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葶藶丸

REN CAN TING L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心經 33%
脾經 33%
肺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葶藶丸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體力: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對於脾氣虛弱、氣血不足、體力衰竭的患者,人參可以補氣固本,增強體力,有助於改善病情。
  2. 緩解毒性,保護臟腑: 葶藶子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瀉水消腫、降氣止咳等功效,但也有可能損傷脾胃。人參可以補益脾胃,緩解葶藶子對脾胃的損傷,起到保護臟腑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人參葶藶丸」主治功效分析

「人參葶藶丸」為中醫經典方劑,其主要組成僅有兩味藥材:人參與葶藶子。歷代醫家對此方劑的應用及功效有著一致的看法,主要用於治療「一切水腫,及喘滿不可當者」。以下將結合古籍內容,分析此方劑的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綜觀《衛生寶鑑》、《醫學啟源》、《赤水玄珠》、《濟陽綱目》等多部醫學典籍,均明確指出「人參葶藶丸」主治「一切水腫,及喘滿不可當者」。此處的「水腫」並非單純的肢體腫脹,而是指全身性的水液停滯,甚至可見喘滿等呼吸困難症狀,屬於較為嚴重的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 人參: 本方中人參用量為一兩,主要發揮其大補元氣的功效。元氣虧虛是導致水腫、喘滿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參能夠補益脾肺之氣,增強脾的運化水濕能力,並能使肺氣充沛,有助於呼吸功能的恢復。此外,人參亦能固表止汗,間接防止體內津液外泄,進而緩解水腫。
  • 葶藶子: 葶藶子在本方中用量為四兩,經炒製後使用。其主要功效為「瀉肺降氣、利水消腫」。《本草綱目》記載葶藶子能「瀉肺氣,定喘嗽,行水腫」,說明其對呼吸系統及水液代謝的影響。葶藶子能夠瀉肺中壅滯的氣機,使肺氣得以下降,進而平喘止咳,改善因肺氣不利所致的喘滿。同時,葶藶子具有強大的利水作用,能夠將體內停滯的水濕通過小便排出,從根本上消退水腫。

方劑配伍之精義:

「人參葶藶丸」雖僅有兩味藥,卻能達到「扶正祛邪」的治療目的。

  • 標本兼治: 人參補益元氣,扶助正氣,為治療水腫、喘滿的根本。而葶藶子則瀉水利氣,祛除邪氣,為治療水腫、喘滿的治標之藥。兩藥相合,既能從根本上恢復機體功能,又能迅速解除症狀,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 剛柔相濟: 人參補益之力較為溫和,而葶藶子瀉利之性較為峻猛。二者配伍,剛柔相濟,避免了單用峻瀉藥物對正氣的過度耗傷,同時又能保證藥效的發揮。
  • 相輔相成: 人參益氣,有助於推動體內氣血運行,促進水濕的代謝,而葶藶子利水,則可以減輕水濕停滯對氣機的阻礙,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水腫、喘滿的作用。

總結:

「人參葶藶丸」以人參大補元氣為本,以葶藶子瀉肺利水為用,兩藥相合,標本兼治,共同發揮治療「一切水腫,及喘滿不可當者」的功效。本方劑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並體現了藥物配伍的精妙之處。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去蘆),苦葶蠣4兩(炒)。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前煎桑白皮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氣喘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葶藶丸,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四。。 組成:人參1兩(去蘆),苦葶蠣4兩(炒)。 主治:一切水腫,及喘滿不可當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