、尿頻等症的功效,後者更明確指出其能「止小便利」,特別針對腎虛引起的症狀。 《本草衍義》則專注於其治療「小便白濁」的效用,而《玉楸藥解》則擴展了其應用範圍,提及治療帶濁、淋漓、耳痛等症,顯示其固澀收斂的效用並非僅限於生殖系統。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桑螵蛸的固澀收斂功效皆有肯定,其應用範圍廣泛,但需根據病症的虛實寒熱,辨證施治。 桑螵蛸的藥效顯然與肝腎功能密切相關,通過滋補肝腎,達到固澀收斂的目的。

6. 澀精止遺

桑螵蛸,其「澀精止遺」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補益肝腎,固攝精氣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已記載桑螵蛸能「益精生子」,並能治療「陰痿」,點明其在男性生殖系統方面的應用。 《名醫別錄》則更明確指出其功效為「療男子虛損,五藏氣微,夢寐失精,遺溺」,直接將其與夢遺、遺精等症狀聯繫起來。 這與《本經逢原》中所述「男子虛損,腎虛陽痿,夢中失精,遺溺白濁方多用之」相呼應,進一步佐證桑螵蛸具有澀精止遺的功效。 這些古代醫籍都將桑螵蛸的功效歸因於其收斂固攝的作用,認為它能收斂腎精,防止精液的流失。

《藥性論》更進一步說明桑螵蛸能「主男子腎衰漏精,精自出,患虛冷者能止之」,強調其針對腎虛精關不固所致的遺精有效。雖然《本草衍義》及《玉楸藥解》更多提及桑螵蛸治療其他病症,如白濁、淋漓等,但這些病症的產生也與腎氣虛弱、精關不固有關,間接說明桑螵蛸的收斂作用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皆認為桑螵蛸具有補腎益精、固攝精氣的功效,從而達到澀精止遺的目的。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收斂,更與整體的腎氣虛弱與否密切相關。

桑螵蛸的古代典籍


桑螵蛸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桑螵蛸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傷害,自由基是人體代謝產生的有害物質,會導致細胞老化、變性,桑螵蛸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桑螵蛸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可以延緩細胞老化、預防心血管疾病,同時可以清除體內的毒素,具有抗癌作用,另外桑螵蛸還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2. 保肝利膽

桑螵蛸性味甘、溫,主入肝、膽二經,功擅保肝利膽。其成分中的各種生物鹼、甾體和萜類化合物等,對肝臟細胞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能抑制興奮胺藥引起的肝細胞損傷,降低谷丙轉氨酶(ALT)和穀草轉氨酶(AST)的活性,改善肝功能指標。桑螵蛸還具有利膽的作用,能促進膽汁分泌,降低膽固醇水平,預防膽結石的形成。因此,桑螵蛸可用於肝炎、肝硬化、膽囊炎、膽結石等肝膽疾病的治療。

桑螵蛸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0g;研末,3-5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油調敷。

桑螵蛸的炮製


  • 桑螵蛸《本草經集注》:「當破之。」《普濟方》:「中劈破,研為細末」《醫學入門:「熱水浸淘七次。」《本草能玄》:「漿水浸一日。」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置蒸具骨蒸約1h,取出乾燥。蒸製品可消除生口致瀉作用。
  • 炒桑螵蛸《雷公炮炙論》:「凡採得,去核子,用沸漿水浸淘七扁,令水遍沸,於瓷鍋中熬令乾用。」《外台》:「炒。」《聖惠方》:「微炒」,「炒令黃。」現行,取淨桑螵蛸,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棕黃色具有焦斑,取出,放涼。
  • 鹽桑螵蛸《普濟方》:「鹽水炒。」現行,取淨桑螵蛸,加入鹽水拌勻,悶潤後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每桑螵蛸100gk,用食鹽2.5kg。鹽桑螵蛸可增強益腎固粗作用。
  • 酒桑螵蛸《局方》:「酒浸炒。」《嚴氏濟生方》:「酒浸。」《普濟方》:「酒浸炙。」現行,取蒸過的淨難能可桑螵蛸,用酒噴灑均勻,微潤,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乾,取出放涼。每次桑螵蛸100kg,用黃酒10k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桑螵蛸

注意事項重點:

  1. 陰虛火旺或膀胱有熱慎服:桑螵蛸性溫熱,陰虛火旺或膀胱有熱者服用易加重症狀。
  2. 畏旋復花:桑螵蛸與旋復花相畏,不宜同用。
  3. 畏戴椹:桑螵蛸與戴椹相畏,不宜同用。
  4. 失精通溺、火氣太盛者宜少用:桑螵蛸溫補腎陽,失精通溺、火氣太盛者服用宜少,以免加重症狀。
  5. 陰虛多火者誤用易致虛陽上亢:陰虛多火者誤用桑螵蛸,易助虛陽,導致莖痛、強中失精。

桑螵蛸相關的方劑


桑螵蛸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尿失禁扁桃腺炎前列腺炎白帶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男性勃起障礙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子宮頸炎頻尿夜間頻尿多尿耳朵痛過早射精夜間遺尿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赤白帶腰痛遺精損傷膽囊炎食慾不振虛弱囊炎膽結石痢疾

桑螵蛸含有的化學成分


蛋白質(Protein), 脂肪(Fat), 枸櫞酸鈣(Calcium citrate), 糖蛋白(glucoprotein), 脂蛋白(Lipoprotein), 原兒茶酸甙(Procatechuic acid glycoside), 糖(Sugar), 粗纖維(Crude fiber), 水分(Water), 鈣(Calcium), 鐵(Iron), 胡蘿蔔素樣色素(Carotenoid-like pigments),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膽綠及其相似物質(Bile green and similar substances), 氮 (帶卵內層)(Nitrogen (inner layer)), 氮 (不帶卵外層)(Nitrogen (outer layer))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