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歸調血飲

XIONG GUI DIAO XUE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心經 17%
脾經 17%
肺經 14%
腎經 12%
胃經 10%
心包經 4%
三焦經 2%
膽經 2%
膀胱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芎歸調血飲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的功效。方中以當歸為君藥,可補益血虛,改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同時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
  2. 配合芎藭,相輔相成: 芎藭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的功效。當歸與芎藭搭配使用,一補一散,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改善血虛氣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芎歸調血飲方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以川芎配伍當歸、赤芍等藥材,共同作用於血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疼痛症狀。

2. 升陽舉陷,改善氣血運行: 川芎還具升陽舉陷之效,可以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提高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對於氣血虧虛、血行不暢導致的頭暈、目眩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芎歸調血飲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因為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等功效,在方劑中起到以下作用:

  1. 健脾益氣,助氣行血: 白朮能補脾益氣,使脾胃運化正常,氣血生化充足,有利於氣血運行,配合芎歸等藥物,促進血行通暢。
  2. 燥濕利水,化瘀止痛: 方劑中若有濕濁阻滯,白朮能燥濕利水,有助於去除瘀血,減輕疼痛,使藥效更加顯著。

芎歸調血飲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促進血液循環: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有利於血液循環暢通,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2. 配合藥性,增強療效:芎歸調血飲以活血化瘀、養血調經為主要功效,而茯苓的健脾利濕作用可防止瘀血停滯,並有助於血行通暢,進一步增強藥方整體的療效。

「芎歸調血飲」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滋陰: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有補血滋陰、養血生精之效。方中因芎歸等藥材有活血化瘀之功,容易耗傷血氣,故以熟地黃補血,以平衡藥性,避免過於燥烈,達到活血而不傷血的效果。
  2. 調和藥性: 熟地黃性質平和,能調和方中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使藥效更加溫和,避免過寒而傷脾胃。同時,熟地黃的補血滋陰之效,也能增強其他藥材的活血化瘀效果,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

芎歸調血飲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方中芎歸補血活血,但若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則難以將藥效充分發揮。陳皮加入可助脾胃運化,使氣血運行通暢,進而增強補血活血之效。
  2. 調和藥性:芎歸調血飲藥性偏溫燥,陳皮性溫,味辛,入肺經,可緩解藥性燥熱,避免過於溫燥傷陰。同時,陳皮也能起到引導藥力下行的作用,使藥效更趨於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芎歸調血飲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芎歸主治血瘀,而烏藥能助其行氣活血,使血流通暢,減輕疼痛。
  2. 溫經散寒,調和氣血: 方中以當歸、川芎等藥物養血活血,而烏藥溫經散寒,可溫暖血脈,促進氣血運行,避免寒凝血瘀,使血行通暢。

烏藥的加入,既能加強方劑活血化瘀的作用,又能溫經散寒,促進氣血流通,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芎歸調血飲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在芎歸調血飲中,香附可輔助活血化瘀,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
  2. 調理脾胃,促進血液生成:香附還有健脾和胃、益氣養血的作用,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脾胃運化,從而更好地吸收營養物質,爲血液生成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這對於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芎歸調血飲」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助血行散: 乾薑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芎歸等藥材雖可活血化瘀,但若氣血凝滯,寒邪阻滯,則藥效難以發揮。乾薑的加入,可溫煦血脈,驅散寒邪,促進藥效更好地發揮。
  2. 緩解藥性偏寒: 方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當歸等,性偏寒涼,若單獨使用,易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乾薑的溫陽之性,可平衡方中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效更溫和。

芎歸調血飲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女性月經不調及血液相關問題。其中,益母草作為方劑的一個重要組成,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

益母草主要用於活血化瘀、調經止痛。其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減輕因瘀血引起的疼痛,並調整女性的生理週期。此外,益母草還能增強子宮的收縮力,有助於改善產後的恢復與排除瘀血,因此在婦科領域廣泛應用。

此外,益母草具備抗炎和利尿的效果,能夠幫助女性體內的代謝,促進毒素的排出。這些特性使得益母草成為芎歸調血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夠與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協同作用,以實現更好的調血和舒經效果,從而達到養血調經的目標。

「芎歸調血飲」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方劑中,芎歸調血飲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而牡丹皮則有助於清熱涼血,緩解因血瘀而導致的發熱、疼痛等症狀,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因此,牡丹皮的加入,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使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

芎歸調血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方中芎歸、川芎等藥性較偏寒涼,而甘草味甘性平,可中和藥性,避免過寒傷胃,使藥效更溫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緩解副作用:芎歸等藥材雖可活血化瘀,但也可能引起腹瀉等副作用,甘草具緩解腸胃不適、保護腸胃的作用,可減少副作用的發生,提高藥物安全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芎歸調血飲」

芎歸調血飲,是由當歸、川芎、白朮、茯苓、熟地黃、陳皮、烏藥、香附、乾薑、益母草、牡丹皮、甘草組成的一種中藥方劑。

此方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理氣活血、 祛風除濕、清熱涼血、補脾益氣等功效。主要用於產後身體虛弱,氣血虛虧,脾胃虛弱。惡露未排,或是失血過多,或是飲食不節制,或是生氣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發燒畏寒,自汗口乾,心煩氣急,心腹疼痛,肋骨下脹滿,頭暈眼花,耳鳴,口齒緊閉不說話,昏迷等症狀;小產。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的作用。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的作用。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的作用。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的作用。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的作用。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的作用。
  • 烏藥: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的作用。
  • 香附: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作用。
  •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的作用。
  • 益母草:具有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的作用。
  •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作用。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的作用。

注意事項

  1. 本方不宜久服,以免引起血虛。
  2. 孕婦不宜服用。
  3. 感冒發熱期間應避免服用。
  4. 脾胃虛弱者慎服。
  5.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耳鳴容易生氣肋間神經疼痛貧血梅尼爾氏病氣喘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怕冷身體容易出汗口乾口渴眼睛模糊心情煩燥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芎歸調血飲,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二。 組成:當歸、川芎、白朮(去蘆)、白茯苓(去皮)、熟地黃、陳皮、烏藥、香附(童便炒)、乾薑(炒黑)、益母草、牡丹皮、甘草。 主治:産後一切諸病,氣血虛損,脾胃怯弱,或惡露不行,或去血過多,或飲食失節,或怒氣相衝,以致發熱惡寒,自汗口乾,心煩喘急,心腹疼痛,脅助脹滿,頭暈眼花,耳鳴,口噤不語,昏憒等證;小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