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荊子丸
MU JING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方出《聖惠》卷六,名見《普濟方》卷二十八
熱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牡荊子丸方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牡荊子善於疏散風熱,而防風則以疏散風寒見長,二者相配,可擴大藥效,不僅能治療風熱感冒所致的咳嗽,更能針對風寒咳嗽,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二、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牡荊子性微溫,而防風性微溫偏涼,兩者搭配可起到協調藥性,相輔相成的作用。防風可減輕牡荊子燥熱之性,避免其過於燥烈,使藥效更為平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牡荊子丸中加入皁莢,其用意主要為:
- 增強驅風止痛效果: 皁莢味苦、辛,性寒,具有祛風止痛、消腫解毒之效。與牡荊子等藥材配伍,能增強驅風止痛之力,有效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
- 促進藥物吸收: 皁莢含皁苷,具有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使藥效更快速、更有效地發揮,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牡荊子丸」的組成中,包含桑螵蛸,是因為桑螵蛸具有固腎助陽的作用。桑螵蛸能夠增強腎臟的功能,對於腎虛引起的症狀,如腰膝酸軟和早泄,有顯著療效。其主要作用是固腎助陽,幫助方劑改善腎虛症狀。桑螵蛸的加入能夠提升方劑的療效,使其在補腎方面更為有效。
主治功效
牡荊子丸:中藥方劑治療皮膚瘡疥的良方
牡荊子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以其卓越的療效而廣受推崇。本方主要由防風、皁莢、桑螵蛸三味藥材組成,各司其職,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出顯著的治療作用。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皁莢:溫化寒痰、祛風除濕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皁莢的主要成分為皁角甙、莢苷,具有溫熱身體、抗炎、鎮痛、抗菌、殺蟲等作用。
桑螵蛸:澀精止遺、固澀收斂
桑螵蛸,性溫、味甘、鹹,具有澀精止遺、固澀收斂、補氣、補腎、安神、利水消腫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遺精早泄、遺尿頻繁、乏力無力、食少便溏、腎虛、健忘、小便數、水腫、淋巴結核、痢疾等症。一般用法是將桑螵蛸煎湯服用,或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桑螵蛸不可過量服用,否則可能引起副作用。
牡荊子丸:肺臟風毒侵襲、皮膚瘡疥的剋星
牡荊子丸以其獨特的組方和顯著的療效,在中醫治療皮膚瘡疥方面享有盛譽。此方證以肺臟受到風毒侵襲,皮膚上產生瘡疥,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紅腫、脫皮、糜爛等症狀。牡荊子丸通過宣肺散邪、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等作用,有效地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不適,促進瘡疥癒合,恢復皮膚健康。
中醫治療皮膚瘡疥的智慧結晶
中藥方劑「牡荊子丸」,以其卓越的療效,成為治療皮膚瘡疥的良方。牡荊子丸組方嚴謹,藥材配伍科學,彰顯了中醫藥的智慧與精髓。防風、皁莢、桑螵蛸三味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出顯著的治療作用,為皮膚瘡疥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傳統服藥法
牡荊子2兩,防風3兩(去蘆頭),皂莢10挺(去皮,塗酥,炙黃焦,去子),桑螵蛸2兩(微炒)。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以荊芥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牡荊子丸, 出處:《聖惠》卷六。 組成:牡荊子2兩,防風3兩(去蘆頭),皂莢10挺(去皮,塗酥,炙黃焦,去子),桑螵蛸2兩(微炒)。 主治:肺臟風毒,皮膚生瘡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