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刺丸

ZAO JIA C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六十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肝經 18%
脾經 18%
大腸經 12%
小腸經 6%
心經 6%
膀胱經 6%
胃經 6%
肺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皁莢刺丸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源於其刺的藥用價值:

  1. 消腫止痛: 皁莢刺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其刺可入藥,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能有效消散局部腫脹、止痛止癢。
  2. 活血化瘀: 皁莢刺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有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皁莢刺丸中加入皁莢,旨在利用其刺的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皁莢刺丸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風散寒: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之效。皁莢刺丸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防風可以起到疏散風寒,解除痺痛的作用。
  2. 調和藥性: 皁莢刺丸中多用辛熱之品,如皁莢刺、川烏等,容易燥烈傷陰。防風性平,可以緩解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性更為平和,更易於服用。

皁莢刺丸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赤芍具有涼血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外傷或跌打損傷所造成的瘀血腫痛。皁莢刺本身也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赤芍的加入能增強其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目的。
  2. 緩解藥性燥烈:皁莢刺性偏燥,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赤芍性涼,加入方劑中能起到緩解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性。

皁莢刺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消積,理氣寬中: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理氣寬中的功效。皁莢刺丸主要針對腸胃氣滯、食積不消等症,枳殼的加入能有效促進腸胃蠕動,消解積滯,緩解腹痛、腹脹等不適。
  2.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枳殼除了行氣消積外,還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皁莢刺丸中的皁莢刺也具有消積止痛之效,但若患者伴有肝氣鬱結、胃氣上逆等症狀,枳殼的加入能有效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使藥效更為全面。

主治功效


皁莢刺丸

皁莢刺丸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皁莢、防風、赤芍、枳殼。這四種藥材各有其功效,結合在一起可以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殺蟲驅蟲等功效。

皁莢刺丸的主要成分和功效如下:

  • **皁莢:**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
  • **防風:**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 **赤芍:**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它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水腫、淋巴水腫、膀胱炎、尿路感染、血熱瘀滯、月經不調、貧血、肝炎等。
  • **枳殼:**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

皁莢刺丸主治痔瘡,肛門邊緣瘙癢疼痛不止。皁莢刺丸中,皁莢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的功效,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的功效。這些藥材結合在一起,可以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散風邪、解表發汗、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殺蟲驅蟲等功效。

因此,皁莢刺丸可以有效地治療痔瘡,肛門邊緣瘙癢疼痛不止。

傳統服藥法


皂莢刺2兩(燒令煙盡),臭樗皮1兩(微炙),防風1兩(去蘆頭),赤芍藥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為末,用釅醋1升,熬一半成膏,次下余藥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20丸,食前煎防風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皂莢刺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皂莢刺2兩(燒令煙盡),臭樗皮1兩(微炙),防風1兩(去蘆頭),赤芍藥1兩,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 主治:痔疾,肛邊癢痛不止。

皂莢刺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二。 組成:皂莢刺1兩(炒令黃),野狸頭1個(燒灰),猬皮1片(炙令黃),麝香1分(研入),烏蛇肉1兩(酒拌,炒令黃),槐子仁1兩(微炒),(??)藤子1兩(去殼,微炒),麒麟竭半兩。 主治:婦人痔疾,久不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