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益母草湯

山楂益母草湯

SHAN ZHA YI MU C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五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8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8%
心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0%
心包經 7%
腎經 6%
膽經 3%
三焦經 3%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山楂益母草湯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山楂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功效。益母草則以活血化瘀、調經止痛著稱。兩者合用,可加強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
  2. 消食健胃: 山楂能消食化積,改善消化不良,有助於促進食慾,增強脾胃功能。益母草則偏於活血調經,兩者相輔相成,不僅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也能促進消化,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山楂益母草湯」中加入益母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益母草性味苦寒,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經血瘀滯等症狀,益母草能有效改善。
  2. 利水消腫: 益母草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對於產後惡露不盡、水腫等症狀也有幫助。與山楂搭配,更能增強活血化瘀和利水消腫的功效,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山楂益母草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促進血液循環和調理女性生理健康。方中的當歸是一種重要的藥材,具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當歸中的有效成分如當歸苷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質量的作用,對於女性經期不規則或經痛等情況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當歸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效果,與山楂和益母草的配伍關係密切。山楂有助消化,能夠促進血流,而益母草則有活血調經的功能,三者合用能達到更佳的療效。特別是在幫助女性調理生育健康方面,當歸在補血和調理方面的作用尤為重要,能夠幫助改善由虛血造成的月經不調,增加女性體內的營養,使身體恢復至健康的狀態。因此,當歸在山楂益母草湯中的角色不可或缺。

「山楂益母草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經絡阻塞,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協同益母草,增強療效:益母草善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而川芎則能促進益母草的藥效發揮,使藥力更為強勁,更有效地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因此,川芎的加入,不僅可以緩解疼痛,更能提高益母草的療效,使「山楂益母草湯」的藥效更加全面。

山楂益母草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1. 理氣消滯: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消滯、健脾和胃的功效。山楂益母草湯以活血化瘀、消癥止痛為主,但若患者脾胃虛弱,易導致藥效難以發揮。陳皮能理氣開胃,有助於脾胃運化,促進藥效吸收。
  2. 調和藥性: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有活血化瘀之效,但寒涼易傷脾胃。山楂味酸、甘,性微溫,亦有行氣消積作用,但單用山楂易傷胃。陳皮性溫和,能調和山楂、益母草的寒涼之性,防止藥性偏寒,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山楂益母草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活血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腹痛、經痛等症狀,香附能起到緩解作用,配合山楂、益母草等藥物,能更有效地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
  2. 助益活血化瘀: 山楂益母草湯主要功效為活血化瘀、調經止痛,而香附的活血化瘀作用也能增強藥效。香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的吸收和利用,進而提高治療效果。

山楂益母草湯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益氣血:益母草性寒,山楂亦偏涼,若患者體質虛寒,易感風寒,單用益母草山楂恐寒邪入體,導致脾胃不適。乾薑溫中散寒,可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避免寒邪侵襲,協調藥性,使藥效更佳。
  2.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乾薑能辛散止痛,與山楂益母草一同使用,可加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尤其適用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產後兒枕血痛」,為婦人分娩後胞宮瘀血未盡、凝聚作痛之證。兒枕痛之名源於古人觀察產後腹痛如硬塊(似「兒枕」),乃血瘀寒凝、氣滯不通所致。方中重用山楂、益母草化瘀,配合當歸、川芎行血,佐以香附、陳皮理氣,乾薑溫散,更以酒、童便為引,共奏溫通化瘀、行氣止痛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山楂、益母草

    • 山楂(2-3錢):專消血瘀,尤善化產後瘀滯,兼能消食導滯,緩解瘀血停滯之痛。
    • 益母草(2錢):為婦科血瘀要藥,活血調經,能促進子宮收縮,助惡露排出。
  2. 臣藥:當歸、川芎

    • 當歸(2錢):補血活血,化瘀不傷正,針對產後血虛兼瘀之體質。
    • 川芎(1錢):「血中氣藥」,行氣活血,與當歸協同增強通絡止痛之效。
  3. 佐藥:陳皮、香附、乾薑

    • 陳皮(1錢):理氣健脾,防瘀久生滯,助氣行則血行。
    • 香附(酒炒6分):疏肝解鬱,調暢氣機,氣順則瘀散痛減。
    • 乾薑(炒黑3分):炒黑入血分,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防寒凝加重血瘀。
  4. 使藥:酒、童便

    • :辛溫通行,助藥勢直達血分,增強活血效果。
    • 童便:傳統認為其性寒降火,能引血下行,兼化瘀止血,與酒一溫一寒,相反相成。

【治療原理】
此方以「溫通化瘀」為核心,針對產後血瘀夾寒、氣機不暢之病機:

  • 化瘀:山楂、益母草直接攻逐瘀血;當歸、川芎調血行血。
  • 行氣:香附、陳皮疏理氣滯,避免氣阻加重血瘀。
  • 溫散:乾薑、酒溫通血脈,散寒止痛。
  • 引經:童便導藥下行,兼制溫藥之燥。

全方體現「通補兼施」之思路,既化瘀止痛,又顧護產後氣血虛弱之本,符合中醫「產後宜溫」的辨證原則。

傳統服藥法


山楂2-3錢,益母草2錢,當歸2錢,川芎1錢,陳皮(去白)1錢,香附(酒炒)6分,乾薑(炒黑)3分。
煎就,加酒、童便各半杯,合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山楂益母草湯, 出處:《會約》卷十五。 組成:山楂2-3錢,益母草2錢,當歸2錢,川芎1錢,陳皮(去白)1錢,香附(酒炒)6分,乾薑(炒黑)3分。 主治:産後兒枕血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