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腸散

JI CH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三十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4%
大腸經 24%
肝經 16%
心經 16%
肺經 15%
脾經 0%
膽經 0%
胃經 0%
膀胱經 0%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雞腸散 」,主治功效: 雞腸散 具有滋陰清熱、止痢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痢疾、腹瀉等症狀。

  •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補血益氣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等症狀。

  • 牡蠣:味鹹,性微寒,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滋陰清熱、化痰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虛精虧、陽痿、早泄、不孕不育、肺熱咳嗽、痰多氣喘、陰虛潮熱、盜汗口渴等症狀。

  •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失眠、心悸、煩躁不安、腹瀉、便血、遺精、滑精、盜汗、骨質疏鬆等症狀。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瘡瘍金瘡、燒燙傷、大便出血、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狀。

  • 桑螵蛸:味甘、鹹,性溫,具有澀精止遺、固澀收斂、補氣、補腎、安神、利水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遺精早泄、遺尿頻繁、乏力無力、食少便溏、腎虛、健忘、小便數、水腫、淋巴結核、痢疾等症狀。

  • 肉蓯蓉:味甘、微苦,性溫,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雞腸散」的主要成分和功效如下: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補血益氣。 牡蠣:補腎固精、益氣養血、滋陰清熱、化痰止咳、生津止渴。 龍骨: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赤石脂: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 桑螵蛸:澀精止遺、固澀收斂、補氣、補腎、安神、利水消腫。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 這些成分結合在一起,共同發揮滋陰清熱、止痢的功效,是治療痢疾、腹瀉等症狀的常用方劑。

方劑組成解釋


生地黃、牡蠣、龍骨、黃連、赤石脂、桑螵蛸、肉蓯蓉均具有滋陰固精、溫補腎陽的功效。其中,生地黃、牡蠣、龍骨、黃連、赤石脂具有滋陰的功效;桑螵蛸、肉蓯蓉具有固精的功效。本方以生地黃、牡蠣、龍骨、黃連、赤石脂為主藥,桑螵蛸、肉蓯蓉為輔藥,共奏滋陰固精、溫補腎陽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固精、溫補腎陽的功效,適合於虛勞膀胱寒,小便數而精出的患者。但本方含有生地黃、牡蠣、龍骨、黃連、赤石脂等中藥,有一定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時應遵醫囑,並注意以下事項:

  1.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2. 本方不宜與其他滋陰補腎的中藥同時服用。
  3. 本方不宜與寒涼性食物同時服用。
  4. 本方不宜與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服用。
  5. 本方不宜與酒精同時服用。

相關疾病


尿失禁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頻尿夜間頻尿多尿夜間遺尿幼兒遺尿

相同名稱方劑


雞腸散, 出處:《直指小兒》卷四。 組成:雞腸(燒)半兩,牡蠣灰半兩,白茯苓半兩,真桑螵蛸(微炒)半兩,辣桂2錢半,龍骨2錢半。 主治:小兒遺尿,腎與膀胱俱虛而挾冷所致者。

雞腸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張渙方。 組成:雞腸草1兩,牡蠣粉3分,龍骨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白茯苓半兩,桑螵蛸半兩。 主治:膀胱有熱,服冷藥過多,小便不能禁止,或遺尿病。

雞腸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組成:黃雄雞腸4具(切破淨洗,炙令黃熟),肉蓯蓉(酒浸,切,焙)5兩,苦參5兩,赤石脂(研)5兩,白石脂(研)5兩,黃連(去須)5兩。 主治:小便不禁,日夜無數。

雞腸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 組成:赤雄雞腸2具(炙令乾),雞膍胵2具(炙令乾),熟乾地黃1兩,牡蠣粉3分,龍骨3分,白石脂3分,黃連3分(去須),赤石脂3分,桑螵蛸3分(微炒),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 主治:虛勞膀胱寒,小便數而精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