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陽散火湯

QING YANG SAN HU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片玉心書》卷五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肝經 20%
心經 14%
膽經 8%
胃經 8%
膀胱經 5%
脾經 5%
大腸經 2%
腎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小腸經 2%
肺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陽散火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胃經,善於清熱瀉火,尤其擅長於清泄心、肺、胃之實火。方中若出現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便祕等實熱症狀,黃芩能有效清熱降火,改善症狀。

此外,黃芩亦具涼血止血之效,能治療熱毒瘀血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等。因此,黃芩的加入不僅能清熱瀉火,還能輔助止血,全面改善患者的病症。

清陽散火湯中包含荊芥,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表: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發汗的作用。清陽散火湯主要用於治療風熱犯肺,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荊芥可以疏散風熱,解除表邪,達到清熱解表的效果。
  2. 宣通鼻竅,止咳化痰: 荊芥辛散通竅,可以宣通鼻竅,使呼吸通暢。對於風熱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荊芥可以起到改善作用。同時,荊芥還能止咳化痰,配合其他藥物可以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清陽散火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川芎味辛溫,歸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活血止痛之效。對於風熱上攻,頭目脹痛,口苦咽乾等症狀,川芎可起到疏風散熱的作用,清熱解毒,緩解患者不適。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熱毒瘀阻導致的疼痛。對於清陽散火湯所治療的病症,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止痛的效果。

清陽散火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熱,清熱解表: 防風味辛,性微溫,善於疏散風邪,兼具清熱解表之功。本方以清陽散火為目的,而風熱往往為火邪的誘發因素,因此加入防風以疏散風熱,利於清熱解毒,從根本上控制火邪。
  2. 透邪外出,引火下行: 防風不僅疏散風熱,更能透邪外出,將體內積熱引導至體表,再通過汗液排出體外。此舉有助於將火邪引向下焦,避免其上炎於頭面,達到清熱解毒,散火降逆的效果。

清陽散火湯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熱之功。清陽散火湯主要針對上焦熱盛、頭昏腦脹、口渴咽燥等症,薄荷能清熱解表,疏散風熱,達到清熱解毒、改善症狀的效果。
  2. 疏散風熱,宣肺利咽:薄荷具有疏散風熱、宣肺利咽的作用。清陽散火湯中加入薄荷,可有效緩解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促進咽喉部位的氣血運行,改善呼吸道功能。

清陽散火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

連翹性寒,味苦,歸肺、心、膽經,善於清泄上焦熱毒。方中以連翹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芩、梔子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以治療上焦熱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

此外,連翹還具有疏散風熱、利咽止痛的功效,可配合其他藥物,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病症。

清陽散火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方劑中若有熱邪上炎,或因濕熱蘊結導致心煩、口渴、尿赤等症,梔子可清熱瀉火,解毒降火,起到平息熱邪的作用。
  2. 降心火: 梔子入心經,可清心火,適用於心火亢盛導致的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症狀。在清陽散火湯中,梔子可配合其他藥物,如黃芩、丹皮等,共同起到清心瀉火、降心火的作用,改善心火亢盛所致的各種症狀。

清陽散火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養血活血,涼血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通經、涼血止痛之效。其能補益心血,改善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症狀,同時亦可疏肝理氣,緩解肝火上炎引起的頭痛、目赤等不適。
  2. 緩解藥性燥烈:清陽散火湯多以清熱瀉火藥物為主,藥性較為燥烈,易損傷津液。當歸具有補血養血、潤燥生津之效,可緩解藥物的燥烈性,避免對機體造成過大的損傷,提高藥物安全性。

清陽散火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對於熱邪熾盛,上擾心神,引起心煩不寐、口渴咽乾等症狀,石膏能有效清熱降火,使熱邪退散,恢復正常心神。
  2. 解毒涼血: 石膏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涼血作用。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發熱、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石膏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病症。

因此,清陽散火湯中加入石膏,可以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的作用,對於治療熱邪上擾、熱毒壅盛等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清陽散火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清熱解表: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升散清熱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羌活能有效疏散風寒,清熱解表,起到引導藥力上達頭面,散寒解表的作用。
  2. 通絡止痛,利濕化濁: 羌活能通經活絡,止痛消腫,並具有利濕化濁的作用。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引起的頭面部疼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等症狀,羌活能起到通絡止痛、利濕化濁,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的功效。

主治功效


清陽散火湯:兒童風熱感冒的良藥

成分: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主治功效:

兒童風熱感冒,眼睛畏光、喜歡黑暗。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2-3次。

禁忌:

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7天無效,應停止服藥並諮詢醫生。
  • 服藥期間出現頭暈、噁心、腹痛等不適,應立即停止服藥並諮詢醫生。

總結:

清陽散火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清熱解毒、散風熱、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兒童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頭痛、身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芩、荊芥穗、川芎、防風、薄荷葉、連翹、山梔仁、當歸、石膏、羌活。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面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清陽散火湯, 出處:《外科大成》卷二。 組成:牛蒡子、防風、荊芥、薄荷、黃芩、龍膽草、黃連、貝母。 主治:骨槽風。

清陽散火湯, 出處:《片玉心書》卷五。 組成:黃芩、荊芥穗、川芎、防風、薄荷葉、連翹、山梔仁、當歸、石膏、羌活。 主治:小兒風熱,其目羞明喜暗。

清陽散火湯, 出處:《醫學傳燈》卷上。 組成:山梔、黃芩、白芍、白芷、紫蘇、川芎、枳殼、桔梗、甘草、白茯。 主治:過食生冷,鬱遏陽氣於脾土,腹中作痛,肌表熱,四肢熱,摸之烙手。

清陽散火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升麻1錢,白芷1錢,黃芩1錢,牛蒡子1錢,連翹1錢,石膏1錢,防風1錢,當歸1錢,荊齊1錢,白蒺藜1錢,甘草5分。 主治:骨槽風。牙根盡處結腫,連及耳項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