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的傳統功效
1. 滋陰
古籍中對覆盆子的記載,多強調其補益腎臟之效,而其中滋陰的作用,則貫穿於各家論述之中。 《本草正義》明確指出覆盆子「為滋養真陰之藥」,其味微酸,具有收斂、滋補腎陰的功效。「收攝耗散之陰氣而生精液」,此觀點精闢地闡述了覆盆子滋陰的機理:它能收斂因耗損而散失的陰氣,進而滋生精液,從而達到滋陰的目的。 此說也與《本草綱目》中「其補益與桑椹同功」的論述相呼應,桑葚同樣以滋陰著稱。
《本草經疏》指出覆盆子「主益氣者,言益精氣也」,說明其滋陰的根本在於益精,而精氣充足則能滋養全身,故有「益氣輕身,令發不白」之效(《名醫別錄》)。 《藥性論》更直接指出覆盆子能治療「男子腎精虛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陰痿」,此處「陰痿」即陰虛的表現,說明其在治療陰虛方面的應用。
《本草通玄》則將覆盆子譽為「金玉之品」,讚其「強腎而無燥熱之偏,固精而無凝澀之害」,這也體現了覆盆子滋陰的獨特之處:它能滋補腎陰,卻不會產生燥熱的副作用,更不會造成精液凝滯等不良反應。 其他典籍如《開寶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本草衍義》等,也從不同角度描述了覆盆子滋陰補腎、益精養血、潤澤肌膚等功效,印證了覆盆子滋陰作用的全面性。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覆盆子滋陰功效的認識是高度一致的,其作用機理主要在於收斂陰氣、滋生精液,從而達到滋補腎陰的效果。
2. 補腎
覆盆子,在歷代本草典籍中,皆被記載具有補腎功效,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所關注的腎臟功能並非完全相同,而是著重於中醫學中「腎」的涵義,即包含了生殖、泌尿系統及整體精氣神。
《本草通玄》明確指出覆盆子「甘平人腎,起陽治屢,固精攝溺,強腎而無燥熱之偏,固精而無凝澀之害,金玉之品也。」說明其補腎之效溫和而不燥熱,能固攝精氣,改善腎虛引起的相關症狀,且不產生副作用。 《本草述鉤元》則指出其可「補腎元陽,或益腎陰氣,或專滋精血」,說明覆盆子並非單純偏向補腎陽或腎陰,而是能根據體質需求,兼顧陰陽,全面調養腎臟。
多部典籍如《藥性論》、《日華子諸家本草》、《開寶本草》、《本草衍義》等,都記載了覆盆子能益精氣、養精血、強筋骨、改善泌尿系統問題等功效,這些都與腎臟功能的維護息息相關。《本草綱目》更將其與桑葚並列,肯定其補益作用。《本草正義》更進一步闡明,覆盆子為「滋養真陰之藥」,能收攝陰氣,生精液,而非燥熱助陽,這點與其他部分補腎藥材有所區別。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益精氣」的角度闡釋其補腎機理,認為腎藏精、腎納氣,覆盆子能益精氣,則能使身體輕盈,頭髮烏黑。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覆盆子補腎的記載,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功效及作用機理,肯定了其在溫和補腎、滋養腎陰、固攝精氣等方面的價值。其功效的全面性及溫和性,使其成為一味重要的補腎藥材。
3. 補益肝腎
覆盆子,歷代醫家皆認其有補益肝腎之效,其功效在多部經典醫籍中都有記載。
《本草綱目》指出覆盆子與蓬的功效相近,皆有補益作用,與桑椹功效相似。而《本草通玄》則更進一步說明覆盆子「甘平人腎,起陽治屢,固精攝溺,強腎而無燥熱之偏,固精而無凝澀之害」,可見其補腎功效之溫和,並無燥熱或凝澀的副作用,堪稱上品。
多部典籍從不同角度闡述其補益肝腎的機理。《本草述鉤元》認為覆盆子可根據不同情況,補腎元陽或益腎陰氣,甚至滋養精血,顯示其功效之全面性。《神農本草經疏》則將其「益氣」解釋為「益精氣」,因腎藏精、腎納氣,精氣充足則身體輕盈,頭髮烏黑,與《名醫別錄》中「益氣輕身,令發不白」的記載互相印證。
《開寶本草》則更全面地描述其功效,包括「補虛續絕,強陰建陽,悅澤肌膚,安和臟腑,溫中益力」,並指出其可「療勞損風虛,補肝明目」。《本草正義》則深入分析,認為覆盆子為滋養真陰之藥,其微酸之味能收攝耗散的陰氣,從而生精液。 由此可見,覆盆子補益肝腎的功效,體現在滋養腎陰、強健腎氣、益精養血等多個方面,並非單純的溫補,而是更為全面且溫和的滋補。 古代醫家們對覆盆子功效的描述,為我們理解其藥理作用提供了豐富的參考。
4. 固澀收斂
覆盆子的固澀收斂功效,古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主要在於滋養腎陰,收斂精氣。
《本草綱目》將覆盆子與蓬蒿歸為一類,認為其補益功效與桑葚相似。 而多部本草著作更明確指出覆盆子的固澀作用。《本草通玄》盛讚其為「金玉之品」,強調其能「固精攝溺,強腎而無燥熱之偏,固精而無凝澀之害」,說明覆盆子固澀之功,並非以燥熱傷陰為代價,而是溫和地收斂,滋補腎氣。 《本草衍義》更直接指出其「益腎臟,縮小便」,說明其收斂作用主要體現在泌尿系統。
《本草述鉤元》則從不同角度闡述覆盆子功效,指出其可「補腎元陽,或益腎陰氣,或專滋精血」,說明其固澀功效與腎陰、腎陽的整體平衡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疏》則深入分析,認為覆盆子「益氣者,言益精氣也」,並指出其功效皆「取其益腎添精,甘酸收斂之義耳」。 《本草正義》更進一步強調覆盆子為「滋養真陰之藥」,其微酸之味能「收攝耗散之陰氣而生精液」,這點與其固澀功效直接相關。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覆盆子固澀收斂功效的理解,集中在滋養腎陰、收斂精氣、溫和補益腎臟之上,而非單純的收斂止瀉。其固澀並非以峻猛之法,而是以溫和滋養之功,達到收攝精氣、固護腎臟的目的。
5. 澀精止遺
覆盆子,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澀精止遺」的功效,主要源於其滋陰補腎的特性。多部典籍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作用機制。
