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湯

SANG PIAO SH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翼》卷七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肺經 18%
腎經 15%
心經 13%
肝經 10%
胃經 9%
三焦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1%
脾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桑螵蛸湯中包含桑螵蛸,其主要原因為桑螵蛸的藥性與功效:

  1. 補腎固精:桑螵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之效。對於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早泄等症狀,桑螵蛸能起到收斂固澀的作用。
  2. 止遺止瀉:桑螵蛸亦能止遺止瀉,對於腎虛所致的尿頻、夜尿、小便不禁等症狀,桑螵蛸能起到固腎止遺的作用。同時,對於脾腎虛弱所致的泄瀉,也能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

桑螵蛸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遺精、滑精等男性腎虛所致的病症。方中採用鹿茸,其原因在於鹿茸被視為補腎壯陽的上乘之品。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鹿茸性溫,味甘咸,歸肝、腎經,具有補腎益髓、壯陽固精、強筋骨、調衝任的功效。在桑螵蛸湯中,鹿茸與其他藥材如桑螵蛸、龍骨、牡蠣等相配伍,共同發揮補腎固精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鹿茸之所以重要,在於它能夠補充腎氣,增強腎功能,對於改善男性因腎虛導致的精關不固有顯著療效。此外,鹿茸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使患者整體健康狀況得到提升。因此,鹿茸在桑螵蛸湯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針對病機,精準選藥,以期達到最佳療效。

桑螵蛸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固本: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之功效。桑螵蛸湯治療遺尿、滑精、小便不禁等症,多因腎氣不足、脾虛不固所致。黃耆補氣益腎,可提升脾腎功能,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2. 助藥力: 桑螵蛸性寒,善於收斂固澀,但其補氣之力不足。黃耆補氣之力強,與桑螵蛸相輔相成,可增強藥效,使藥力更為充沛,治療效果更顯著。

桑螵蛸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 桑螵蛸性寒,具有收斂止瀉之效,但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生薑性溫,能溫中散寒,協調桑螵蛸的寒性,防止其過度損傷脾胃,並有助於藥力更好地發揮。
  2. 調和藥性: 生薑味辛,能促進藥物吸收,並能緩解桑螵蛸的澀味,使藥物更容易服用。同時,生薑還可以解毒,降低桑螵蛸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提高藥物安全性。

桑螵蛸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元氣:桑螵蛸性寒,入腎經,有收斂固澀之效。人參則性溫,入脾肺經,能補氣益血,溫陽固脫。二者相配,寒溫相濟,既能收斂固澀,又能補益元氣,使藥效更為全面。
  2. 扶正祛邪:桑螵蛸湯主要用於治療遺尿、小便不禁等症,這些症狀往往與腎氣虛弱、脾氣不固有關。人參補氣益脾,能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於抵抗外邪侵襲,從而更好地治療疾病。

桑螵蛸湯中加入牡蠣,主要考量其兩方面的功效:

  1. 鎮驚安神: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鎮驚安神、平肝潛陽的作用。桑螵蛸湯用於治療驚癇、失眠、心悸等症,牡蠣可以協同桑螵蛸、龍骨等藥物,增強其鎮驚安神的效果,使患者症狀得到緩解。
  2. 收斂固澀: 牡蠣還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減少汗液分泌,對於伴有盜汗的驚癇患者,牡蠣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改善其症狀。

總而言之,桑螵蛸湯中加入牡蠣,旨在增強其鎮驚安神和收斂固澀的作用,從而更有效地治療驚癇、失眠、心悸等症。

桑螵蛸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桑螵蛸性寒,甘草性甘溫,加入甘草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其更易於被機體吸收。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益氣補中、緩和藥性的作用,可增強桑螵蛸的止遺、固精、止瀉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同時,甘草還能保護脾胃,防止桑螵蛸寒涼之性傷及脾胃,提高藥物療效。

主治功效


桑螵蛸湯

中藥方劑「桑螵蛸湯」,主要成分是桑螵蛸、鹿茸、黃耆、生薑、人參、牡蠣、甘草,主治功效是產後尿頻。

桑螵蛸

桑螵蛸性溫、味甘、鹹,具有澀精止遺、固澀收斂、補氣、補腎、安神、利水消腫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遺精早泄、遺尿頻繁、乏力無力、食少便溏、腎虛、健忘、小便數、水腫、淋巴結核、痢疾等症。一般用法是將桑螵蛸煎湯服用,或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桑螵蛸不可過量服用,否則可能引起副作用。

鹿茸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背痠痛,筋骨痿軟,小兒五遲,女子崩漏帶下,陰疽等症。鹿茸還具有強筋骨、益精、補腎、固崩止帶的功效。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生薑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牡蠣

牡蠣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牡蠣入腎經,具有滋補腎陰、益精養髓之功,故可用於腎虛精虧所致的陽痿、早泄、不孕不育等症。牡蠣性微寒,味鹹,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牡蠣入胃經,具有健脾益胃、和胃降逆之功,故可用於脾虛胃弱、胃痛嘔吐等症。另外,牡蠣還具有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痢疾、黃疸、尿赤等症。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桑螵蛸湯」,主要成分是桑螵蛸、鹿茸、黃耆、生薑、人參、牡蠣、甘草,主治功效是產後尿頻。桑螵蛸、鹿茸、黃耆、生薑、人參、牡蠣、甘草等藥材,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止咳化痰、補血、安神、澀精止遺、固澀收斂等多種功效。該方劑通過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止咳化痰、補血安神等作用,達到產後尿頻的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桑螵蛸(銼,炒)1兩,白朮1兩,黃耆(銼)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生薑1棗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原書治上症,宜灸臍下百壯。得力者肉色漸變,如是小便赤澀,鼻中煤生,齒焦眼黑,不堪醫也。若無此候,宜服本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耳聾排尿困難尿道炎前列腺增生頻尿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桑螵蛸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組成:桑螵蛸(炙)30枚,黃芩(去黑心)2兩。 主治:小便不通。

桑螵蛸湯, 出處:《千金翼》卷七。 組成:桑螵蛸30枚(炙),鹿茸(炙)3兩,黃耆3兩,生薑4兩,人參2兩,牡蠣(熬)2兩,甘草(炙)2兩。 主治:産後小便數。

桑螵蛸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一。 組成:桑螵蛸(銼,炒)1兩,白朮1兩,黃耆(銼)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病人色青,次卻色赤,或經下後,頭發自落,吃食漸少,吐逆心煩,睡則夢與鬼交,氣力虛乏,或食物難消。

桑螵蛸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五。 組成:桑螵蛸(炙)10枚,牡丹皮半兩,白朮(米泔浸1宿,銼,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當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牡荊子(炒)1兩,磁石(煅,醋淬7遍)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菖蒲(米泔浸1宿,銼,焙)1兩,熟乾地黃(焙)1兩,大黃(銼,炒)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芎藭半兩。 主治:虛損耳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