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落散

WU LU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5%
心經 14%
腎經 11%
脾經 10%
大腸經 5%
膀胱經 3%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五落散」方劑介紹

中藥方劑「五落散」,主要成分有:大黃、麥門冬、瓜蔞、白薇、甘草、當歸、生地黃、山茱萸、桑螵蛸、石斛、茯苓、桂枝、厚朴、吳茱萸等。

本方劑具有清熱涼血、止咳平喘、益氣養血、補益肝腎、澀精固澀等功效。主治「五勞」、「六極」、「七傷」、「八不足」、「裏急」、「胸脅脹痛」、「歙歙少氣」、「手足煩熱」、「臥不能舉起,起行不能久立」等症狀。

方劑組成介紹: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薇:味寒甘,具有清熱解毒、清虛熱、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肺熱利咽、滋陰潤燥、消腫排毒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石斛:性微寒,味甘,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 瓜蔞: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等功效。
  • 桑螵蛸:性溫、味甘、鹹,具有澀精止遺、固澀收斂、補氣、補腎、安神、利水消腫等多種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五落散」具有清熱涼血、止咳平喘、益氣養血、補益肝腎、澀精固澀等功效。主治「五勞」、「六極」、「七傷」、「八不足」、「裏急」、「胸脅脹痛」、「歙歙少氣」、「手足煩熱」、「臥不能舉起,起行不能久立」等症狀。方劑組成包括大黃、麥門冬、瓜蔞、白薇、甘草、當歸、生地黃、山茱萸、桑螵蛸、石斛、茯苓、桂枝、厚朴、吳茱萸等,具有多種藥效,可緩解多種疾病症狀,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本方劑需遵守醫囑,避免過量服用或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傳統服藥法


大黃6分,麥門冬7分(去心),栝樓5分,白薇7分,甘草5分(炙),當歸10分,乾地黃7分,山茱萸7分,桑螵蛸7分(炙),石斛9分(六安者),茯苓5分,桂心3分,鐵屑3分(研),厚朴3分(炙),吳茱萸2分。
若少氣力,加石斛;消渴,加栝樓;止痛,結煩里急,加芍藥;腹中痛、下膿血,加厚朴4兩(炙);四肢酸疼,加當歸;歙歙少氣,加天門冬、白薇。
長肌肉,補不足,久服益氣力。
上為末,以白蜜1斤,棗膏1斤,蒸之,以溫湯浸之,和搜前藥,令如乾飲狀,藥悉成,又別取牛膝5兩、肉蓯蓉6兩、附子3兩(炮),三物合搗下篩,納諸藥,和令相得。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不知,稍增之。

方劑組成解釋


五落散由大黃、麥門冬、瓜蔞、白薇、甘草、當歸、生地黃、山茱萸、桑螵蛸、石斛、茯苓、桂枝、厚朴、吳茱萸等十四味中藥組成。大黃、麥門冬、瓜蔞、白薇、甘草、當歸、生地黃、山茱萸、桑螵蛸、石斛、茯苓、桂枝、厚朴、吳茱萸均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健脾益氣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落散是一首比較峻猛的方劑,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五落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耳鳴暈眩梅尼爾氏病腹痛肺結核胰臟炎糖尿病嗜眠症(嗜睡症)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背痛全身性水腫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肩前部肩痛身體沉重身體發低熱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肚臍周圍腹痛

相同名稱方劑


五落散,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崔氏方》。 組成:大黃6分,麥門冬7分(去心),栝樓5分,白薇7分,甘草5分(炙),當歸10分,乾地黃7分,山茱萸7分,桑螵蛸7分(炙),石斛9分(六安者),茯苓5分,桂心3分,鐵屑3分(研),厚朴3分(炙),吳茱萸2分。 主治:長肌肉,補不足,久服益氣力。主治:五勞、六極、七傷、八不足。裏急,胸脅脹痛,背痛頭眩,四肢重,腰膂強,環臍腹痛,小便或難或數,劇者大便去血,歙歙少氣,手足煩熱,卧不能舉起,起行不能久立,有病若此,名曰內極;或生愁憂恐怖,生熱,或飽食飲酒,房室自極,陽氣虛竭,耳鳴消渴,甚則手足浮腫,逆害飲食,名曰內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