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荊芥、薄荷、防風、桔梗、山梔、連翹、玄參、大力子、片芩、生甘草。
熱甚,加僵蠶,犀角。
上切細。
用水2盞,煎1盞,去滓服。
方劑組成解釋
- 荊芥、薄荷、防風:辛涼解表,可疏散風熱,清利咽喉。
- 桔梗:宣肺利咽,可化痰止咳,利咽消腫。
-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 玄參:清熱涼血,解毒消腫,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 牛蒡子: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 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辛涼,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適合於風熱感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清咽散,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荊芥、薄荷、防風、桔梗、山梔、連翹、玄參、大力子、片芩、生甘草。 主治:咽瘡並口舌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