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暑散
XIAO S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熱 (2.0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心經 33%
脾經 33%
肺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暑散方劑中包含人參,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 扶正祛邪:消暑散主治暑熱傷氣、氣陰兩虛,人參性溫,能補氣益肺,固護正氣,抵禦暑邪侵襲。
- 氣陰雙補:暑熱傷津,易導致氣陰兩虛,人參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止渴,與其他藥材如麥冬、生地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氣陰雙補的效果,使暑邪消散,身體恢復元氣。
人參在消暑散中,並非單純補氣,而是發揮其補氣生津、扶正祛邪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發揮效力,達到消暑散清熱解暑、益氣生津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暑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中暑煩躁,多困乏力」,屬暑熱傷氣之證。暑邪耗氣傷津,易致心神不寧、體倦昏沉。方中「消暑」二字,點出其清解暑邪之效;「散」為劑型,取其速效調服之功。其功效著重於益氣生津、健脾和中,以緩解暑熱所致之氣虛煩渴、精神困頓。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人參(搗末):
- 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為補氣要藥。暑熱易耗氣,人參大補元氣,生津安神,能提振精神、緩解乏力。此處用「搗末」保留全藥效,強化益氣生津之力,兼制暑熱傷津之煩躁。
- 李杲《內外傷辨惑論》載人參「補元氣,止渴生津」,契合暑傷氣津之病機。
白麵(小麥麵粉):
- 性甘涼,歸心、脾經,具健脾和胃、除煩止渴之效。暑濕易困脾,白麵能養胃氣、助運化,與人參相伍,補而不滯。
- 《本草綱目》言其「補虛,厚腸胃,強氣力」,輔佐人參益氣,兼緩暑熱傷胃之虞。
配伍思維:
- 補氣與養胃並行:人參補氣為本,白麵健脾為助,共奏「土厚火伏」之效,使氣足則暑熱自退。
- 劑型設計:粉末調服,速達脾胃,尤宜暑症急時所需。「新水調下」取其清涼之性,增強解暑之效。
- 藥簡力專:此方僅兩味,卻涵蓋「補、清、和」三法,體現古人「暑病首用甘酸」之旨,甘以補氣,酸(小麥微兼酸收)以斂津。
總結:消暑散以補氣固本為主,健脾和中為輔,針對暑邪耗氣之核心病機,透過益氣生津、調和脾胃,達消暑除煩之效。其組方簡約,反映古代「暑病當補其真氣」的治療思想,亦符合「夏月宜補」的養生原則。
傳統服藥法
人參(搗末)、白麵各等分。
上和勻。
每服2錢匕,新水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暑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組成:人參(搗末)、白面各等分。 主治:中暑煩躁,多睏乏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