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葶藶丸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扶正固本,增強體力: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對於脾氣虛弱、氣血不足、體力衰竭的患者,人參可以補氣固本,增強體力,有助於改善病情。
- 緩解毒性,保護臟腑: 葶藶子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瀉水消腫、降氣止咳等功效,但也有可能損傷脾胃。人參可以補益脾胃,緩解葶藶子對脾胃的損傷,起到保護臟腑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人參葶藶丸」主治功效分析
「人參葶藶丸」為中醫經典方劑,其主要組成僅有兩味藥材:人參與葶藶子。歷代醫家對此方劑的應用及功效有著一致的看法,主要用於治療「一切水腫,及喘滿不可當者」。以下將結合古籍內容,分析此方劑的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綜觀《衛生寶鑑》、《醫學啟源》、《赤水玄珠》、《濟陽綱目》等多部醫學典籍,均明確指出「人參葶藶丸」主治「一切水腫,及喘滿不可當者」。此處的「水腫」並非單純的肢體腫脹,而是指全身性的水液停滯,甚至可見喘滿等呼吸困難症狀,屬於較為嚴重的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 人參: 本方中人參用量為一兩,主要發揮其大補元氣的功效。元氣虧虛是導致水腫、喘滿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參能夠補益脾肺之氣,增強脾的運化水濕能力,並能使肺氣充沛,有助於呼吸功能的恢復。此外,人參亦能固表止汗,間接防止體內津液外泄,進而緩解水腫。
- 葶藶子: 葶藶子在本方中用量為四兩,經炒製後使用。其主要功效為「瀉肺降氣、利水消腫」。《本草綱目》記載葶藶子能「瀉肺氣,定喘嗽,行水腫」,說明其對呼吸系統及水液代謝的影響。葶藶子能夠瀉肺中壅滯的氣機,使肺氣得以下降,進而平喘止咳,改善因肺氣不利所致的喘滿。同時,葶藶子具有強大的利水作用,能夠將體內停滯的水濕通過小便排出,從根本上消退水腫。
方劑配伍之精義:
「人參葶藶丸」雖僅有兩味藥,卻能達到「扶正祛邪」的治療目的。
- 標本兼治: 人參補益元氣,扶助正氣,為治療水腫、喘滿的根本。而葶藶子則瀉水利氣,祛除邪氣,為治療水腫、喘滿的治標之藥。兩藥相合,既能從根本上恢復機體功能,又能迅速解除症狀,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 剛柔相濟: 人參補益之力較為溫和,而葶藶子瀉利之性較為峻猛。二者配伍,剛柔相濟,避免了單用峻瀉藥物對正氣的過度耗傷,同時又能保證藥效的發揮。
- 相輔相成: 人參益氣,有助於推動體內氣血運行,促進水濕的代謝,而葶藶子利水,則可以減輕水濕停滯對氣機的阻礙,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水腫、喘滿的作用。
總結:
「人參葶藶丸」以人參大補元氣為本,以葶藶子瀉肺利水為用,兩藥相合,標本兼治,共同發揮治療「一切水腫,及喘滿不可當者」的功效。本方劑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並體現了藥物配伍的精妙之處。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去蘆),苦葶蠣4兩(炒)。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前煎桑白皮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葶藶丸,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四。。 組成:人參1兩(去蘆),苦葶蠣4兩(炒)。 主治:一切水腫,及喘滿不可當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