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根散
CHU G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30%
肺經 30%
脾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樗根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胸脅疼痛等症狀。
- 降逆止嘔,消食化積:枳殼還具降逆止嘔、消食化積的功效,能治療胃氣上逆、嘔吐、脘腹脹滿等症。
因此,樗根散中加入枳殼,可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以及降逆止嘔、消食化積的功效,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樗根散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和消腫止痛的功效。
皁莢味苦,性寒,入肺、胃經。其性寒涼,能清熱解毒,尤其擅長治療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而樗根散本身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等,皁莢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抑制病邪,促進瘡瘍癒合。
此外,皁莢還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減輕瘡瘍腫痛,緩解患者痛苦。因此,皁莢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樗根散的清熱解毒功效,更能促進瘡瘍消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樗根皮1兩,枳殼半兩,甘草1分(炙)。
上為末。
每服2錢,食前粥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樗根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一。 組成:樗根白皮1截,訶子7個(取皮,去核)。 主治:小兒積年毒利,無休息。
樗根散, 出處:《蘇沈良方》卷八。 組成:樗根皮1兩,枳殼半兩,甘草1分(炙)。 主治:水瀉。裏急後重,數走圊者。
樗根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組成:樗根皮(銼,炒)3兩,臭橘(曬乾,銼,炒)3兩。 主治:腸風下血不止。
樗根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組成:樗根皮(洗,切)3兩,枳殼(去瓤,麸炒)3兩,皂莢子(取仁,炒)2兩。 主治:脈痔癢痛,下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