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蓮實丸
LIAN SH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6.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蓮實丸中包含蓮子,主要基於其藥性與功效:
1.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具有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之效。蓮子能健脾胃,增進食慾,對於脾虛引起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同時,蓮子亦可滋養腎氣,固攝精氣,改善腎虛引起的遺精、早洩等問題。
2. 蓮子性味平和,不寒不燥,適合多種體質的人服用。蓮子性質溫和,不會加重身體的寒熱狀態,因此在很多中藥方劑中都能找到其蹤影,適合廣泛人羣使用。
蓮實丸方中加入附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溫陽助陽:蓮實性寒,入腎經,善於止瀉固精,但若脾腎陽虛,寒凝氣滯,則難以發揮效力。附子溫陽助陽,可溫補脾腎,助蓮實寒性藥物發揮作用,並能驅散寒邪,改善脾腎陽虛導致的腹瀉、腰膝酸軟等症狀。
- 相輔相成:附子辛甘溫,入心、腎經,可溫補心陽,增強心氣,促進血液循環。蓮實則能滋陰補腎,二者相合,可溫陽補腎,滋陰固精,對於腎陽虛、腎陰虛導致的遺精、滑精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蓮實丸中加入巴戟天,主要考量其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
巴戟天味甘性溫,入腎經,能溫腎陽、補腎氣,對於腎虛引起的陽痿、早洩、腰膝痠軟、精血不足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蓮實丸本身以補腎填精為主,加入巴戟天,可增強其補腎壯陽之力,並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溫腎固精、益氣養血的效果。
蓮實丸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精: 蓮實丸主治腎虛遺精、滑精、腰膝酸軟等症。補骨脂味辛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固精止遺的功效,可助蓮子、芡實等藥材補腎固精,增強療效。
- 溫脾止瀉: 補骨脂還能溫脾止瀉,緩解脾腎虛寒導致的泄瀉。蓮實丸中加入補骨脂,可避免單純補腎造成脾胃虛弱,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症狀。
蓮實丸方劑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精: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蓮實丸主治腎虛精虧,遺精滑精等症,而山茱萸的補腎固精作用,能有效改善腎氣不足,減少精液流失。
- 澀精止瀉:山茱萸亦有澀精止瀉的功效,可收斂止瀉,對於腎虛引起的腹瀉也有緩解作用。蓮實丸中加入山茱萸,不僅能補腎固精,更能兼顧止瀉,提高藥效。
蓮實丸中加入覆盆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精益腎,助蓮子固腎澀精: 覆盆子性溫,味甘酸,入肝腎經,具有固精益腎、補腎壯陽之效。與蓮子同用,可加強固腎澀精之功,對於腎虛精虧、遺精滑泄等症,可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調和脾胃,輔助蓮子健脾益氣: 覆盆子亦能補脾胃、益氣血,與蓮子同用,可協調脾胃功能,加強補益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可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蓮實丸中添加龍骨,主要是為了其鎮心安神之效。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
蓮實丸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龍骨可以平息心火、安定心神,配合其他藥物,起到鎮靜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蓮實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蓮實丸主治「下元虛冷,小便白淫」。
- 下元虛冷:指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下焦(腎、膀胱、生殖系統)機能衰退,常見腰膝冷痛、四肢不溫、陽痿遺精等症。
- 小便白淫:指小便混濁或帶有精液樣分泌物,多因腎氣不固、精關失攝所致,與虛寒下元不固相關。
此方以溫補下元、固精止遺為主,適用於腎陽虛衰、封藏失職之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附子、巴戟天
- 附子(炮):大辛大熱,溫補命門之火,散寒助陽,為回陽救逆、補火助陽要藥,針對「下元虛冷」根本。
- 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兼祛風濕,助附子溫補下元,尤其擅長益精氣、治陽痿遺精。
2. 臣藥:補骨脂、蓮實
- 補骨脂(炒):補腎壯陽、固精縮尿,善治腎虛遺尿、遺精,強化附子、巴戟天溫固之效。
- 蓮實(去皮):即蓮子,甘澀性平,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針對「小便白淫」之滑脫不禁,與補骨脂協同固攝下焦。
3. 佐藥:山茱萸、覆盆子、龍骨
- 山茱萸:酸澀微溫,補肝腎、固精氣,收斂虛汗遺精,助君藥補益肝腎不足。
- 覆盆子:甘酸微溫,益腎固精、縮尿,專治遺精尿頻,輔助蓮實、補骨脂止遺。
- 龍骨(研):澀平質重,鎮驚安神、收斂固脫,用於遺精滑泄,增強全方固攝之力。
4. 使藥:鹽湯送服
- 鹽味咸入腎,引諸藥下行至腎經,增強溫補下焦之效。
全方配伍特點
- 溫補固澀並重:以附子、巴戟天、補骨脂溫腎助陽為主,蓮實、山茱萸、覆盆子、龍骨固精止遺為輔,標本兼治。
- 動靜結合:附子辛熱主動,龍骨重鎮主靜,一溫一斂,平衡腎陽鼓舞與精關固攝。
- 米糊為丸:緩和藥性,兼顧脾胃,避免燥烈傷陰。
總結
蓮實丸通過溫補腎陽、固攝精關,治療下元虛寒所致的小便白淫。其組方核心在於「補陽為本,固澀為標」,適用於腎陽不足、精氣不固之證,體現了中醫「虛則補之」「滑則固之」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蓮實(去皮)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巴戟天(去心)2兩,補骨脂(炒)2兩,山茱萸1兩,覆盆子1兩,龍骨(研)半兩。
上為末,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至30丸,空心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腎陽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蓮實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組成:蓮實(去皮)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巴戟天(去心)2兩,補骨脂(炒)2兩,山茱萸1兩,覆盆子1兩,龍骨(研)半兩。 主治:下元虛冷,小便白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