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附耆蠣湯

參附耆蠣湯

CAN FU QI L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4.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腎經 20%
心經 20%
肺經 13%
三焦經 6%
大腸經 6%
肝經 6%
膽經 6%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參附耆蠣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益血: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能補益元氣,振奮心脾,改善氣血不足,提升人體整體機能。此方中,人參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補氣益血,增強抵抗力的功效。
  2. 扶正固本: 人參具備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對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的患者,人參可作為主要的扶正藥物,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參附耆蠣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增強抵抗力: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參附耆蠣湯用於治療氣虛外感,黃耆可補益正氣,提升人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進而緩解感冒症狀。
  2. 配合牡蠣,滋陰降火: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有滋陰降火、軟堅散結之效。黃耆補氣,牡蠣滋陰,兩者相配,可達到氣陰雙補,平衡陰陽的效果,使藥效更佳。

參附耆蠣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散寒:附子性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回陽救逆之效。參附耆蠣湯主要治療脾腎陽虛,症狀如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痠軟等,附子可溫煦脾腎陽氣,驅散寒邪,改善上述症狀。

二、 助陽補氣:附子能補益腎陽,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促進血液循環。參附耆蠣湯中加入黨參、黃耆等補氣藥,附子可助其補氣益陽,達到溫補脾腎、固護正氣的效果。

參附耆蠣湯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牡蠣性寒鹹,入心、肝、腎經,具有鎮心安神、潛陽斂陰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牡蠣能起到安撫心神、促進睡眠的作用。
  2. 軟堅散結: 牡蠣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瘰癧、癭瘤、乳房腫塊等症狀,牡蠣能起到消腫散結的作用。在參附耆蠣湯中,牡蠣與參、附、耆等藥物協同作用,可更有效地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附耆蠣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産後絶汗如雨,手足清冷」,屬產後氣陽暴脫之危證。「絶汗」為大汗淋漓、汗出不止,伴手足清冷,反映陰陽離決、元陽外越之象。產後氣血驟虛,若陽氣隨汗液脫泄,需急固脾腎之陽、斂汗固脫,此方即針對此急症而立。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人參(大補元氣)

    • 主入脾肺,能益氣固脫,救回垂危之陽氣。針對氣隨汗脫,獨參湯即有類似急救功效。
  2. 黃耆(益氣固表)

    • 補脾肺之氣,強化衛外功能,與人參協同益氣攝汗,抑制津液外泄。
  3. 附子(回陽救逆)

    • 溫補命門之火,驅散內寒,針對手足清冷、陽氣欲脫之候。《傷寒論》四逆湯即用附子挽陽。
  4. 牡蠣(斂汗潛陽)

    • 質重沉降,既能收澀止汗,又可潛浮越之陽,防陽氣外散,與附子一溫一斂,互為制約。

配伍邏輯

  • 氣陽雙補:人參、黃耆補氣,附子溫陽,三者共挽氣陽,使氣足則汗攝,陽回則肢暖。
  • 標本同治:牡蠣斂汗治標,其餘三藥扶正治本,尤其產後正虛,需固本為先。
  • 動靜結合:附子走而不守,牡蠣潛鎮,防附子溫散太過,斂汗同時不留邪。

推論延伸
此方結構類似《婦人良方》參附湯(人參、附子)之加減,增黃耆強化補氣、牡蠣加強固澀,更契合產後多虛多汗之體質。全方側重溫補與收斂並行,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法,亦符合「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的產後治理原則。

傳統服藥法


人參、黃耆、附子、牡蠣各等分。
上挫大劑。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手腳冰冷大量汗出(病危時)

相同名稱方劑


參附耆蠣湯, 出處:《産科發蒙》卷四。 組成:人參、黃耆、附子、牡蠣各等分。 主治:産後絕汗如雨,手足清冷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