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銀丸中含有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消腫之功效。烏銀丸主治風寒濕痹,痺痛劇烈,四肢麻木,因此白芷可以協助祛除風寒濕邪,緩解痺痛症狀。
- 通鼻竅,開鬱散結: 白芷亦有通鼻竅,開鬱散結之效,能改善鼻塞、頭昏等症狀。烏銀丸中加入白芷,不僅能改善風寒濕痹所致的疼痛,還能促進氣血流通,改善鼻竅阻塞,進一步緩解病症。
烏銀丸方劑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之效。烏銀丸主治熱毒壅盛,導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菊花可輔助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局部症狀。
- 疏散風熱:菊花亦可疏散風熱,對於因風熱上攻所致的頭昏腦脹、目赤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烏銀丸中加入菊花,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效果,進而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烏銀丸中加入旋覆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降氣止咳:旋覆花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具有降氣止咳、化痰散結之效。烏銀丸主治咳嗽痰多、氣喘胸悶等症,旋覆花可協助降逆氣,化痰止咳,改善呼吸道症狀。
- 消痰散結:旋覆花能消痰散結,對於肺部積痰、腫塊等問題有輔助治療作用。烏銀丸亦可治療肺結核、痰熱咳嗽等病症,旋覆花能有效化痰散結,促進肺部恢復。
烏銀丸方劑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烏銀丸主治寒凝血瘀導致的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等,桂枝可溫通血脈,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寒凝血瘀之症。
-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桂枝還具有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的功效。烏銀丸中常與其他溫陽補氣藥物配伍,桂枝可協調藥性,避免溫燥傷陰,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患者整體狀態。
總之,桂枝在烏銀丸方劑中發揮著溫通經絡、散寒止痛、調和營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達到治療寒凝血瘀之目的。
烏銀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茯苓,這主要是因為茯苓具有多種藥理作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能,能有效改善脾虛引起的水濕內停問題。此外,茯苓也有安神的作用,對於焦慮和失眠等症狀有輔助療效。
在烏銀丸中,茯苓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以調和脾胃,促進藥物的吸收,從而提升整體療效。同時,茯苓的利水效果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濕氣,改善身體的代謝,也有助於防止因濕氣重而引起的各種病症。因此,茯苓在烏銀丸中的使用,對於達到治療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烏銀丸是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中包含蓽澄茄,主要原因可以從蓽澄茄的藥理特性及其在方劑中的作用來分析。蓽澄茄具有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對於滯血引起的不適症狀有良好療效。此外,蓽澄茄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調和脾胃,增強食慾,對於因氣虛導致的消化不良也有輔助療效。
在烏銀丸中,蓖澄茄的加入使該方劑在治療上更加多元,能針對不同的病症進行調理。例如,當患者出現因氣滯血瘀而引起的疼痛時,蓖澄茄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緩解症狀。此外,它與其他藥材的相互作用,能增強整體療效,達到加強方劑效能的目的。因此,蓽澄茄在烏銀丸中具有重要的組成作用,為臨牀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烏銀丸方劑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利水通淋: 川牛膝性寒,入肝腎經,擅長利水通淋,可有效改善因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腰痛、腹脹等症狀,與烏銀丸中其他利水藥材如茯苓、澤瀉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利水通淋的功效。
