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膈清脾飲

LIANG GE QING P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肝經 19%
心經 16%
胃經 10%
脾經 7%
膽經 5%
小腸經 5%
膀胱經 2%
大腸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涼膈清脾飲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散寒的功效。本方用於治療暑熱傷津,脾胃濕熱所致的口渴、腹脹、納呆等症狀,而防風可疏散暑熱,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涼膈清脾飲方中其他藥材如黃連、黃芩、白扁豆等,多偏於寒涼,而防風的辛溫之性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傷脾胃,同時亦可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增強療效。

涼膈清脾飲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表: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散寒的功效,可治療風熱感冒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涼膈清脾飲主要用於治療暑熱傷脾,導致的胃口不佳、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而荊芥的解表散寒作用,可以去除暑熱的影響,改善脾胃功能。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涼膈清脾飲中包含其他清熱解暑、健脾和胃的藥材,如黃芩、連翹、白扁豆等。荊芥的加入,可以與這些藥材相互配合,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進一步提高藥效,更全面地治療暑熱傷脾引起的症狀。

涼膈清脾飲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痢之功。本方治症多為濕熱蘊積,引起脾胃不和,而黃芩可清熱瀉火,化解濕熱,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二、 燥濕健脾: 黃芩性燥,能燥濕健脾,有助於去除濕熱,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使脾胃恢復正常運作。

因此,黃芩在涼膈清脾飲中發揮著清熱瀉火、燥濕健脾的功效,是組成該方劑的重要藥材。

涼膈清脾飲中包含石膏,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藥性。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入肺、胃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對於熱邪蘊結於肺胃,所致的高熱、煩渴、口乾舌燥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2. 涼血解毒: 石膏亦具涼血解毒之功,可治熱毒熾盛,血分有熱所致的發熱、斑疹、咽喉腫痛等症。

因此,涼膈清脾飲中加入石膏,有助於清熱解毒,涼血止渴,改善因熱邪所致的各種不適症狀。

涼膈清脾飲中加入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寒,性涼,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方中以梔子清泄胃火,對於熱毒熾盛、胃氣上逆所致的口苦口乾、煩躁不安、舌苔黃膩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疏肝利膽: 梔子還具有疏肝利膽的作用,可改善肝膽濕熱所致的脅肋脹痛、黃疸等症狀。方中加入梔子,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疏肝利膽、清熱解毒的效果。

涼膈清脾飲中包含薄荷,主要原因在於其 清熱解表疏散風熱 的功效。薄荷性寒涼,味辛,入肺經,能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並能 透達表裏,使外感風熱之邪得以宣泄。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 外感風熱,伴隨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薄荷的加入能有效 清熱解表疏散風熱,同時還能 透解表裏,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涼膈清脾飲中包含赤芍,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加入赤芍,可以清解暑熱,涼血止血,緩解因暑熱引起的口渴、咽痛、便祕等症狀。
  2. 疏肝解鬱: 赤芍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暑熱容易導致肝氣鬱結,表現為胸悶、腹脹、脅肋脹痛等。赤芍可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從而緩解暑熱帶來的不適。

涼膈清脾飲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針對脾胃積熱、濕熱蘊結所致的腹脹、腹痛、嘔吐、口渴等症狀,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
  2. 疏散風邪:連翹亦有疏散風邪的作用,對於因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此功效可與涼膈清脾飲中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協同作用,更全面地治療病症。

涼膈清脾飲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效。方中因病邪入裡,熱毒熾盛,易導致血熱妄行,故以生地黃清熱涼血,降火解毒,緩解熱毒所致的症狀。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潤燥之效,能滋養心陰,緩解熱病耗傷津液所致的口乾、咽燥、心煩等症狀。因此,生地黃的加入,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滋陰潤燥,使方劑達到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

涼膈清脾飲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涼膈清脾飲中包含多種藥材,甘草可以緩解藥性偏寒或偏燥的藥材,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並能解毒生津,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提升涼膈清脾飲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涼膈清脾飲」以治療脾經蘊熱凝結而成眼瞼上的瘡毒,頭大蒂小,漸漸增長下垂出來,嚴重者眼睛翻白流淚,昏迷不清。瘡腫熱勢很盛,具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的功效。其組成如下:

  1.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薄荷: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3. 赤芍: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4. 防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5.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6. 荊芥: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7. 連翹: 中藥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8.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9. 石膏: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10. 梔子: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傳統服藥法


防風1錢,荊芥1錢,黃芩1錢,石膏1錢,山梔1錢,薄荷1錢,赤芍1錢,連翹1錢,生地1錢,甘草5分。
先用軟綿紙蘸水蔭之眼胞上,少頃用左手大指甲佃於患眼,右手以披針尖頭齊根切下,隨用翠雲靛磨濃塗之,後以水2鐘,燈心20根,煎8分,食後服。
忌海腥、煎炒、椒、薑、火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容易流眼淚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涼膈清脾飲,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防風1錢,荊芥1錢,黃芩1錢,石膏1錢,山梔1錢,薄荷1錢,赤芍1錢,連翹1錢,生地1錢,甘草5分。 主治:脾經蘊熱凝結而成眼胞菌毒,頭大蒂小,漸長垂出,甚則眼翻流淚,昏蒙。癰瘍熱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