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性苦寒、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蓽茇性辛、熱。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止痛。主脘腹冷痛、嘔吐、洩瀉、頭痛、牙痛、鼻淵、冠心病、心絞痛。
枳殼性苦、酸、微寒。主治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用於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赤芍性苦、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皂莢性辛、鹹、溫、有毒。主治祛風痰、除濕毒、殺蟲。 治中風口眼歪斜、頭風頭痛、咳嗽痰喘、腸風便血、下痢噤口、癰腫便毒、瘡癬疥癩。
順榮湯, 出處:《女科百問》卷上。 組成:大黃1兩(酒浸,蒸熟,銼),當歸1兩,蓽茇半兩,鬼腰帶1兩,枳殼1兩(去瓤,麸炒),赤芍藥半兩,豬牙皂角半兩(火上炙者)。 主治:婦人血積、血塊、瘕癥,腹大內有塊形,築築作痛,久無寒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