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血清脾飲

LIANG XUE QING P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肝經 20%
心經 16%
脾經 13%
胃經 10%
膽經 6%
大腸經 3%
膀胱經 3%
小腸經 3%
肺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涼血清脾飲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因為生地黃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涼血止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止血涼血。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皆有良好的療效。
  2. 滋陰養脾:生地黃還能滋陰養血,並能滋養脾胃,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生地黃在涼血清脾飲中既能清熱涼血,止血止瀉,又能滋陰養脾,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瀉的功效。

「涼血清脾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涼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其能補血養血,改善因血虛所致的各種症狀,同時也能清熱涼血,緩解血熱引起的發熱、口渴、便祕等症狀。
  2. 健脾益氣:當歸亦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因脾虛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因此,將當歸加入「涼血清脾飲」中,可達到補血涼血、健脾益氣的功效,對於血虛、血熱、脾虛所致的各種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涼血清脾飲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對於熱邪壅盛、血分熱毒所致的症狀,如發熱、口渴、煩躁、血熱妄行等,黃芩能有效清熱涼血,使血分清涼,達到止血止痛、消腫退熱之效。
  2. 健脾利濕: 黃芩同時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能夠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對於脾虛濕盛,導致血熱妄行的情況,黃芩可同時清熱涼血及健脾利濕,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涼血清脾飲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血,緩解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 白芍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津的功效,能緩解熱毒內盛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尿血等。
  2. 養血柔肝,緩解脾胃不和: 白芍能養血柔肝,緩和肝氣,進而起到疏肝理脾的作用。脾胃不和會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白芍能夠調理脾胃,緩解這些症狀。

因此,白芍在涼血清脾飲中發揮着清熱涼血、止血生津、養血柔肝、緩和脾胃的作用,爲藥方整體功效的發揮提供了重要支持。

「涼血清脾飲」方劑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清熱解毒:連翹味苦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連翹,可以清熱瀉火,針對脾胃濕熱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二、消腫散結:連翹還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能夠促進體內積聚的熱毒排出,幫助清熱解毒藥物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涼血清脾飲」中加入防風,主要是針對其「祛風止痙」與「解表散寒」的功效。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痙止痛的功效。脾胃虛寒,易受風寒侵襲,導致脾胃不和,症狀如腹痛、腹瀉、嘔吐等。防風能溫脾散寒,溫中健脾,改善脾胃功能,同時也能緩解風寒所致的肌肉痙攣,有助於緩解腹痛。

此外,防風還能解表散寒,有助於驅散體內寒邪,進而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涼血清脾的功效。

涼血清脾飲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暑,涼血止痛:薄荷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暑、涼血止痛的功效。對於暑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口渴、心煩等症狀,以及血熱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均有緩解作用。
  2. 疏散風熱,宣通鼻竅:薄荷辛散通竅,能疏散風熱,宣通鼻竅。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薄荷可起到疏風散熱、通鼻竅的作用,有助於恢復呼吸暢通。

因此,涼血清脾飲中加入薄荷,既能清熱解暑、涼血止痛,又能疏散風熱,宣通鼻竅,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涼血清脾飲」方劑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當患者出現熱毒熾盛、血熱妄行、出血不止等症狀時,石膏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患者的病症。
  2. 清熱利濕,健脾化濕: 石膏亦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減少濕熱蘊積,達到清熱健脾的效果。對於脾胃虛弱、濕熱內蘊的患者,石膏的加入可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

涼血清脾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其他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涼血清脾飲中可能含有較寒涼的藥物,甘草可以中和寒涼之性,避免傷脾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的功效。它能補脾益氣,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從而提高涼血清脾飲的療效。

主治功效


涼血清脾飲

涼血清脾飲是一組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生地黃、當歸、黃芩、白芍、連翹、防風、薄荷、石膏和甘草,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舌頭不僵硬,只有腫痛和出血的症狀,以及內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等症狀。

  • 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補血,適用於治療血熱妄行、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等症。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適用於治療血虛,血瘀,經期不順,痛經,閉經,崩漏,產後惡露不淨,胸腹疼痛,跌打損傷,久咳氣喘等症狀。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適用於治療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適用於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狀。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適用於治療熱入肺胃、熱盛化火、火熱上炎、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入營血、熱入心包、高熱神昏、熱淋澀痛、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瘰癧、痰核、甲狀腺腫大、膿瘡、乳癰、水腫、尿少、浮腫、嘔吐、反胃等疾病。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適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 薄荷: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適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證,頭痛鼻塞,咽喉腫痛,咳嗽聲嘶,麻疹透發不暢,產後血暈,溫病初起,熱病煩渴,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適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此外,石膏還能化腐生肌,用於治療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

總結: 涼血清脾飲是一組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舌頭不僵硬,只有腫痛和出血的症狀,以及內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地、當歸、黃芩、白芍、連翹、防風、薄荷、石膏、甘草。
傷酒,加青黛;傷厚味,加大黃、枳殼、山楂;脾火,加薑黃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解毒利咽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舌頭不硬,惟腫痛流血者。如果患者有其他不適症狀,應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本方。

相同名稱方劑


涼血清脾飲,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組成:生地、當歸、黃芩、白芍、連翹、防風、薄荷、石膏、甘草。 主治:舌頭不硬,惟腫痛流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