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屑膏

YU XIE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3.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心經 22%
肺經 22%
三焦經 11%
腎經 11%
大腸經 11%
脾經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屑膏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效,可提升人體免疫力,抵禦外邪入侵。玉屑膏本身治療瘡瘍,而黃耆的加入能增強體質,預防瘡瘍復發,並促進傷口癒合。
  2. 託毒生肌: 黃耆具生肌長肉之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玉屑膏中的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黃耆的加入能將藥效導入瘡瘍部位,促進傷口修復,加速癒合。

玉屑膏方劑中加入人參,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補氣益血,增強體力: 人參為補氣藥中之上品,能補益元氣,促進血液生成,提升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等症狀,配合玉屑膏其他藥材,更能發揮滋補強壯之效。
  2. 緩解脾胃虛弱,促進消化: 人參入脾經,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虛弱所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利用,進而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玉屑膏主治功效分析

古代主治

根據所提供的古文資料,玉屑膏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尿血并五淋、砂石,疼痛不可忍: 這是玉屑膏最主要的適應症,在多篇文獻中均有記載。其中,「尿血」指小便中帶血;「五淋」指古代中醫對以小便頻數、淋漓澀痛為主症的一類疾病的統稱,包括石淋、氣淋、血淋、膏淋、勞淋,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泌尿系統感染、結石等;「砂石」指尿路結石。
  • 面皯皰令光白,塗面: 這是玉屑膏的另一種應用,主要用於美容方面。「面皯皰」指面部皮膚粗糙、乾裂、起疹等症狀,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痤瘡、皮膚乾燥等。一些文獻還提到可以用於治療傷寒熱毒發豌豆瘡癒後留下的瘢痕,以及面部黑斑等。

治療原理分析

玉屑膏主要由黃耆和人參兩味中藥組成,兩者均為補氣要藥。結合古代文獻中的記載,可以推測其治療原理如下:

1. 尿血、五淋、砂石

  • 補氣攝血: 中醫認為,氣虛不能攝血是導致尿血的一個重要原因。黃耆和人參均能大補元氣,增強人體固攝血液的能力,從而減少或止住尿血。
  • 補氣利水: 氣虛則運化無力,水濕內停,容易導致淋證。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水的功效,可以增強人體運化水濕的能力,緩解淋證的症狀。人參也能夠補益脾氣,間接的增強體內水液代謝。
  • 緩解疼痛: 人參具有補元氣、安神定志的功效。對於砂石、尿血等病症引起的疼痛,人參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2. 面皯皰、瘢痕等

  • 補氣養血, 潤澤肌膚: 中醫認為,面部的色澤和皮膚的狀態與人體的氣血充盈程度密切相關。氣血不足,則皮膚失養,容易出現皯皰、瘢痕等問題。黃耆和人參均能補氣養血,改善全身的氣血狀態,進而滋養肌膚,使其恢復光澤和彈性。
  • 活血化瘀: 一些文獻中提到玉屑膏可以與蜜、桃仁膏等同用,這些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的營養狀態,促進瘢痕的消退。

總結

玉屑膏以補氣為主要治療方向,通過補氣攝血、補氣利水、補氣養血等作用,達到治療尿血、五淋、砂石以及改善面部皮膚狀態的目的。其配方簡潔,但功效獨特,體現了中醫「氣為血之帥」、「氣能攝血」、「氣能行水」等理論的應用。

方劑組成分析

  • 黃耆: 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
  • 人參: 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的功效。

兩藥合用,可以協同增效,增強補氣的作用。其中,黃耆偏於補氣固表、利水,人參偏於大補元氣、安神。

文獻支持

在所提供的文獻中,多篇典籍都記載了玉屑膏治療尿血、五淋、砂石的功效,例如:

  • 《雜病廣要》、《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證治準繩》、《濟陽綱目》、《玉機微義》等均明確指出玉屑膏可治「尿血,並五淋砂石,疼痛不可忍受者」。
  • 《醫學正傳》、《張氏醫通》、《內傷集要》等則從「氣虛不能攝血」的角度解釋了玉屑膏治療尿血的機理。

這些文獻的記載相互印證,說明玉屑膏治療尿血、五淋、砂石的功效是得到古代醫家廣泛認可的。

此外,《外臺秘要》、《太平聖惠方》、《御藥院方》等文獻還記載了玉屑膏用於治療面皯皰、瘢痕等的應用,為其美容功效提供了依據。

傳統服藥法


玉屑3兩,珊瑚3兩,木蘭皮3兩,辛夷(去毛)2兩,白附子2兩,芎藭2兩,白芷2兩,牛脂5兩,冬瓜仁10合,桃仁1升,豬脂5合,白狗脂2斤,商陸1升。
令光白。
上切,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黃其膏成。
洗面,塗膏。
《聖惠》本方用法:先於銀鍋中以文火大消諸般脂令溶,後下諸藥同煎三上三下,令白藍色黃為度,濾,去滓;下玉屑、珊瑚末,攪令勻,於瓷器中盛,每夜塗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絲球腎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血尿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玉屑膏, 出處:《三因》卷九。 組成:黃耆、人參各等分。 主治:尿血並五淋、砂石,疼痛不可忍。

玉屑膏,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輕粉3錢,定粉3錢,密陀僧2錢。 主治:面頰手指肌膚皺澀不澤。

玉屑膏, 出處:《聖惠》卷十四。 組成:玉屑2兩,密陀僧2兩,附子(生,去皮臍,搗細羅爲末)2兩,珊瑚2兩。 主治:傷寒熱毒發豌豆瘡,癒後滿面瘢痕。

玉屑膏, 出處:《外台》卷三十二引《古今錄驗》。 組成:玉屑3兩,珊瑚3兩,木蘭皮3兩,辛夷(去毛)2兩,白附子2兩,芎藭2兩,白芷2兩,牛脂5兩,冬瓜仁10合,桃仁1升,豬脂5合,白狗脂2斤,商陸1升。 主治:令光白。主治:面(黑黽)皰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