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鎮湯

JING ZH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四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18%
脾經 16%
心經 16%
胃經 7%
膽經 5%
膀胱經 5%
大腸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腎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靜鎮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氣鬱結,平息肝陽上亢: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肝氣鬱結常伴隨胸悶、脅痛、心煩易怒等症狀。白芍可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並抑制肝陽上亢,達到鎮靜安神之效。
  2. 養血柔肝,改善睡眠質量: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功效,可改善因肝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多夢、心悸等症狀。白芍還可以調節神經系統,促進睡眠,提高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白芍在靜鎮湯中發揮著疏肝解鬱、養血柔肝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失眠、心煩易怒等症狀,達到鎮靜安神的目的。

靜鎮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靜鎮湯多用於治療熱病神昏,心煩不寐,口渴欲飲等症狀,黃芩可清熱降火,使心神寧靜,達到鎮靜安神的效果。
  2. 解毒消腫: 黃芩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清解熱毒,消除炎症。靜鎮湯中可能加入黃芩,以輔助治療因熱毒所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

靜鎮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靜鎮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煩躁不安、口渴心煩等症狀,生地黃能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緩解患者的熱性症狀。
  2. 滋陰降火:靜鎮湯中常配伍其他滋陰降火的藥物,如麥冬、玄參等,生地黃與之相配合,能加強滋陰降火的效果,使患者的陰虛內熱得以改善,達到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的目的。

靜鎮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功效。靜鎮湯常用於治療精神不安、心神不寧等症,而陳皮可通過理氣健脾,緩解脾胃氣滯,從而達到安神鎮靜的效果。

2. 和胃降逆: 陳皮還能降逆止嘔,對於伴有胃氣不和、噁心嘔吐的患者,陳皮可以起到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進而改善整體症狀,增強藥效。

靜鎮湯中包含柴胡,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解鬱,和解少陽: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善於疏肝解鬱,和解少陽。靜鎮湯主治肝鬱氣滯所致的脅肋脹痛、胸悶、煩躁易怒等症,而柴胡恰能疏肝理氣,調和肝脾,解鬱降逆,以達止痛、安神之效。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靜鎮湯中其他藥物如黃芩、白芍、甘草等,亦具有清熱解毒、養血柔肝、和胃止痛等功效。柴胡與這些藥物相配伍,共同發揮疏肝解鬱、清熱解毒、調和氣血的作用,以達到更佳的療效。

靜鎮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平和,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靜鎮湯中多為寒涼藥材,加入甘草可調和其寒性,避免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等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靜鎮湯的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等療效,使藥效更加協調。

總而言之,甘草在靜鎮湯中起著重要的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其藥效更加溫和、安全、有效。

靜鎮湯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邪,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邪、止痛止癢的功效。靜鎮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防風能有效祛除風邪,緩解頭痛等不適。
  2. 調和營衛,解表通絡: 防風不僅能疏散風邪,還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通暢經絡。靜鎮湯中常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如川芎、白芷等,共同發揮疏風解表、活血通絡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總之,防風在靜鎮湯中起到疏散風邪、止痛止癢、調和營衛、解表通絡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靜鎮湯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通經絡,疏散風邪: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發表解肌的作用。對於因風邪寒邪入侵而導致的頭昏腦脹、四肢痠痛、脈浮緊等症狀,桂枝能溫經散寒,疏風解表,緩解不適。
  2. 調和營衛,協調陰陽:桂枝能調和營衛,使營氣運行通暢,衛氣固密不散,達到陰陽平衡。靜鎮湯整體方劑注重調和營衛,以達鎮靜安神之效,桂枝在此起到協調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靜鎮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其 解表散寒、行氣止痛 的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 發散風寒 的作用,可緩解因風寒入侵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等症狀。同時,紫蘇葉還具有 行氣止痛 的功效,可以疏通經絡,緩解因寒邪阻滯引起的腹痛、胸痛等疼痛。

因此,靜鎮湯中加入紫蘇葉,可以起到 解表散寒、行氣止痛 的作用,幫助治療因風寒入侵引起的各種不適。

靜鎮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養血安神,緩解心神不寧: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活血、補血調經、安神止痛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當歸能起到養血安神、寧心定志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

二、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 靜鎮湯常用於治療因氣血瘀阻所致的頭暈目眩、心煩不安等症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減輕頭暈目眩、心煩不安等症狀。

主治功效


靜鎮湯

組成:

  • 桂枝:性溫味辛,歸心、肺、膀胱經。功效: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性涼味酸,歸肝、脾、肺經。功效: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肺經。功效: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功效: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功效: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生地黃:性味苦、寒。歸心、肝、腎經。功效: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功效: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

主治:

婦人月經期間,因為不小心受了風寒,以致於熱氣進入血室而導致晚上睡不好覺。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人及虛寒體質者禁用。

注意事項:

  1.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2. 服藥期間避免過度勞累。
  3. 服藥期間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靜鎮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安神助眠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婦人月經期間,因風寒感冒而引起的失眠、心悸、煩躁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芍1錢,黃芩1錢,生地1錢,陳皮1錢,柴胡1錢,甘草8分,防風8分,桂枝8分,紫蘇8分,當歸1錢半。
如內熱,加連翹;如口渴,加葛根;如熱甚,加石膏、知母;如寒甚,加生薑。
水煎,熱服,服3-4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養血安神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婦人經行時,因冒風寒,以致熱入血室而夜不寧者。但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卵巢炎

相同名稱方劑


靜鎮湯, 出處:《會約》卷十四。 組成:白芍1錢,黃芩1錢,生地1錢,陳皮1錢,柴胡1錢,甘草8分,防風8分,桂枝8分,紫蘇8分,當歸1錢半。 主治:婦人經行時,因冒風寒,以致熱入血室而夜不寧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