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消腫湯

連翹消腫湯

LIAN QIAO XIAO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揣摩有得集》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肺經 13%
心經 13%
腎經 10%
膀胱經 9%
脾經 9%
膽經 8%
小腸經 4%
心包經 3%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脾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連翹消腫湯中含有連翹,其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癰腫、疔瘡、喉痺等病症,連翹能有效地清熱解毒,消散腫塊。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連翹常與其他藥材配伍,如金銀花、蒲公英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從而增強療效。

連翹在連翹消腫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治療熱毒所致腫痛的關鍵藥材之一。

連翹消腫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連翹消腫湯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而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作用。在治療過程中,若患者伴有風熱表證,如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咽痛等,則防風可協助連翹清熱解毒,促進疹出,減輕瘙癢。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連翹性寒,單味使用易傷胃氣,而防風性溫,可起到調和藥性,溫和脾胃的作用。此外,防風還可助連翹之力,更好地疏散風熱,消腫止痛,從而提高藥效。

連翹消腫湯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散風熱,宣通經絡:連翹消腫湯主治風熱壅盛所致的癰腫瘡毒,荊芥性辛溫,善於疏散風熱,並能宣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藥物深入病竈,消散腫毒。

二、 輔助連翹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單用寒涼之品易傷正氣,而荊芥性溫,可輔助連翹清熱解毒,並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正。

連翹消腫湯方劑中包含巴戟天,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壯陽、祛風濕: 巴戟天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濕之效。連翹消腫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癰腫、瘡瘍等症,而巴戟天可補腎氣,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促進傷口癒合。
  2. 利水消腫: 巴戟天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輕局部腫脹。對於因外感風熱導致的組織水腫,巴戟天能起到輔助消腫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連翹消腫湯中加入桑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固精:桑螵蛸性味甘鹹平,入腎經,具有收斂固精的作用。連翹消腫湯主要針對熱毒壅盛、氣血瘀阻所致的腫痛,而桑螵蛸的收斂固精作用有助於防止藥力過於散泄,並能更好地將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提升療效。
  2. 補腎助陽:桑螵蛸還能補腎助陽,對於一些因腎虛所致的腫痛,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連翹消腫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原因:

一、活血化瘀,促進消腫: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循環障礙,有助於消散腫脹。

二、補血養血,增強抵抗力:當歸能補血養血,提高機體抵抗力,對於因氣血不足而引發的腫脹,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當歸在連翹消腫湯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及補血養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連翹消腫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行氣活血,促進消腫:連翹消腫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氣血瘀滯所致的癰疽腫毒。川芎具有行氣活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散瘀血,加速腫痛消退。

2. 疏散風邪,清熱解毒:川芎還具有一定的疏散風邪、清熱解毒功效。在治療癰疽腫毒時,往往伴有外感風邪或內熱熾盛的情況。川芎可與連翹、金銀花等藥物協同作用,疏散風邪、清熱解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連翹消腫湯之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連翹消腫湯主治「一切鶴膝風,兩膝腫痛,不能行走,晝輕夜重」。
「鶴膝風」乃中醫病名,其特徵為膝關節腫大變形,狀如鶴膝,故名。此證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或肝腎虧虛、氣血瘀滯所致,臨床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屈伸不利、步履艱難。其「晝輕夜重」之特性,提示病邪深伏、氣血運行不暢,夜間陽氣內藏,陰氣盛而痛甚。

二、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一)藥組分析

  1. 祛風解表組

    • 連翹(3錢):苦微寒,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尤擅通利關節,為瘍科要藥。
    • 防風(3錢):辛甘微溫,祛風勝濕,解表止痛,為「風藥之潤劑」。
    • 荊芥(炒,3錢):辛溫,疏風解表,炒用兼能入血分,散瘀消腫。
      配伍意義:三藥相合,外散風邪、內通經絡,針對鶴膝風外感風寒濕之病因。
  2. 補腎強筋組

    • 巴戟天(鹽水炒,5錢):甘辛微溫,補腎陽、強筋骨,鹽炒引藥入腎,專治下肢痿軟。
    • 桑螵蛸(鹽水炒,3錢):甘鹹平,補腎固精,鹽炒增強走下焦、強膝之力。
      配伍意義:肝腎虧虛為鶴膝風內因,二藥補腎填精,壯骨起痿。
  3. 活血化瘀組

    • 當歸(3錢):甘辛溫,補血活血,潤絡止痛。
    • 川芎(炒,1錢半):辛溫,活血行氣,炒用減其辛散,增化瘀之效。
    • 川牛膝(1錢半):苦甘平,活血通經、引藥下行,專治膝腳不利。
      配伍意義:三藥調和氣血,針對膝腫痛之血瘀病理,且牛膝引諸藥直達病所。
  4. 引經通陽組

    • 蔥白(3寸):辛溫,發汗通陽,宣通上下,為引經報使之品。

(二)治療原理

  1. 標本兼治:外祛風濕以治標,內補肝腎以固本,佐以活血通絡,共奏消腫止痛之效。
  2. 動靜結合:防風、荊芥辛散動藥,配巴戟天、桑螵蛸靜補之品,使散不傷正、補不滯邪。
  3. 氣血同調:當歸、川芎行氣活血,合連翹散結,消除關節腫脹。
  4. 引經達所:牛膝、蔥白引藥下行,直趨膝部,增強靶向作用。

此方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契合鶴膝風「本虛標實」之病機,故能奏效。

傳統服藥法


連翹3錢,防風3錢,荊芥3錢(炒),巴戟天5錢(去心,鹽水炒),桑螵蛸3錢(鹽水炒),當歸3錢,川芎1錢半(炒),川膝1錢半。
蔥白3寸為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及月經量多者慎用。

相關疾病


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連翹消腫湯, 出處:《揣摩有得集》。 組成:連翹3錢,防風3錢,荊芥3錢(炒),巴戟天5錢(去心,鹽水炒),桑螵蛸3錢(鹽水炒),當歸3錢,川芎1錢半(炒),川膝1錢半。 主治:一切鶴膝風,兩膝腫痛,不能行走,晝輕夜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