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腸散

JI CH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三十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4%
大腸經 24%
肝經 16%
心經 16%
肺經 15%
脾經 0%
膽經 0%
胃經 0%
膀胱經 0%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雞腸散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雞腸散主治血熱妄行、腸風下血等症,生地黃可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緩解血熱所致的腸道出血。
  2. 滋陰生津: 生地黃亦有滋陰生津之功效,可改善因血熱耗傷陰液所致的口乾舌燥、大便祕結等症狀。雞腸散中常配伍其他滋陰藥物,共同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佳。

雞腸散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平肝潛陽、鎮驚安神: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之功效。雞腸散針對肝陽上亢、心神不寧等症,牡蠣能有效抑制肝陽亢盛,使心神安定,達到安神鎮驚之效。
  2. 軟堅散結、化痰止咳: 牡蠣還具有軟堅散結、化痰止咳之功效。雞腸散所治病症中,可能伴隨痰多、咳嗽等症狀,牡蠣能清熱化痰,軟堅散結,有助於改善痰咳症狀。

雞腸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其鎮靜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

龍骨性微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其具有鎮靜安神、收斂固澀、止汗止血之功效。在雞腸散中,龍骨能起到鎮靜安神、止瀉止痢的作用,以緩解因腸胃不適、精神緊張等引起的腹瀉、腹痛、失眠等症狀。同時,龍骨的收斂固澀作用也能有助於收斂腸道,減少腸道蠕動,進一步減輕腹瀉。

雞腸散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瀉火止痛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膽經,具有清心瀉火、除煩止渴、燥濕止痢、解毒療瘡的功效。雞腸散主要用於治療腸胃濕熱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而黃連可以清熱解毒、瀉火止痛,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從而緩解腹痛、泄瀉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雞腸散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的功效。赤石脂性寒,味甘澀,入肺、脾、腎經,具有收斂止瀉、固澀止汗、化瘀止血等功效。

雞腸散主要用於治療久瀉不止,尤其是脾腎虛寒、滑泄不止的病症。赤石脂的收斂作用可以止瀉固澀,而其寒性則可以緩解脾腎虛寒,有助於改善久瀉的病症。

雞腸散中包含桑螵蛸,主要是因其具有固澀止瀉、補腎縮尿之功效。

桑螵蛸為螳螂卵鞘,其性味甘鹹平,入腎、膀胱經。其主要作用為收斂固澀,能止瀉止遺、固腎縮尿。

雞腸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弱、久瀉不止、遺尿不禁等症,而桑螵蛸正好可以起到固澀止瀉、補腎縮尿的作用,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雞腸散中包含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 肉蓯蓉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潤腸通便的功效。雞腸散主治腎虛精虧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腸燥便祕等症,肉蓯蓉的補腎益精作用正好可以改善這些症狀。
  2. 潤腸通便: 雞腸散中常含有其他潤腸通便的藥物,如火麻仁、枳實等,肉蓯蓉可以與這些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潤腸通便的效果,使腸道蠕動恢復正常,解決便祕問題。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雞腸散 」,主治功效: 雞腸散 具有滋陰清熱、止痢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痢疾、腹瀉等症狀。

  •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補血益氣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等症狀。

  • 牡蠣:味鹹,性微寒,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滋陰清熱、化痰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虛精虧、陽痿、早泄、不孕不育、肺熱咳嗽、痰多氣喘、陰虛潮熱、盜汗口渴等症狀。

  •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失眠、心悸、煩躁不安、腹瀉、便血、遺精、滑精、盜汗、骨質疏鬆等症狀。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瘡瘍金瘡、燒燙傷、大便出血、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狀。

  • 桑螵蛸:味甘、鹹,性溫,具有澀精止遺、固澀收斂、補氣、補腎、安神、利水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遺精早泄、遺尿頻繁、乏力無力、食少便溏、腎虛、健忘、小便數、水腫、淋巴結核、痢疾等症狀。

  • 肉蓯蓉:味甘、微苦,性溫,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雞腸散」的主要成分和功效如下: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補血益氣。 牡蠣:補腎固精、益氣養血、滋陰清熱、化痰止咳、生津止渴。 龍骨: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赤石脂: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 桑螵蛸:澀精止遺、固澀收斂、補氣、補腎、安神、利水消腫。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 這些成分結合在一起,共同發揮滋陰清熱、止痢的功效,是治療痢疾、腹瀉等症狀的常用方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固精、溫補腎陽的功效,適合於虛勞膀胱寒,小便數而精出的患者。但本方含有生地黃、牡蠣、龍骨、黃連、赤石脂等中藥,有一定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時應遵醫囑,並注意以下事項:

  1.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2. 本方不宜與其他滋陰補腎的中藥同時服用。
  3. 本方不宜與寒涼性食物同時服用。
  4. 本方不宜與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服用。
  5. 本方不宜與酒精同時服用。

相關疾病


尿失禁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頻尿夜間頻尿多尿夜間遺尿幼兒遺尿

相同名稱方劑


雞腸散, 出處:《直指小兒》卷四。 組成:雞腸(燒)半兩,牡蠣灰半兩,白茯苓半兩,真桑螵蛸(微炒)半兩,辣桂2錢半,龍骨2錢半。 主治:小兒遺尿,腎與膀胱俱虛而挾冷所致者。

雞腸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張渙方。 組成:雞腸草1兩,牡蠣粉3分,龍骨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白茯苓半兩,桑螵蛸半兩。 主治:膀胱有熱,服冷藥過多,小便不能禁止,或遺尿病。

雞腸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組成:黃雄雞腸4具(切破淨洗,炙令黃熟),肉蓯蓉(酒浸,切,焙)5兩,苦參5兩,赤石脂(研)5兩,白石脂(研)5兩,黃連(去須)5兩。 主治:小便不禁,日夜無數。

雞腸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 組成:赤雄雞腸2具(炙令乾),雞膍胵2具(炙令乾),熟乾地黃1兩,牡蠣粉3分,龍骨3分,白石脂3分,黃連3分(去須),赤石脂3分,桑螵蛸3分(微炒),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 主治:虛勞膀胱寒,小便數而精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