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湯

MU DAN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六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5%
脾經 15%
肺經 15%
胃經 8%
膽經 7%
三焦經 5%
心包經 4%
腎經 3%
大腸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牡丹皮湯

整體功效: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主治: 室女經閉咳嗽發熱

室女經閉,是指未婚女子月經不來,或經來量少、色淡、質稀,或經期延後,或經行不暢,或經閉不通,或經閉伴有腹痛腰酸等症狀。咳嗽發熱,是指咳嗽痰多,發熱惡寒,或咳嗽痰黃,發熱不退,或咳嗽痰白,發熱輕微,或咳嗽伴有胸痛氣喘等症狀。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牡丹皮湯,治室女經閉,咳嗽發熱,皆有奇效。」
  • 本草綱目》卷四十六:「牡丹皮,涼血散瘀,消腫利水,治經閉,產後血暈跌打損傷癰腫瘡毒。」
  • 《中醫藥學大辭典》卷十三:「牡丹皮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主治室女經閉,咳嗽發熱。」

傳統服藥法


牡丹皮1兩,桂(去粗皮)1兩,芎(艹窮)1兩,延胡索1兩,白朮1兩,芍藥1兩,甘草(炙,銼)1兩,京三稜(煨,銼)1兩,羌活(去蘆頭)1兩,當歸(切,焙)1兩,枳殼(去瓢,麩 炒)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乾薑(炮)半兩,木香半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半,半夏(生薑汁製作餅,曬乾)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生薑3片,大棗1個(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當歸補血活血;川芎行氣活血;白芍養血柔肝;生地黃涼血滋陰;陳皮理氣燥濕;白朮健脾燥濕;香附理氣和血;柴胡疏肝解熱;黃芩清熱燥濕;甘草緩急和中。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可用於治療室女經閉、咳嗽發熱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陰道炎肺結核白帶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子宮頸炎月經稀少骨質疏鬆症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牡丹皮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一。 組成:丹皮2錢,赤芍1錢,木通1錢,萆薢2錢,花粉2錢,瞿麥2錢,澤瀉1錢5分,車前2錢,甘草4分。 主治:濕熱內蘊,移於下焦,小溲混濁作痛。

牡丹皮湯, 出處:《回春》卷六。 組成:牡丹皮1錢半,當歸1錢半,川芎8分,白芍1錢,生地黃1錢,陳皮1錢,白朮1錢,香附1錢,柴胡1錢,黃芩1錢,甘草4分。 主治:室女經閉,咳嗽發熱。

牡丹皮湯, 出處:《千金》卷四。 組成:牡丹皮3兩,乾地黃3兩,斛脈3兩,禹餘糧2兩,艾葉2兩,龍骨2兩,柏葉2兩,厚朴2兩,白芷2兩,伏龍肝2兩,青竹茹2兩,川芎2兩,地榆2兩,阿膠1兩,芍藥4兩。 主治:婦人血傷不止,兼五色帶下。

牡丹皮湯,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人參1錢,丹皮1錢,白芍1錢,赤茯苓1錢,黃耆1錢,桃仁(去皮尖)1錢,薏苡仁1錢,白芷1錢,當歸1錢,川芎1錢,廣木香5分,甘草5分,官桂5分。 主治:腸癰,腹濡而痛,以手按之則止,或時時下膿。

牡丹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人衛本)卷一五○。 組成:牡丹皮2兩,芍藥(銼)2兩,牛膝(酒浸,切,焙)2兩,生乾地黃(焙)2兩,柴胡(去苗)2兩,附子(炮襲,去皮臍)1兩,當歸(切,焙)1兩,川芎(銼)1兩,細辛(去苗葉)1兩,乾薑(炮)1兩,白芷1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1兩,人參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虎杖1兩,延胡索1兩,山茱萸1兩。 主治:婦人血風勞氣,頭目昏眩,胸背拘急,心煩體熱,血脈不利,肌肉枯悴。

牡丹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牡丹皮1兩,桂(去粗皮)1兩,川芎1兩,延胡索1兩,白朮1兩,芍藥1兩,甘草(炙,銼)1兩,京三棱(煨,銼)1兩,羌活(去蘆頭)1兩,當歸(切,焙)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乾薑(炮)半兩,木香半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半,半夏(生薑汁制作餅,曬乾)半兩。 主治:婦人血風虛勞,身體骨節疼痛,手足煩熱,筋脈拘急,胸膈不利,大腸結燥,血積氣痛,月水不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養血通經湯

相似度 100%

調經六合湯

相似度 81%

加味補肝散

相似度 80%

九味香附丸

相似度 80%

四物和真湯

相似度 80%

資生順坤方

相似度 78%

舒鬱清肝湯

相似度 76%

抑肝順氣湯

相似度 76%

理經四物湯

相似度 7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