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陰益脾湯

BU YIN YI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八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心經 20%
腎經 17%
肝經 13%
肺經 11%
胃經 11%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陰益脾湯中包含白朮,主要是因為白朮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健脾益氣: 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谷精微得以正常吸收和運轉,從而改善因脾氣虛弱導致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狀。
  2. 燥濕利水: 白朮能燥濕利水,對於脾虛濕困導致的腹脹、泄瀉、水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在補陰益脾湯中加入白朮,可以起到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補陰益脾的功效,使整體方劑更為完善。

補陰益脾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對於脾胃虛弱,氣滯濕阻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2. 和胃降逆:陳皮能和胃降逆,緩解脾胃氣機升降失調,改善噁心嘔吐等症狀。

因此,陳皮在補陰益脾湯中起到理氣健脾、和胃降逆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補陰益脾的功效。

補陰益脾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脾: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滋陰潤肺、固腎益精之功效。對於脾虛濕困、氣陰不足、腎虛精虧等症狀,山藥能有效改善。

2. 健脾益氣:山藥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提高人體免疫力。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達到補陰益脾的效果。

補陰益脾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補陰益脾湯常用於脾虛濕盛、氣陰兩虛等症,茯苓可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脾虛之症。
  2. 益氣補脾: 茯苓能益氣補脾,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使脾胃更好地吸收營養,改善氣陰不足的情況。此功效與補陰益脾湯的整體目的相符,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因此,茯苓在補陰益脾湯中發揮着健脾利溼、益氣補脾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補陰益脾的療效。

補陰益脾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其能補腎陰、益精血,對於脾虛所致的氣血不足,陰虛內熱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健脾益氣:熟地黃性溫,能溫補脾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其滋陰作用也能緩解脾陰不足所致的脾胃虛弱。

補陰益脾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潤燥養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補陰益脾湯多用於脾陰不足,氣血虧虛所致的症狀,而當歸能滋養血液,改善氣血不足,從而達到補陰益脾的效果。
  2. 調和藥性: 當歸與其他藥材搭配,能夠起到協同作用,提高藥效。例如,當歸可與黃芪、白朮等補氣藥材搭配,相輔相成,更能有效補氣益脾。

補陰益脾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補中益氣之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使藥性更趨平和,增強藥效,避免藥性相互衝突,更好地發揮補陰益脾的功效。
  2. 保護脾胃,減少副作用:甘草可緩和藥性,保護脾胃,減少其他藥材對脾胃的刺激,防止副作用出現。同時,甘草還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因此,甘草在補陰益脾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調和藥性、增強療效、保護脾胃的作用。

補陰益脾湯中加入附子,看似矛盾,實則有其深意。附子性溫熱,入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陽之效。脾陽虛弱,則易導致水濕內停,脾失健運,進而影響陰液生成。附子溫補脾陽,可促進脾胃運化,化濕利水,從而間接有助於陰液的生成。此外,附子溫陽,可引導陰氣下行,有助於陰虛之症的改善。因此,補陰益脾湯中加入附子,旨在溫補脾陽,促進陰陽調和,達到補陰益脾之目的。

補陰益脾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脾助運: 乾薑性溫,能溫中散寒,助脾陽運化。脾胃虛寒,運化功能減弱,易導致水濕內停,脾陰不足。乾薑溫脾陽,有助於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脾陰不足的症狀。

二、 調和脾胃: 脾胃喜燥惡濕,乾薑燥濕健脾,可促進脾胃氣機運行,使其恢復正常功能,達到陰陽平衡,從而更好地補益脾陰。

主治功效


補陰益脾湯 的主要成分

補陰益脾湯 主要成分: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山藥: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補陰益脾湯 的功效

補陰益脾湯 主治功效:命門火衰弱,不能生土,勞累過度損傷脾臟,就會食慾不振、噁心。過度疲勞又會損傷肝腎,導致水液亂行。

補陰益脾湯 的各藥材成分藥性

  • 白朮:甘、微苦,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燥濕、健脾、止瀉、安胎的功效。

  • 陳皮:苦、辛,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 當歸:甘、辛,溫。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 熟地黃:甘、苦,微寒。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的功效。

  •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

  • 附子:辛、甘,大熱。歸心、腎、脾經。具有溫陽、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

  • 乾薑: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

  • 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氣、健脾、益肺、固腎、澀精的功效。

總結

補陰益脾湯 具有補陰益氣、健脾益腎的功效,適用於脾腎兩虛、氣陰兩虧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如疲倦乏力、食慾不振、腹瀉、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等。此外,補陰益脾湯 還有助於增強身體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嘔吐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補陰益脾湯, 出處:《會約》卷八。 組成:白朮2錢,陳皮1錢,山藥1錢半,茯苓1錢2分,熟地3錢,當歸2錢,甘草(炙)1錢,附子1錢半,乾薑(炒)8分。 主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勞極傷脾,則食少惡心,疲極又傷肝腎,則水液妄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