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螵蛸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桑螵蛸。桑螵蛸,又稱為螵蛸,來源於烏龜的甲殼,具有補腎、安神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腎主藏精,而桑螵蛸的補腎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腎虛引起的症狀,如失眠、心慌等。
此外,桑螵蛸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能有效減輕焦慮與緊張,促進身心的放鬆,這對於現代人面對的壓力與焦慮症狀尤為重要。其成分中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還能起到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恢復能力。
因此,將桑螵蛸納入螵蛸丸中,正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及在中醫療法中的重要地位,能有效協調身體的各項功能,達到治療效果。
螵蛸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脾,固本培元:螵蛸丸主治小兒疳積,症狀包括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益脾生津之功效,能補益脾胃之氣,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疳積症狀。
- 提高藥效,相輔相成:螵蛸性平,味甘鹹,具有收斂止瀉、止血生肌之效,但其補益之力較弱。黃耆的補氣作用能增強螵蛸收斂止瀉的效果,使藥效更顯著,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螵蛸丸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潛陽、鎮驚安神: 牡蠣味鹹寒,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的功效。螵蛸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夜啼等症,牡蠣的加入有助於平息肝陽上亢,安定神志,緩解驚悸不安。
- 斂陰止汗、固澀止瀉: 牡蠣還具有斂陰止汗、固澀止瀉的功效。若小兒驚癇伴有汗出、腹瀉等症,牡蠣可以起到收斂陰液、固澀止瀉的作用,進一步提升療效。
螵蛸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其中,赤石脂作為其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赤石脂性平,味甘、澀,具有收斂止瀉、消腫止痛以及促進消化的功效。
赤石脂的收斂特性可以有效減少腸道分泌,減輕腹瀉等消化道不適。而在螵蛸丸中,其他成分如螵蛸和白術則有助於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因此,赤石脂的加入可以平衡方劑的效果,強化整體治療效果,對於改善腸道功能、增強脾胃運化能力有積極作用。
此外,赤石脂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有助於抑制消化道內的病原體,進一步提高方劑的療效。綜合而言,赤石脂在螵蛸丸中扮演了調和、收斂及促進消化的多重角色,使其成為有效的中藥方劑。
螵蛸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螵蛸吸收: 人參具有健脾益氣、補中益氣的功效,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螵蛸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
二、提高藥效,改善臨牀症狀: 螵蛸具有止咳平喘、收斂止血的作用,人參則可補氣益血、安神定志,兩者結合,可增強止咳平喘的療效,並改善因脾氣虛弱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主治功效
螵蛸丸:補腎固澀,治療遺尿
螵蛸丸是一種中藥複方,主要成分包括桑螵蛸、黃耆、牡蠣、赤石脂、人參。具有補腎固澀,澀精止遺的功效。主治下腹部虛寒,晚上睡覺時會無意識地遺尿。
**桑螵蛸:**性溫、味甘、鹹,具有澀精止遺、固澀收斂、補氣、補腎、安神、利水消腫等多種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牡蠣:**性微寒,味鹹,入腎經,具有滋補腎陰、益精養髓之功。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
**人參:**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補血、健脾胃、生津止渴等功效。
桑螵蛸丸將這些藥物組合在一起,具有補腎固澀,澀精止遺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下腹部虛寒,晚上睡覺時會無意識地遺尿等症。
總之,螵蛸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複方,具有補腎固澀,澀精止遺的功效。主治下腹部虛寒,晚上睡覺時會無意識地遺尿。但需要注意的是,螵蛸丸並非是所有遺尿患者的適用藥物,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桑螵蛸(炒)半兩,菖蒲3分,山茱萸(微炒)半兩,磁石(煅,醋淬,研)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枚,續斷3分,五味子半兩,肉蓯蓉(酒浸,去皴皮,炙)半兩,山芋半兩,當歸(切,焙)半兩,沈香半兩,茴香子(炒)1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溫酒送下;荊芥鹽湯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補益作用,因此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 本方含有牡蠣,有少數人對牡蠣過敏,因此服用本方前應先做過敏試驗。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螵蛸丸, 出處:《醫統》卷七十引《醫林》。 組成:桑螵蛸7個(炒),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五味子半兩,龍骨半兩。 主治:下焦虛冷,精滑不固,遺溺不斷。
螵蛸丸, 出處:《類證治裁》卷七。 組成:桑螵蛸(炙)30個,鹿茸(酥炙)3兩,炙黃耆3兩,煅牡蠣2兩,赤石脂2兩,人參2兩。 主治:下元虛冷,睡中自遺。
螵蛸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桑螵蛸(炒)半兩,菖蒲3分,山茱萸(微炒)半兩,磁石(煅,醋淬,研)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枚,續斷3分,五味子半兩,肉蓯蓉(酒浸,去皴皮,炙)半兩,山芋半兩,當歸(切,焙)半兩,沉香半兩,茴香子(炒)1分。 主治:腎虛,耳聾脹滿,腰脊強直,小便黃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