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丸

HUANG Q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六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脾經 22%
肺經 22%
三焦經 11%
腎經 11%
大腸經 11%
心經
脾經
肺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黃耆丸

中藥方劑「黃耆丸」,主要成分是黃耆、人參,主治功效是化膿性皮膚病潰爛後,本體虛弱,體內有熱。

黃耆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人參 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黃耆丸」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化膿性皮膚病潰爛後,本體虛弱,體內有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半(炙,銼),熟乾地黃1兩半(焙),龍骨(去土,碎)1兩半,枳殼1兩1分(去瓤,麩炒),肉蓯蓉1兩1分(酒浸,切焙),澤瀉1兩1分,菟絲子2兩(酒浸1宿,別搗),鹿茸2兩(去毛,酥炙),麥門冬(去心,焙)2兩,牡丹皮1兩,石斛1兩(去根),五味子(炒)1兩,桑螵蛸21枚(炙)。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腹煎黃耆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氣喘陰道炎肺結核坐骨神經痛疥癬前列腺炎白帶遺精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營養不良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丸, 出處:《本事》卷六。 組成:綿黃耆(蜜炙)、人參(去蘆)。 主治:清心內固,調元益氣。主治:瘡瘍潰膿之後,本虛心熱。

黃耆丸, 出處:《本事》卷五。 組成:黃耆1兩(獨莖者,去蘆,蜜炙),白蒺藜半兩(炒,瓦擦,揚去細碎刺),羌活(去蘆)半兩,黑附子1個(大者,炮,去皮臍),羯羊腎1對(焙乾)。 主治:腎虛耳鳴,夜間睡著如打戦鼓,覺耳內風吹,更四肢抽掣痛。

黃耆丸, 出處:《濟生》卷八。 組成:榼藤子(煨,用肉)半兩,川續斷1兩(酒浸),黃耆1兩(去蘆),貫眾1兩,附子1兩(炮,去皮臍),枯礬1兩(别研),刺猬皮1兩(燒灰),當歸1兩(去蘆,酒浸),阿膠(蛤粉炒)1兩,麝香(别研)1字。 主治:五痔出血疼痛。

黃耆丸, 出處:《本事》卷五。 組成:黃耆2兩(蜜炙),枳殼2兩(去瓤,細切,麸炒黃),威靈仙(去苗,洗)2兩,續斷半兩(洗,推去節,銼,焙),槐角子半兩,白礬半兩(枯),當歸半兩(洗,去蘆,切,焙乾,炒),乾薑半兩(炮),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生乾地黃半兩,連翹(炒)半兩。 主治:遠年腸風痔漏。

黃耆丸, 出處:《雞峰》卷十九。 組成:黃耆1兩,肉蓯蓉1兩,鹿茸1兩,人參3分,枸杞子2分,熟乾地黃2兩,白茯苓3分,甘草半兩,地骨皮半兩,澤瀉3分,附子3分,巴戟3分,禹餘糧3分,桂3分,牡丹皮3分,五味子3分,龍骨3分,磁石1兩,赤石脂3分,麥門冬半兩,牡蠣3分。 主治:大渴後,上焦煩熱不退,下元虛乏,羸瘦無力,小便白濁,飲食微少。

黃耆丸, 出處:《婦人良方》卷五。 組成:黃耆1兩,麥門冬1兩(去心),茯神1兩,北柴胡1兩,甘草1兩,生乾地黃1兩,酸棗仁3分(炒),鬱李仁3分,杏仁3分(去皮尖、雙仁,麸炒黃),枸杞子3分,人參3分(去蘆),黃芩3分,百合半兩,枳殼半兩(去瓤,麸炒),赤芍藥半兩,知母半兩,鱉甲2兩(制)。 主治:婦人骨蒸煩熱,四肢羸瘦,疼痛口乾,心躁不得眠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