- 活血祛瘀: 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與烏銀丸中其他活血藥材如丹參、赤芍等配合,共同發揮活血祛瘀的效果,有助於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
烏銀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成分之一是覆盆子。覆盆子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具有補益作用的藥材,主要用於滋補肝腎、養血止漏,適合用於陰虛火旺、精血虧損所致的病症。其富含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質,能有效增強身體的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同時改善皮膚質地。
在烏銀丸中,覆盆子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整體方劑的滋補效果,還有助於調和方中的其他藥物。針對女性的健康需求,覆盆子的丁小健功效特別突出,可幫助調理月經不調、緩解經痛等症狀。此外,覆盆子的使用也有助於提升方劑的口感,使治療過程更為愉快。綜合來看,覆盆子在烏銀丸中的選用,符合中醫講究的“藥食同源”理念,體現其在滋補和調理方面的多重功效。
烏銀丸中加入蓮子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利濕止痛: 蓮子草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痛之效。它能有效緩解因濕熱蘊結而導致的腹痛、腹瀉、小便不利等症狀,與烏銀丸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其清熱利濕的效果。
二、 涼血止血: 蓮子草亦具涼血止血功效,能有效治療因血熱妄行所導致的出血症狀。烏銀丸常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而蓮子草的加入可加強止血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烏銀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白髮,并一切諸風」,顯示其核心作用為「烏髮」與「祛風」。白髮在中醫理論中多責之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或風熱上擾;而「諸風」則涵蓋外風(如風邪侵襲)與內風(如肝風上擾)。故本方兼具補益肝腎、祛風通絡之效,可能改善因風熱或血虛導致的早白髮、頭皮瘙癢、頭暈目眩等症。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補益肝腎、烏鬚髮:
- 巨勝子(黑芝麻)、牛膝、覆盆子為關鍵。黑芝麻滋養精血,為古代烏髮要藥;牛膝引血下行,補肝腎強筋骨;覆盆子益腎固精,三藥共補肝腎根基。
- **蓮子草(旱蓮草)**用量獨重(二兩),取其涼血滋陰、烏鬚髮之效,針對血熱或陰虛型白髮。
祛風散邪、通竅活絡:
- 吳白芷、甘菊花、旋覆花協同祛風。白芷散頭面風邪,菊花清肝明目,旋覆花降氣化痰,合用以疏散頭面風熱、緩解風邪上攻之頭暈目暗。
- 桂心、蓽澄茄溫通經脈,助氣血上榮。桂心引火歸元,蓽澄茄溫中行氣,二者推動藥力運行,改善頭面氣血滯澀。
健脾滲濕、輔助藥力:
- 白茯苓健脾利濕,防滋膩藥礙胃,並助水濕代謝,間接促進精血生成。
整體配伍思路
此方以「滋養肝腎」為本,結合「祛風通竅」為標,標本兼治。通過補精血以固髮根,祛風邪以通毛竅,使氣血上達頭面。酒送服更增強溫通之效,助藥力直達病所。
可能擴展應用
若患者伴隨頭皮屑多、頭油黏膩,可推測此方對「風濕熱鬱」型白髮有效;若見腰膝酸軟、耳鳴,則偏重肝腎虛證。然需結合具體脈證調整,非一概而論。
傳統服藥法
吳白芷半兩,甘菊花半兩,旋覆花半兩,桂心半兩,巨勝子半兩,白茯苓半兩,蓽澄茄半兩,牛膝(去梢)半兩,覆盆子半兩,蓮子草2兩。
上為細末,好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更吃1-2盞動藥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銀丸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銀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六。 組成:吳白芷半兩,甘菊花半兩,旋覆花半兩,桂心半兩,巨勝子半兩,白茯苓半兩,蓽澄茄半兩,牛膝(去梢)半兩,覆盆子半兩,蓮子草2兩。 主治:白發,並一切諸風。
烏銀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六。 組成:巨勝子(炒)2兩(别研),牛膝(去蘆頭)1兩,覆盆子1兩,蓽澄茄(去枝)1兩,肉桂(去粗皮)1兩,白茯苓(去皮)1兩,吳白芷1兩,甘菊花(揀淨)1兩,遠志(去心苗)1兩,熟乾地黃(焙)1兩,旋覆花1兩,旱蓮草(去枝)1兩。 主治:久服滋血氣,壯元陽,髭鬢返黑,令人不老,添精補髓,益夀延年。主治:男子筋痿,少腹不利,小便頻數,腰背疼悶,不能久立,久立則腿膝麻冷,難以屈伸,心意多忘,耳內蟬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