《本草通玄》認為覆盆子「甘平人腎,起陽治屢,固精攝溺,強腎而無燥熱之偏,固精而無凝澀之害」,這點子非常重要,它強調覆盆子補腎益精之效,並非燥熱之品,不會造成副作用。不像某些壯陽藥容易導致陰虛火旺。 《本草綱目》則將其與蓬草歸為一類,說明其補益功效與桑葚相似,著重其滋養功效。
多數古籍皆記載覆盆子能益腎。 《本草述鉤元》指出覆盆子可「補腎元陽,或益腎陰氣,或專滋精血」,說明其作用並非單一,而是根據不同體質和病症而有所側重。 《藥性論》更直接指出其能治「男子腎精虛竭」,《本草蒙筌》則提到其能「治腎傷精竭流滑」。 這些記載都說明覆盆子能有效治療因腎氣不足導致的遺精、滑精等症狀。
《本草正義》深入分析覆盆子的藥性,指出其為「滋養真陰之藥」,能「收攝耗散之陰氣而生精液」。 它強調覆盆子是滋陰而非助陽的藥物,這與其他一些溫熱補腎藥物有所區別,更適合腎陰虛的患者。 因此,覆盆子「澀精止遺」的功效,並非直接收斂,而是通過滋養腎陰,從根本上解決腎氣不足的問題,從而達到固精止遺的效果。 綜上所述,覆盆子作為單方使用,其澀精止遺的功效,體現在其溫和滋陰補腎的特性上,是古代醫家經驗累積的結果。
覆盆子的古代典籍
覆盆子的現代功效
1. 防癌抗腫瘤
覆盆子於防癌抗腫瘤方面具備多重現代藥理分析基礎。其富含花青素、維生素C、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細胞DNA氧化損傷,從而有效降低癌症發生風險。此外,覆盆子含類似植物雌激素化合物,有助於預防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雌激素相關癌症。尤其中花青素成分,已證實可直接抑制癌細胞生長與擴散,對膀胱癌、食道癌、肝癌、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具有預防功效。
2. 預防心血管疾病
覆盆子富含花青素、類黃酮、維生素C等強效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減少血管內皮氧化損傷,促進一氧化氮生成,從而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血管阻力,有助於穩定血壓。其鉀質含量有助平衡電解質,維持心臟正常電節律。膳食纖維則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吸收及調節血糖,全面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風險,預防心血管疾病。
3. 提升免疫力
覆盆子富含維生素C,此維生素為水溶性抗氧化劑,能促進白血球(如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的增殖、分化與功能,維持免疫細胞完整性,提升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反應,有助於增強機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此外,其含有的多酚類(如花青素、鞣花酸)、類黃酮等多種抗氧化物質,能有效清除體內過量的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免疫細胞的損害,保護細胞膜與DNA,進一步協同維護免疫系統的穩定與效能。
4. 抗氧化
覆盆子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其顯著的抗氧化潛力源於富含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花青素、類黃酮等多酚類物質,以及維生素C。這些天然抗氧化劑協同作用,透過多種機制發揮功效。它們能夠有效清除體內過量的氧化性自由基,例如超氧陰離子與羥基自由基,並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從而降低氧化應激對細胞結構與功能的損害。
花青素和類黃酮等成分不僅可作為直接的自由基清除劑,也能調節細胞內的抗氧化酶系統,增強內源性防禦能力。這種全面的細胞保護機制,有助於延緩細胞老化,維持組織的正常生理功能。長期攝取覆盆子所提供的抗氧化劑,能強化機體的免疫防禦能力,並透過減少DNA損傷及抑制癌細胞異常增殖,降低潛在的癌症發生風險。此外,其抗氧化活性亦延伸至皮膚健康領域,有效保護皮膚細胞免受紫外線誘導的光老化,同時促進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的穩定性,進而提升皮膚彈性並延緩外觀衰老的跡象。
覆盆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或熬膏。
覆盆子的炮製
- 篩去灰屑,揀淨雜質,去柄。
- 《雷公炮炙論》:凡使覆盆子,用酒蒸一宿,以水淘兩遍,曬乾用。
- 《綱目》:採得覆盆子,搗作薄講,曬乾密貯,臨時以酒拌蒸,尤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覆盆子的注意事項重點:
- 腎虛有火,小便短澀者慎服。
- 《本草經疏》:強陽不倒者忌之。
- 《本草匯言》:腎熱陰虛,血燥血少之證戒之。
- 《本草從新》:小便不利者勿服。
- 腎病患者禁忌:含豐富鉀質,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血鉀過高。
- 脾胃虛寒患者禁忌:溫性食物,過量食用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瀉。
- 高血糖患者禁忌:含糖分,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血糖升高。
覆盆子相關的方劑
覆盆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覆盆子含有的化學成分
機酸(Organic acids), 糖類(Sugars), 維生素C(Vitamin C), 沒食子酸(Gallic acid),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覆盆子酸(Fupenz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